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葡萄的破碎是为了变成美丽的红酒(1 / 1)

威廉·杨格曾说:“一串葡萄是美丽、静止与纯洁的,但它只是水果而已;一旦压榨后,它就变成了一种动物,因为它变成酒以后,就有了动物的生命。”为了成就红酒的美丽,晶莹的葡萄需要将自己的身体弄碎,经历压榨的折磨。反之,如果它不做这样的自我牺牲,虽然也可能绚烂一时,却避免不了烂于树上的悲惨结局。葡萄变红酒的道理和人们的生活有很多相同之处。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无论是来自自身的,还是来自外界的,都会令你烦闷不堪。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面对挫折,学会忍辱负重,以坚忍不拔之气克服重重障碍,直至把生命磨炼到最美的状态。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冒顿单于执政时,国力衰弱。东胡国王想趁机灭掉匈奴,便故意找碴儿。他听说匈奴有一匹千里马,便派使者来索要。冒顿单于知道东胡国的阴谋,对手下愤愤不平的群臣说:“东胡跟我国十分友好,所以才向我们索要宝马,我们怎么能因为一匹马而影响与邻国的关系呢?”于是,他将宝马拱手送给东胡。

东胡国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派使者索要冒顿的妻子为妃。这个要求太过分了,就算一个普通男人,也不能忍受这般蛮横无理的羞辱啊!匈奴的文臣武将忍无可忍,表示要好好教训一下东胡。冒顿却十分冷静,对那些喊打喊杀的臣子们说:“天下女子多的是,东胡却只有一个。为了与东胡国睦邻友好,我愿意献出我的妻子。”

东胡国王得到宝马与美妻后,暂时没再给冒顿找麻烦。趁此时机,冒顿励精图治,国力渐强。东胡国王顿感不安,叉来挑衅,又派使者求见冒顿,说:“你我两国边境之间有块空地,有一千多里,你匈奴也到不了那里,把这块地送给我吧。”冒顿又问左右大臣该如何。左右大臣们见冒顿从前事事懦弱忍让,全无斗志,便说: “这本来就是块无用的土地,送给他也无所谓。”

冒顿闻言大怒,说道:“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把土地送给别人?”凡是赞成把地给东胡的大臣都被他斩首,然后传令集中兵马,迟到者一律斩首,他亲率大军去袭东胡。

东胡素来轻视匈奴,全然不加防备,冒顿一举消灭了东胡,把东胡占为已有。

冒顿如果为一时之气,贸然动手,匈奴可能早早就被灭掉。所以,即使东胡国一而再、再面三地挑衅和欺压,冒顿也只是退让低头。退让不是目的,退让的同时暗自加强自己国家的实力,为自己能一举消灭东胡而忍气吞声。

可见,被压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容忍不了别人压榨自己,不管自己的实力多么弱小,都想和别人争个鱼死网破,结果自己只能像高挂枝头的葡萄,成不了芳香的红酒,而只能很快地腐烂。因此,你一定不要害怕别人一时的压榨,要相信自己,低头过后,你将收获成熟的果实。

第七节有才华的人为何变成了失败者

为什么每个有才华的人总是比一般的人容易失败?难道是上天嫉妒有才华的人吗?其实,并非如此。究其结果,是有才华的人常常把自己看得太高,才导致他们摔得更重。

世界上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人,但他们总是一事无成、碌碌无为,在失意的煎熬中痛苦地生活。为什么到处都是有才华的失败者呢?因为他们总是把目光投向天空,却把双手揣在口袋中,自视甚高。其实,只要他们谦逊一点、踏实一些,稍微低一下头,人生之路就会不一样。

杨修是曹操门下掌库的主簿,博学能言,智识过人。有一回,塞北送来一盒酥孝敬曹操,曹操没有吃,只是在礼盒上亲笔写了三个字“一合酥”,径直出去了。屋里有的不明白曹丞相的意思,不敢妄拿妄动。这时正好杨修进来看见了,便堂而皇之地走向案头,打开礼盒,把酥饼一人一口地分着吃了。曹操进来见大家正在吃他案头的酥饼,脸色一变,问:“为何吃掉了酥饼?”杨修上前答道:“我们是按丞相的吩咐吃的。丞相在酥盒上写着‘一人一口酥’,分明是赏给大家吃的,难道我们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吗?”曹操见这个杨修识破了他的心意,表面上乐呵呵地说“讲得好,吃得好,吃得对”,其实内心已对杨修陡生厌恶之情了。

可杨修还以为曹操真的欣赏他,所以不但没有丝毫的收敛,反而把心智用在捉摸曹操的言行上,并不分场合地耍弄自己的小聪明。

曹操为人奸狡,且疑心很重,总害怕别人暗中谋害自己,故曾经吩咐左右:“我在梦中好杀人,只要我睡着了,你们千万不要走近我。”一次,曹操白天在军帐中小憩,不慎将被子蹬到地上,一个值勤的侍卫赶紧过来捡起被子给曹操盖上。不想此时曹操从**一跃而起,拔出宝剑一挥,将近侍杀死,又上床睡觉了,在场的人谁也不敢言语。过了半晌,曹操醒来,见一近侍躺在血泊中,装作大惊失色的样子,问:“什么人杀了我的近侍?”大家以实情相告,曹操悔恨梦中杀人,痛哭流涕,并命人厚葬了这位侍卫。

杨修则不这样认为,在为那位近侍举行葬礼时,指着近侍的棺材说: “不是丞相在梦中,而是你在梦中啊!”

杨修能破解曹操的谜题、看透曹操的心思并不奇怪,因为他从小就智力过人,博学多才,上知天文,下懂地理,他的才华高人一等。可是,他心气太高,太爱表现自己,终究为自己的一生编写了悲剧性的结局。

杨修最后一次显露聪明是曹操自封为魏王之后。那次,曹操引兵与刘备作战,战事失利,进退不能,是进是退,当时曹操心中犹豫不决。此时厨子呈进鸡汤,曹操看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觉得眼下的战事有如碗中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他正沉吟间,夏侯入帐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夏侯传令众官,都称“鸡肋”。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叫随行军士各自收拾行装,准备归程。于是,寨中各位将领,无不准备归计。当夜曹操心乱,不能入睡,就手按宝剑,绕着军寨独自行走,只见夏侯寨内军士各自准备行装。曹操大惊,我没有下达撤军命令,谁竟敢如此大胆,做撤军的准备?他急忙召见夏侯,夏侯说:“主簿杨修已经知道大王想撤退的意思。”曹操叫来杨修问他怎么知道,杨修就以鸡肋的含义对答。曹操一听大怒,说:“怎敢造言乱我军心!”不由分说,叫铼刀斧手把杨修推出去斩了,把首级悬在辕门外。曹操终于寻得机会除掉了杨修,杨修也终于聪明反被聪明误,断送了自己的一生。: 杨修凭借才华,玩文字游戏或者猜别人心思都是很简单的事情,但他过于热衷在人前显示,让众人都来称赞自己,结果还没来得及让自己的才华得到更多的展现,就因“鸡肋”事件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非但没有因为自己才华出众而大展宏图,反而因为在明争暗斗的官场中不懂得适时低头,毁掉了自己的锦绣前程。

可是杨修的死并没有惊醒世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才华的失败者比比皆是。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在学校里成绩优异,可是走上社会后却处处受阻,似乎所有人都在跟他作对。其实,并不是周围的人太苛刻,也并非没有机遇,而是因为他们自认为自己很有才华,就过于张扬,唯恐别人看不到自己的聪明才智。

人群里的生存法则,向来都是谁出头谁就难免遭受打击。所以,当有才华的人开始刻意表现自己的时候,就注定了要承受更多的舆论压力和其他更多的外在压力。有一些有才华的人甚至为了表现自己而把别人踩在脚下。那么,他们一定会遭到别人加倍的嫉妒和报复。

事实上,社会并不排挤有才华的人,而是希望他们能在低头的处世哲学中保护自己,想让他们知道,总想表现自己而不管别人的感受终会受到惩罚。所以,只有学会做一个会低头的、有才华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