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无术最可悲(1 / 1)

做更幸福的自己 刘萍 750 字 2个月前

在一本古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说曾有一个富人,家财万贯,他有三个儿子,从小衣食无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因此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他们长大以后,便仗着家里有钱,肆意挥霍,而自己却不务正业。

地方上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实在看不下去,就一起上富人家劝说富人:“你的这三个儿子全都游手好闲,不读书,也不学本事,将来你百年之后,他们靠什么自食其力啊?本来不关我们的事,但我们作为同乡,好心来劝告你。你作为父亲,应该告诫他们,要读书学本领,将来才能保住自己的家业,才能自立。”可是,那个富人却听不进去,仍然放任自己的三个儿子在外面东游西**。

不久,这个富人暴病而亡,而他的三个儿子不但没感觉到家业的衰落,而是更加挥霍无度。果然没过几年,他们的万贯家财就被挥霍一空。眼看荣华富贵如烟散去,怎么办呢?他们三人一筹莫展,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既没有学识,也没有本事,什么事都不会做,最终落到了不如常人的地步:一个沿街乞讨,一个到处行窃,另外一个饿昏了,倒在野草萋萋的路旁。

这就是不学无术者的最终下场。

前日看林语堂的散文,有一篇《谈读书》,很多话都说到我心里了,特别是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辞乏味,面目可憎”。读书,其实就是在学知识,长见识。

有善读者说过读书的感想:如果这段时间读了很多书,脑子里积聚的是活水,有从外流来的——别人的思考,有自身冒出来的——自己的创想,汇聚在一起,使人有灵气,这种灵气在聊天中可以看到,经常会有出人意料的想法,包括对于一件事新的别具一格的看法,包括简单的话令人产生揣摩的深意,包括一些有趣的比喻联想,讽刺,或者仅仅是把话说得更妙趣横生。说出来让自己不禁一笑,有点惊喜,还感染了别人,这种对话才是两个人真正的交流,两个人都身处其中。

相反,如果几日不读书,脑子里想的总是那么几件东西,一潭死水,难免变浑,而且不会有新鲜想法一跃而出。想法是自然而来的,刻意地想象,竭力掘那仅有的死水,只能精疲力竭而一无所获。和人聊天甚至找不到话题,有时找到的话题越说越后悔,有时试图用语气来增加底气,结果产生适得其反的空虚,自己都开始瞧不起自己了。

曾有一个《乌鸦学唱》的寓言,正是不学无术之人的真实写照:

在很早的时候,森林里的鸟儿都不会唱歌。直到有一天,从很远的地方来了一只会唱歌的云雀,它的歌声婉转动听,感动了森林里所有的鸟儿。所有的鸟一致要求云雀教它们唱歌。经不住鸟儿们的苦苦哀求,云雀答应了它们。

开始教歌的第一天,云雀先教音符。它一唱,大家就唱一声。教了一会,云雀为了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让它们一个个站出来来单独试唱。第一个点到名字的是乌鸦。乌鸦忸忸怩怩地站了起来,不好意思地低声发出了声音。因为它的羞涩,发出的声音走了调,大家一下哄堂大笑了起来。这只乌鸦羞得脸红脖子粗,它暗地里想:“嗨!多丢人呀!丑死了!”云雀制止了大家的笑声,为了更准确地纠正乌鸦的发音,它请乌鸦大声再唱一遍。乌鸦却想:“这不是存心让我丢面子吗?我才不愿意再丢脸呢!”它一声不吭,愤恼地飞走了。从此再也不接受云雀的邀请。

云雀后来又让其他的鸟站出来唱。其他鸟在最初几次发音时也走调了,大家也同样嘲笑了它们。但那些鸟儿却都没有像乌鸦那样飞走,而是总结经验,认真地听云雀的指导,耐心地学了下去。

后来,森林里其他的鸟儿都学会了唱歌,声音悦耳动听,唯独乌鸦到现在还不会唱歌,偶尔叫喊几声仍然是当初走调的声音。

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不读书就会落后,落后就会被人欺负。所以奉劝大家,还是多学点知识,多长点本领吧,不学无术与这个新的时代已经格格不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