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飞得高时要注意“软着陆”(1 / 1)

人生不是你死我活的战场,也不必怀着不成功则成仁的决绝。如果你想奔跑,就要像阿甘那样: “有一天,我忽然想跑步,于是我就跑了起来。”无论道路多长,都跑得兴高采烈;无论多少人追随,都跑得心无旁骛;有一天不跑了,就转身而去,也不须管身后多少人唧唧喳喳。

一天,上帝问三个凡人: “你们来到人间是为什么呢?”第一个回答: “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享受生活。”第二个回答: “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承受痛苦。”第三个回答: “我既要承受生活给我的磨难,又要享受生活赐给我的幸福。”上帝给前两个人打50分,给第三个人打100分。

现代作家林语堂一生笔耕不辍,他平均每年写一本书,直到77岁,仍没放下手中之笔。但另一方面,他又非常注意休闲和享受,经常去户外散步,去郊外垂钓,去名山大川自由歇息。

他说:“我像所有的中国人一样,相信中庸之道。”主张“尽力工作尽情作乐,英文只有workhard,playhard四字,这样才得生活之调剂,得生活之收获”。他反对过于努力和过于慵懒闲适的生活,提出了“半半哲学”的主张。

他非常喜欢清代李模(密庵)那首《半半歌》,认为它反映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事半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它将天地人生的种种现象与关系写得绘声绘色,一展无余,在对天地万物的悲悯中又有着达观超然的人间情怀。

在美国时,他有感于美国人长于进取和工作却拙于享受的特点,向他们介绍了《乐隐词》二首,其一是:“短短横墙/矮矮疏窗/楂儿小小池塘高低叠嶂/绿水旁边他有些风/有些月/有些凉。”其二是: “懒散无拘/此等何如/倚阑干临水观鱼/佩花雪月/盈得工夫/好炷些香/说些话/读些书。”在《人的梦》里,林语堂说,假使他能得一个月的顽闲,度一个月顽闲的生活,他可以立即放下手中之笔,睡48小时大觉,换上便服,带一鱼竿,携一本《醒世姻缘(传)》,一本《七侠五义》,一本《海上花》,此外行杖一枝,雪茄五盒,到一世外桃源,暂做葛天遗民领现在可行之乐,补平生未读之书。这是充分理解了闲适和享受真义之后的人生理想方式。在林语堂笔下,他所崇拜的陈芸和姚木兰也是这样:她们知足常乐,对生活所求无多,平淡悠闲的田园生活最令她们感到惬意,即使是布衣菜饭,亦可得乐终生。从此意义上说,林语堂认为还是张潮说得好: “能闲人之所忙,然后能忙人之所闲。”

其实,生活正是如此。人生在世,不仅是奔波,也不仅是享受,而是既有奋斗也有享受,忙里不忘休闲,工作之余不忘品味人生的快乐与幸福,不忘获得上天的恩赐。可是生活中很多人只记得一路向上爬,在他们的眼里,只能看到更远的山坡,而看不到脚边的风景;在他们的心中,只有不断的超越,而没有停歇。

当你走得太久的时候,最简单的向前迈步都会成为一种负担。所以,不要一直想着往高处飞,而应该在到达高处的时候,学会“软着陆”,学会放松,让自己一直紧绷的心弦也能得到短暂的放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