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长带小孩听音乐会,可不仅是学演奏技巧。难道你不觉得,带孩子听音乐会,比为考级逼他们在家苦苦练琴对孩子更有吸引力吗?从今年开始,中考的音乐考级加分已经废除了,以往音乐应试教育的一些坏习惯也应该得到纠正,我们多数家长想得还是比较长远的。”这是一位琴童家长在音乐会结束后所写的留言。
这位父亲的观点代表了一种趋势:家长带孩子听音乐会的目的正在转变,从以前单纯技术性的学习,转向注重艺术上的感悟,同样出于教育动机,从短期的功利倾向到长远的熏陶意识。业内人士认为,这种趋势是在回归正常化、回归音乐的本源。
对此,琴童家长冯雅中也表示赞同,每个月末他都带着6岁的女儿去浙江音乐厅,听一场香港青少年室内乐团的音乐会,看看香港钢琴神童沈靖韬的演奏。“这次珠江三毛琴行买了300张门票送给琴童,我们也拿到了票。平时我女儿参加钢琴培训班,一对一的上课进步很快,但是女儿平时圈子小,有时会自满。音乐会的氛围完全不同,台上同龄的钢琴神童的精彩演奏会吸引她,让她知道天外有天。”
增进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家长们对音乐会的重要期待。著名指挥家卞祖善曾对“考级热”表示担忧:“音乐应该有新鲜感,重复地练曲对孩子简直是折磨。很多音乐老师在搞应试教育,往往让孩子用8到10个月练同一首曲子,这是在误人子弟啊!”
此外,还有做服装生意的翁帆女士,她9岁半的女儿莉莉特别喜欢看别人演奏钢琴,在家看DVD总是津津有味的,特别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水边的阿狄丽娜》和贝多芬的《致爱丽丝》。“欣赏音乐,到现场音乐会和在家看是不一样的,音乐会是视觉与听觉的综合作用,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女孩子的气质和全面素质。”
过去,考级成绩甚至跳级考试是家长之间攀比的内容,给孩子带来许多苦恼。而现在,杭州中考的音乐加分和特长生取消了,琴童家长的心态也越来越好了,而音乐会就是一面镜子。
据某媒体报道,某市文化宫举办的一场钢琴演奏会上,几乎座无虚席。一件有意思的事是,有80%左右的观众是带着孩子去的,孩子们从幼儿园到中学不等。采访中,听到这样的声音比较多,“大人听不听都无所谓,主要是为了孩子。”持这样观点的观众不占少数,也就是说,如果不是为了孩子,他们也许就不会去听音乐会了。
美美已经考过钢琴十级了,每次有音乐会之类的演出,她的妈妈都会带她去听,这次当然不例外,“主要是让孩子感受一下现场的气氛,体会一下演奏的技巧,这种亲身体会可能会比练几个小时琴更有效果。”
一位家长带着好几个孩子来听音乐会,她说,都是同学家的孩子,与自己孩子年龄相仿,又都在学习钢琴,“有家长陪同就是为了保证一下孩子的安全,再大些可能会让他们自己来听。因为主要目的就是想让孩子听听。”
一位家长说,孩子刚刚考完级,她认为,学琴不仅仅是为了考级,而是为了领会音乐的气势与氛围,为了有朝一日也能站在舞台上为更多的人演奏,让更多的人聆听自己对音乐的表达。如果家长多带孩子感受一下音乐会的氛围,即使孩子暂时听不懂曲目的含义,他也可以有充分的空间去想象、去感受什么样的声音用怎样的旋律来表达。
演出现场,有的家长一边看演出一边指导着孩子多看演奏家的手形、肢体语言和表达音乐效果的不同。
而且,有些举办方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了。某次在浙江音乐厅举行的石叔诚钢琴音乐会上,几乎在每首曲子结束后都有一段讲解。一些乐器经营商也将音乐会视作销售乐器最好的推进剂。一张门票的钱顶一节课的学费,但其对孩子的长远影响是十节课也比不上的。
虽然有的孩子在学习某种乐器,有的没学乐器,但享受音乐,是家长希望通过音乐会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略显遗憾的是,很少看到有家长是出于真心喜爱音乐而来的。于是,一方面感叹家长希望抓住一切机会使孩子受教育的急切心情,一方面也在想,如果家长能在主观上和孩子一起享受音乐,共同进步,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