凡是逞能好强的人都是胸无大志、腹无大才之人,头脑里缺少知识的武装,或者一知半解,只能靠逞能好强和盛气凌人来弥补胸腹的空虚。须知,知识和学识不是用于逞能好强的武器,而是追求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辅助工具。如果把知识和学识用于逞能好强上,到头来只能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逞能好强,不甘示弱,把自己表现得比别人更聪明能干是人的本性,特别是在领导和异性面前,一些人就会不由自主地逞能于人,沾沾自喜地显示自己的本事,以便引起别人的重视,并从中捞取些许的赞美和好处,以满足打压别人、抬高自己的虚荣心。逞能好强是肤浅的表现,逞能好强的结果是树敌于人,引起更多人的戒备和防范,甚至于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实在是得不偿失。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不屑子这种把戏的,并把这种把戏斥为“无聊”。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是真人。越是有真本事的人,往往越是性格内敛,不张扬,不声不响,默默无闻,把真本事用于追求人生的成功上。这样创造出来的成功才更让人口服心服。
有一个教授这样对学生说: “人生不是战场,不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相互厮杀的战场。”人生不是角斗场,更不是战场,为什么不能有一种“流水不争先”的大度,非得逞能好强,老是想着胜败?在逞能好强的争斗中,仅仅暂时地压制了对方,却因此失去了做人应有的德行,留下了做人品性不佳的恶名,用一时的痛快换来一世的骂名。
“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文章中感叹自己运气不好,命运多舛。其实之所以如此,与他喜欢在上司面前逞能有很大关系。当时,年纪轻轻的他就已经名声显赫,唐高宗的几个儿子都争相结交他,打算把他请进自己的王府。后来经高宗批准,他进了刚刚被封为沛王的李贤府中,担任修撰工作,并担当指导老师和谋士的角色,深得沛王信任。当时皇宫里盛行斗鸡的游戏。沛王也是一名酷爱斗鸡的人。他花大价钱养了一只毛色鲜美、体壮性烈的公鸡,多次在比赛中大获全胜,深得宠爱。但这只公鸡却屡屡战败于英王李显的“鸡王”。英王非常得意,而沛王却感到很伤面子。年轻气盛的王勃当即产生了创作的冲动,提笔写就了一篇微英王鸡》,当场吟诵,博得了众人的阵阵笑声。后来被高宗发现,读后勃然大怒,斥责说:“如此庄重的文体竟然以儿戏出之,表面是檄鸡之文,实则挑拨兄弟不和,如此狂徒岂能留在王府?”于是,下令免去王勃官职,并逐出王府。
王勃的聪明只能算作小聪明,算不得大聪明。他用这种小聪明去博取主子的欢心,却没想到得罪了更大的主子。免去他的职务算是高宗对他仁爱有加,如果遇上暴君,不砍了他的脑袋才怪呢。
刘芳毕业于某名牌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在某出版社任编辑。刘芳是一个非常干练的女生,从学校走到社会比较快地适应了工作,并摸索出了门路。刘芳认识到,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一定要谦虚,同事们都比自己人行早,经验非常丰富,在他们面前决不能逞能好强。处处表现自己的聪明,这是新参加工作的大忌。正是通过谦虚地请教和学习,刘芳一点一点地做下来,逐渐可以独立开展工作了。她自己负责的书刊出版时,发现书稿中存在一定的疏漏之处。她觉得自己虽然刚出校门,但一定要对作者负责,也许自己的见解高于作者,但内心却比较胆怯。于是她抱着学习与探讨的目的,与作者见了面。她谦虚的态度得到了作者的称赞,顺利打开了工作局面。
刘芳的做法是对的。假如刘芳采取直接修改书稿的办法,把书稿补充完整,虽然原作者可能会觉得很不舒服,但最终也会接受她的修改意见。但那样做会给人留下逞能好强、好大喜功的嫌疑。在作者那里,也会留下糟糕的印象,给今后的职业生涯埋下阴影。
没有人喜欢别人比自己显得更智慧、更有工作能力,也没有人喜欢好为人师的人。而人们喜欢的是处处觉得更矮三分、处处尊人为师的人。这样的人被称为会办事、会说话、会处世。而那种抢表现机会、抢别人镜头、抢别人话题、抢别人风头的人,只能被当做缺少教养、缺少做人的品位的鲁莽汉,表面看起来的聪明却是最拙劣的丑行。
清代宰相和珅善于博取主子欢心。他的策略是在上司面前不逞能,把露脸的机会都留给上司,使上司在身处尴尬时也能立即找到回旋余地,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上司的赞赏。应该说,和坤的策略是成功的,在做人方面确有其独到之处。
功高盖主,主必压之;才高过人,人必倾之。没有人能够容忍身边有个处处强于自己的人。所以,工作中,如果不注意收敛自己的聪明而处处逞能好强,不仅在同事中无法立足,而且也会成为领导的“眼中钉”。低调的做人哲学,对于拓展未来的成功之路起着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
逞能好强、争强好胜,这实际犯了做人的大忌。只有保持谦逊、低调,才能避免成为别人的“眼中钉”、 “肉中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