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和生人打交道(1 / 1)

很多家长为了安全起见,总是再三叮嘱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准吃陌生人给的东西"等等,的确,个别心怀鬼胎的人会利用小孩子识别能力不强来干坏事,甚至很多成年人也常遭受其害。但是,理性地来看,孩子小,警惕、远离陌生人有一定道理;孩子大了,这种观点就不太正确。成人都知道,我们每天要面对很多陌生人。不愿、不会、不能与生人打交道,如何在社会生存?何况,和陌生人交谈并非一无是处。

首先,和陌生人交谈可以体现和加强一个人的自信。心理学实验表明,人类很多特性的分布都有一个规律:特别好和特别差的人各只占2%左右,中间水平的占9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和陌生人交谈,碰到正常人的几率远大于碰到一个坏蛋。和正常的陌生人进行一次交谈,可能让我们吸收到新信息,也可能验证我们对人性的一些观念,还可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热情、信任,这些良性的结果必定增强一个人生活的信心。

其次,和陌生人交谈,还能体现个人独立性,有助于人格发展。大家都明白,和熟人打交道,说话的方式依附于社会关系,服从说话人的身份,很多时候并非是个人独立意志的表达。和陌生人说话则不一样,互相之间常常作为独立的个体交往,彼此没有切身的利益关系,双方见到的都只是眼前的这个人,不会特殊关照也不会有什么成见,相对客观、平等,这种完全对等的关系,对青少年时期的人格成长是很有帮助的。许多孩子只有离开父母去学校和社会中独立生活以后才正真长大懂事,部分原因就在这里。

第三,和陌生人交谈,更能锻炼口才和人际沟通艺术。熟人之间,彼此都很了解,不会很注意说话的方式和技巧。而陌生人之间的交往从零开始,需要有意识地运用沟通技巧来建立关系,多次下来,人际沟通能力和口才就会得到提高。

成人用过当告诫来防范侵害、保护孩子安全,这是一种懒惰的行为。作为家长,我们要教育孩子的应该是:如何礼貌地与陌生人对话,哪些是应该与陌生人交流的,哪些是个人与家庭隐私不能示人,哪些是可以为陌生人提供帮助与服务的,哪些是不可以的……仅仅用一个规定就割断了孩子们与陌生人之间的互信关系,这不是教育,而是弱化儿童的判断力与自护能力。

可见,与其不让孩子与陌生人说话,阻断儿童与成人的天然联系,不如从小就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谈,训练孩子与陌生人说话的技巧,培养孩子学会察言观色等能力,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中立足。

李力的妈妈是这样训练孩子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的:

儿子刚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她就尽力在任何能够和他人交流的时候,让他先开口说话。

首先,每天刚出门的时候,不管碰到什么人,李力的妈妈都让李力主动打招呼。比如碰到一个女性老年人,妈妈会示意孩子:"儿子,说奶奶好!"如果碰到的是男性老年人,就告诉孩子"儿子,说爷爷好!"其他不同年龄的人依此类推。慢慢地,李力每当遇到这种场合就会马上微笑着和人家打招呼,每个被李力打招呼的人都热情地对他说:"小朋友好!"并且还表扬他很懂事,这样,李力就养成了跟别人有礼貌地打招呼的好习惯。

李力的妈妈为了更好地锻炼孩子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就经常带着李力到朋友家做客。在朋友的家里,李力的妈妈教孩子该如何懂事礼貌地做客人,教儿子和朋友家里不同的人交流和谈话。

在妈妈的有意识的培养、训练下,李力上幼儿园时,说话的技巧就很强。有一次,老师为了了解孩子与陌生人交流的能力,特地请了小区里的一个年轻叔叔来幼儿园里搞测试。轮到李力的时候,那个陌生叔叔说:"小朋友你真可爱,来吃块巧克力。你妈妈今天加班,她让我替她来接你。"

李力听了,微笑地回答道“谢谢叔叔,可是我不认识您,不能随便吃您的东西,我们还是去问问老师吧。”

躲在旁边听他们对话的老师频频点头。幼儿园的老师表扬了李力,还夸李力的妈妈教育的好。

李力上小学以后,立刻成为班级中最会和同学和老师交流的人物,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总会跟他说,让他帮忙解决。

可见,从小培养孩子与陌生人交谈、打交道的能力非常重要。孩子只有从小学会了与陌生人打交道,就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与人交往,发展自己的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