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文物已经有四十万零八年三个月的历史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使用一些数学,有时必须精确无误、有时则要求笼统含糊一些。如果在该用的时候,你却非常精细地表述,就会产生幽默感,这就是所谓的“数不厌精”。
某报社编辑部主任办事讲究精确,他也同样以此要求与他一起工作的同事们。有一次,一位记者送给他一篇会议报道稿审阅,他接过稿认真读起来。当读到这样一个句子时他抬起了头。
这句话是:“3999只眼睛注视着讲台上的演说者。”
主任生气了,大声说道:“这纯粹是胡说八道!”
记者立马解释到:“先生,这可不是胡说八道。要知道会议参加者中有一位是独眼龙。”
记者可算是精确道了极致,连参加会议者的眼睛都算了进来,而且“独眼龙”也算了出来。让人不笑也不行了。
游山并不能使国王觉得有趣,加上密报路上将有刺客,更使他扫兴而还。那夜他很生气,说是连第九个妃子的头发,也没有昨天那样黑得好看了。幸而她撒娇坐在他的御膝上特别扭了七十多回,这才使龙眉之间的皱纹渐渐地舒展。
妃子撒娇,而且坐在国王的膝上扭来扭去,很容易想象,但说她“特别扭了七十多回”,就十分可笑了,因为撒娇扭摆身段,与运动员强化体能训练不同,没有硬性指标,非做够了不可。况且,宫中也没有专人去计算、统计妃子扭动的次数,因此,一旦精确到“七十多回”,国王和妃子的滑稽之态便跃然纸上了。
老张吃饭每次都要咀嚼38次。
在办公室,只要聊起咀嚼38次,老王便滔滔不绝当起主讲。
小张问:“为什么是38次呢?还有整有零的。”
老张回答:“这是经过科学家反复测试,各种科学数据论证而成。”
小张又问:“这个数字对每个人都一样吗?”老王肯定地说:“对不同年龄的人都适应,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婴儿。”
小张觉得老王说得有点玄乎,反驳道:“都没牙了还咀嚼什么?”老王说:“没牙有牙床,38次碾也给碾碎了……”
小张不甘心,接着问:“难道39次就不成?多多益善嘛!”
老张说:“39比38多一次,不成。”
小张问:“37次行吗?”
老张说:“37比38少一次,也不成。”
小张有些急:“你总说不成,我问的是为什么不成?”
老张不紧不慢地说:“你想,39多一次,本来咀嚼了38次就够累的了,再多一次无用之功,何苦呢! 37少一次,就为省这一次前功尽弃,36拜都拜了,就差这一哆嗦,犯懒等于白干。大骡子大马都置了,那点鞍子钱不出,何必呢!”
老张的幽默在于,将咀嚼次数精确到了38次。“多一次无用,少一次前功尽弃。”让人哭笑不得。
有些时候,没了突出“数不厌精”的精细之处,就可将精细和粗略两者结合起来,用粗略衬托精细的不协调来表现幽默感。
旅游者来到一座博物馆参观。讲解员指着一件出土文物说:“据专家考证,它已经有四十万零八年三个月的历史了。”
旅游者很惊奇,赶忙请教:“那你们是如何将年代测定得如此准确呢?”
讲解员应声而答:“先生,这很简单,我来到此地工作已经八年三个月,当我刚来时,他们告诉我这件文物已有四十万年的历史了。”
这位讲解员在职八年多,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一定不少。从他的话语中,就可看出他是一位富有幽默感的人。
与敌交战,兵不厌诈。引人解颐,数不厌精。比如你可以在恋人迟到时,声称对方“迟到了1小时28分35秒”,效果会比简单地责怪对方迟到太长时间或1个多小时有趣而又有效得多。
“说吧,有什么就说吧,”妻子对生闷气的丈夫说:“我看你的嘴唇动了25次,也没听到你吐出一个字。”
——怎么样,这种简单的幽默方法一学就会吧?
延伸阅读
“你为什么辞去了军火厂的工作?”
“他们算得太精确了,上次在装火药的时候,火药爆炸了,我被炸上半空后才掉下来,厂长却扣了我的奖金,说我有6秒钟在空中没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