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利己不必损人(1 / 1)

喜欢扑克游戏(比如拖拉机)的人都知道,打好牌需要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对战略战术的理解,与对家的配合,这属于打牌的技巧;一个是手上所掌握牌的好坏,这属于打牌的运气。实际上,只要拿起了一手牌,就意味着自己掌握了一系列的资源。要在游戏中体验到胜利的滋味,就要学会控牌技术,如坐庄时的扣牌,对主牌、副牌的出牌次序的判断,对子的使用等。对于游戏者而言,要努力以最好的效率发挥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在这里,关键是效率。

在《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师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经,那里被称做西方极乐世界,是一方"净土"之中的"净土",一切众生都心向往之,希望在那个大同世界里得到解脱。在那里,社会公平公正,人人都得到圆满。《西游记》对西方世界的描述正是突出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众生平等。

在经济学里,也早就有人研究类似的"理想"社会了。但是,与神话不同之处在于,经济学家是非常务实的,他们明白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因此,更为注重在资源使用时的公平与效率。在衡量优劣时将"效率"与"公平"结合起来,便产生了"帕累托最优"这样一个概念。

帕累托最优(Pareto Efficiency),又叫帕累托效率,它指的是一种资源分配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在不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坏的条件下,已经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得更好。通俗地讲,帕累托最优是指一个人已经处于这样一种极限状态:除非损害别人,否则就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由此可以看出,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这个概念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的,现在,帕累托最优已经成为评价经济制度和政治方针优劣的重要标准。

与"帕累托最优"相适应的,是"帕累托改进"。它是指在没有使任何人处境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的处境能变得更好。要注意,"帕累托最优"指的是一种状态,"帕累托改进"指的是一种变化。

试举一例。球迷们去体育场观看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球场能坐50000人。假如在比赛开场前,坐到了49000人,那么,体育场在此时还没有处在"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因为如果再进入1000名球迷,他们也可以看到比赛,即"他们的处境会变得更好",这个增加球迷的过程就是"帕累托改进"。但是如果已经坐满了50000人,如果再进入1000名甚至更多的球迷,这些新增加的球迷可能会因为看到球赛而使"自己的处境变好",但对于那原有的50000名观众来说,处境却会变差,原因很简单,超过规定人数,安全性就受到损害了。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长途汽车。在没有满员的情况下,可以再上乘客,以达到"帕累托最优",但是满员后再超载,全体乘客的安全就会受到影响。

上面提到,"帕累托改进"的特点是自己变好,同时又不使他人变差。正是由于"帕累托改进"没有损害到他人的利益,其行为所遇到的阻力往往很小。以我国初期的改革开放为例,其政策大多都是"帕累托改进",比如"分田到户"和"联产承包责任制",它们的特点是广大农民获得了切实的好处,而其他行业也没有受到什么损失,所以推行起来阻力不大。但是如果不是"帕累托改进"的话,即在使一部分人变好的同时,肯定会使另一部分人变差,阻力就会增大。

如果一个经济制度不是"帕累托最优",那么就应该进行"帕累托改进"。一家企业如果能够做到在不损害对手的情况下为自己争得利益,即可认为在进行"帕累托改进"。如果是两家"帕累托改进"的企业进行交易,往往就意味着双赢局面的实现。

在经济学上,"帕累托最优"无疑是一颗闪烁着迷人光泽的宝石。它包含着自由平等的精神、公平公正的道德诉求以及对优劣进行评价的效率标准。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均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及他人,最终将实现社会的充分富裕。由此看来,"帕累托最优"确实令人神往。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经济学上,"帕累托最优"描述的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状态,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比较难以达到。"帕累托改进"又存在着一个很严格的条件,即不允许任何人的利益受到损害,这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往往难以满足。于是,经济学家们设立了另一个宽松一些的标准:"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它的特点是,如果在一种变革中,受益者所得到的利益足以弥补受损失者的损失,那么这种变革就是"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它是以一种长期发展的眼光来观察经济变化的,要求的是一项经济政策能够长期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虽然它可能会在短期内使得某些人受损,但经过较长时间后,所有人的境况都会由于社会生产率的提高而获得补偿。应该说,现在的很多改革都是"卡尔多-希克斯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