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认识货币新宠--纸币(1 / 1)

如今,人们已经不再使用金币、银币或者铜板买东西了,而是用一种特殊的货币--纸币。从纸币本身的质地来看,它自身的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纸币不仅可以交换任何商品,甚至连昔日的货币贵族--黄金也可以交换。这是为什么呢?

北宋初年,成都一带商业十分发达,通货紧张,而当时铸造的铁钱却流通不畅。因为铁钱易腐烂、价值低,十单位铁钱只相当于一单位铜钱,用起来极为笨重。比如,买一匹布需要铁钱两万,重达500斤!于是当地16家富户开始私下印制一种可以取代钱币、用楮树皮造的券,后来被称作"交子"。当地政府最初想取缔这种"新货币",但是这种"新货币"在经济流通中作用却十分明显,于是决定改用官方印制。

《成都金融志》中的文字解释:"北宋益州的'交子铺'实为四川历史上最早的货币金融机构,而益州的交子铺则是最早由国家批准设立的纸币发行机构。""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商品货币时代,金属货币使用久了,就会出现磨损,变得不足值。人们就意识到可以用其他的东西代替货币进行流通,于是就出现了纸币。纸币在货币金融学中最初的定义为发挥交易媒介功能的纸片。

其实严格来说,纸币并不是货币,因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纸币由于没有价值,不是商品,所以也就不是货币。在现代金融学中,纸币是指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本身没有和金属货币同样的内在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比国家确定的货币价值小得多,它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货币价值的符号。

纸币诞生后,在很长的时间内只能充当金属货币(黄金或白银)的"附庸",就像影子一样,不过是黄金的价值符号。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纸币的含金量,人们可以用纸币自由兑换黄金,这种货币制度也被称为金本位制。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金本位制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货币制度,但它存在着先天无法克服的缺陷。

困扰金本位制的就是纸币和黄金的比价和数量问题。当依据黄金发行纸币的时候,必须确定一个比价,而此后不论是黄金数量发生变化还是纸币数量发生变化,原先的比价都无法维持,金本位制也就无法稳定运行。这个问题在后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仍然存在,并最终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金本位制最终崩溃并退出历史舞台表明,纸币再也不能直接兑换成黄金,也就是不能直接兑换回金属货币,纸币这个金属货币的"附庸"终于走上了舞台的中央,成为货币家族的主角。纸币成为本位货币,以国家信用作保障,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流通。

事实上,接受纸币也是需要一些条件的。只有人们对货币发行当局有充分的信任,并且印刷技术发展到足以使伪造极为困难的高级阶段时,纸币方可被接受为交易媒介。今天,我们所使用的纸币,如中国的人民币、美国的美元等是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是这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统一发行、强制流通,以国家信用为保障。私人不能印刷、发行货币。在我国,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由政府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发行。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北解放区的石家庄成立,并在成立之日开始发行钞票,即第一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额,最大面额为5万元,最小为1元。票面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由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并主持中共中央财经工作的董必武同志亲笔题写。由于当时中国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发行到哪里,所以第一套人民币曾先后在石家庄、北平、上海、天津、西安、沈阳等十几个地方印制过,版面多达62种。

人民币的发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国内市场货币、建立中国的货币制度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第一套人民币面额大、票面种类较多、印制粗糙、说明文字多为汉字一种等缺陷,也给管理和使用带来许多困难。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奉命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新发行的人民币面额较小,计价结算较为简单,且说明文字增加到汉、蒙、藏、维吾尔四种,便于在少数民族地区流通。同年4月1日,第一套人民币停止流通。

1962年和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又发行了第三、第四套人民币,除印制更加精美外,为扩大流通范围,票面上的说明文字又增加了壮文、汉语拼音和盲文。1999年10月1日--共和国五十岁生日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推出了完全独立设计、印制的第五套人民币,与国际进一步接轨的人民币将以崭新的面貌担负起新时期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