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是近年来非常走俏的行业,但任何一种风险投资,都可以看做投资人与投资企业等复杂因素之间的一场多人博弈。
在这场博弈中,对于投资人来讲,掌握确实、充分的投资企业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否则,盲目的风投行为只会使你招致惨败。以风投最为青睐的互联网行业为例,不少人投资成功,大量淘金,当然更多的人最终被市场无情地淘汰。那么如何才能趋利避害呢?
我们先看百度融资的一段故事:
1999年10~12月,本来不爱开车的李彦宏整天开车在旧金山沙山路(美国西部的风险投资集中地)走门串户,寻找合适的投资人。当李彦宏、徐勇把创办中文搜索引擎的想法抛出以后,引来了好几家风投公司追着投钱。在当时的环境下,"中国、网络"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卖点。但在送上门的美元面前,李彦宏明确地要求投资者对搜索引擎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在中国内地,因为投资方不能持续支持而垮掉的项目并不少,其中有些项目的确有着不错的前景,关键就是没坚持到最后。千挑万选之后,李彦宏和徐勇最终和PeninsuLaCapital(半岛基金)和IntegrityPartners两家投资商达成了协议,而据说协议的达成完全是因为李彦宏的一句话。
一位投资人问李彦宏:"你多长时间能够把这个搜索引擎做出来?"李彦宏想了想,说需要6个月。"多给你钱,你能不能做得更快些?"对一般人来说,只要能拿到投资,对于投资人的要求,往往想都不想就答应,何况是增加投资。但李彦宏却迅速地拒绝了对方的提议,表示自己必须要进行认真的思考。这对于风险投资商而言,无疑是吃了一粒定心丸,使他们相信自己面前的这个中国年轻人是值得信赖的,因为他不会说大话。事实上,李彦宏承诺6个月的工作量,4个月就做出来了。
"李彦宏从来不说大话",后来百度上市后,员工谈到老板李彦宏时,评价最多的也是他对承诺的极为认真的态度。
同时,投资人在亲耳听到Infoseek的威廉·张证实李彦宏的技术水平的确能够排进世界前三时,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本来李彦宏想融资100万美元,而充满信心的风投商们却又追加了20万美元的投资,执意给了120万,占百度25%的股份。
随着后来百度的盈利与上市的骄人战绩,这一笔风险投资可以说是这两家投资机构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次投资。
1999年圣诞节,怀揣着资金签约支票的李彦宏回到北大开始创业,也许是巧合,8年前他动身去美国的时候,也正是圣诞节。
李彦宏的融资经历让我们看到投资者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诚信和技术是最重要的。百度创办于第一代互联网热潮的末期,而与李彦宏一起成功的互联网精英们还有很多,这些财富精英们经历了第一次互联网的热潮,又开始用赚到的钱自己做投资者,准备向第二代互联网进军。在这样一个新兴的投资人群体中,许多都曾是上一轮互联网创业大潮中涌现出的成功创业人士,如携程网的创始人沈南鹏、e龙的创始人唐越、金融界的原CEO宁君、新浪前CEO林欣禾等。
作为创业者,内心涌**的冲动和热情是无形之手,推动着他们希望立刻去开创自己的事业。然而,渴望创业的你却一贫如洗,缺少一笔可观而丰厚的启动资金。这是一个经典的囚徒困境:在无限的创业欲望和有限的现实条件之间,有一道深深的鸿沟。然而,这却是每一个创业者都要经历的深刻考验。
在如何解决这个囚徒困境的问题上,美国DoubleClink(目前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广告商)创始人所提到的创业融资次序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首先用自己的钱,花光自己的积蓄;第二,用自己老婆的钱;第三,向朋友借钱;第四,动用父母的养老金,当然要说服他们同意;第五,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第六,向银行透支。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的商业模式,坚信自己能够成功,那么就先别急着找投资,用自己的能力先把它做出个样子来。
因为不管创业者如何,投资人如何,金钱从来都是冷静的,狂热的只是人们失去理智的大脑。在Web2.0、Business2.0这些流行名词背后,其实可以把这一轮新技术创业大潮背后的推动力量定义为"投资2.0"。可以这样说,投资2.0时代是在投资1.0时代巨大的资本泡沫破灭之后,经过几年的沉淀和积蓄后,才逐渐发育并缓慢成熟起来的。现在,我们还不能清晰地描述它所推动的技术和产业进步将最终呈现何种样式,但至少可以推断,它将最大限度地吸取投资1.0时代的教训,尽量避免因盲目所导致的恶果。
在创业者们和风险投资家之间,永远存在着一种既相互依存又彼此博弈的微妙关系。而我们强调的领悟"投资2.0时代的金钱运作之道",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并投入实践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