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生活中的忧虑(1 / 1)

做更幸福的自己 刘萍 1109 字 2个月前

有一天,死神在一个城市漫步,遇见了一个人,那人问死神:“你来做什么?”死神回答:“我打算在某月某日前夺取此城里一万个人的性命!”

那人一听,慌忙四处奔走相告。期限到后,那人又遇见死神,生气地问他:“你不是说要夺取一万个人的性命吗?为什么到今天为止已经死了七万人呢?”

死神说:“罪不在我。我真的只要夺取一万个人的性命。另外六万人是死于忧虑和恐惧啊!”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人类的忧虑多么严重,不仅会使人致病,甚至能使人致死。所以我们要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忧虑。

生活中,各种名利的折磨,难免会让人们的心情也变得难以控制。人们总是希望,不管能不能升官,也不管能不能发财,起码能有一个好的心情就可以了,但面对现实,很多人总是逃不脱忧虑的折磨。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生活中不尽的忧虑呢?

美国心理学家罗兰德的一项治疗忧虑的措施很独到。他不是让忧虑者不去忧虑,而是让忧虑者来个“欲擒故纵”,每天拿出一段时间专门进行忧虑,即“用忧虑战胜忧虑”。专家们发现,尽情地忧虑一段时间,更能驱除忧虑。

因此,心理学家建议,每天可以专门用30分钟的时间来忧虑,这段忧虑的时间不要坐自己平时常坐的座位,以免以后一坐这个座位就产生忧虑,也不要把专门忧虑的时间安排到晚上睡觉前,以避免影响睡眠。

在专心忧虑的时候不能“偷工减料”,要保证时间,专心致志。这样做的结果是,人往往不能一门心思地去忧虑,逐渐地,忧虑便悄然离去。

其实,生活中,我们要从多方面看待问题,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极的情绪;如果从另一角度来看,就可能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因为事情常有两面理,是是非非,得得失失,总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何必非把一件事情想得那么糟糕?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凡事只要换个视角,常常会看到另一番情景,何愁不能转忧为喜?

在快节奏的大都市生活中,如果我们真诚地环顾四周,会发现不少人的内心深处似乎都隐藏着莫名地焦灼和忧虑。这种“忧虑感”令人身心疲惫,使笑脸背后的神经绷得紧紧的。虽然不同指向的忧虑并不总是以它的灰暗呈现在生活的表面,但它更像阴冷的画笔,给本该明净的生活画上了无数若有似无的暗影。

忧虑后面潜伏着人类的恐惧。现代医学早就证明,人类心灵的最大杀手不是罪恶,不是悲痛,而是恐惧。如果说人生就是一场与恐惧较量的持久战,那么忧虑则是敌方的利器。人们为未来的健康和财富担忧,害怕失业,害怕破产,害怕贫穷,害怕各种会影响和破碎生活的事情发生。

虽说喜、怒、忧、思、悲、恐、惊乃人之七情,但有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却告诫我们:“不要让忧虑占据我们的生活!”她17岁时嫁给了一位38岁的律师,后来,她因丈夫病逝足足守了13年寡,而含辛茹苦的回报是,6个孩子中有3个在中年时离她而去。她还经受了惨烈的战地轰炸,逃亡的危险以及疾病的折磨。可以说,她经历了一个妇女所能经历的全部人生苦难,但是她的精神却始终没有被击垮!快乐的天性依然。她喜欢游戏,会发明一些娱乐节目,她还有编故事的才能,所编故事新奇而有趣,常讲给周围的人听,引得他们开怀大笑。她还将这样的天赋遗传给了她的大儿子——约翰·沃尔夫贡·冯·歌德,这个名字如今早已是人类文明的一座灯塔。

如果我们再次阅读她的文字,解析她的生活哲学,就会明白她的快乐所在:“我之所以快乐,是因为我心中的信念之灯没有熄灭。我不断求索生命中的喜乐平安:如果门太矮,我会弯下腰;如果石头挡道,我会动手挪开它或者换一条路走……我从每天的生活琐事中都可以找到快乐。”由此,我们明白了为何她家总是挤满了年轻人,岁月留下的痕迹丝毫未能减损她的魅力——除了有一颗年轻的心,还有她的“快乐处方”——可以随时医治现代人的焦虑和不安。

曾听老师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深感忧虑的妇女想通过旅行来摆脱痛苦的阴影。她走了很多地方,但忧伤的情绪却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有一天,她来到一座城市,由于旅途劳顿,她走进路边的一座小屋内休息。那里空无一人,非常安静。小屋的墙上挂着许多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家生前都曾经历过苦难和悲痛,他们的作品描述的是一位受难者,以及他伟大的同情心和牺牲精神。在这个安静的小屋内,一种从前所未有的宽恕和爱的情怀油然而生,她决定帮助那些和她一样在忧伤中度日的人们。在家乡,她建造了一座木屋,称之为“安静之所”。里面同样也挂着艺术家的同类作品。没有音乐,没有广告,也没有解说,那些满怀忧虑、身心疲惫的人纷纷来到这个小屋,努力使自己安静了下来,在这里学习放下心灵的重担,学习聆听内心、聆听他人,学习爱和被爱……

如果将生命切割成以一天为单位来计算,而一天又是如此快速地逝去,我们有什么理由怀抱昨天留下的怨愤和对明天的忧虑,把短暂而又奇妙的今天虚度?我们应求得今天需要的精神和肉体的食粮,为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面包、健康、工作、亲情而心存感激。

懂得感恩和付出的人通常离忧虑最远。有一个相关统计,在每周有一天或一天以上的时间参加义工服务的人群里,发生不良情绪的比例最小;一些癌症俱乐部成员的快乐指数要远远超过许多年富力强、衣食无忧的健康人。其实,美国总统林肯早就说过:“大多数人能活得快乐是在于他的选择”——在简单生活中找到快乐;在帮助他人中得到快乐;在忘却仇恨中品尝快乐。

这就是说,大凡作出这样选择的人,是可以克服忧虑而走向快乐和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