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卖盐的啦
在旁边和侧面敲敲打打,是谓“旁敲侧击”,比喻说话和写文章不从正面阐明本意,而是用若明若暗的语言影射、暗示。由于运用旁敲侧击法时,谜底被深深地埋藏在幽默的话语下面。所以,运用这种幽默技巧,不但自己要能够抓住话语与谜底之间的微妙联系,而且要让对方知道这种联系。
一天,小明到小语家吃饭。菜端上来,小明尝了一口,说:“打死卖盐的啦!”小语忙问:“菜太成吗?”他笑着点点头。
一伙人去食堂吃饭。一碟菜端上来,看菜量实在少。其中一个对店主说:“这碟子太大。”店主立刻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忙说了几句解释的话。
以上两种是旁敲侧击幽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这种不正面说的绕弯子话,在作家笔下是常见的,尤其是幽默的文章里。
秘鲁作家里卡陀·巴尔玛的《秘鲁传说》里写道:
当然,也有色胆包天的人,想用手衡量一下姑娘的苗条的腰肢有多少宽,但是她愤怒地咬着嘴唇,举起一只浑圆而美丽的小手,惩罚了无礼者。
马克·吐温在《田纳西的新闻界》里写道:
两支手枪同时砰砰地打响了二主笔被打掉了一撮头发,上校的子弹在我的大腿上多肉的部分终结了它的旅程。……
另外一枪打中了上校的要害,他很幽默地说,现在他应该告辞了,因为他还有事情要进城去。于是他就探听了殡仪馆的所在,随即就走了。
这种游戏的笔墨,怎么不使故事生动而有趣呢?
运用幽默的语言来回击对手,当需要批评或提醒对手而又不便直接向对方提出时,便可考虑使用这种幽默风趣的语言旁敲侧击。从侧面提出一些看似与谈判主题无关的话题,以此来达到启示、提醒、警告等目的。
1969年一天,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就越南战争问题与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举行会谈。
谈判正在进行时,尼克松总统给基辛格打来电话,接完电话之后,基辛格对多勃雷宁说:“总统刚才在电话里对我说,关于越南问题,列车刚刚开出车站,现在正在轨道上行驶。”
老练的多勃雷宁试图缓和一下气氛,机智地接过话头说:“我希望是驾飞机而不是火车,因为飞机中途还能改变航向。”
基辛格立即回答道:“总统是非常注意选择词汇的,我相信他说一不二,他说的是火车。”
在这场谈判中,基辛格巧用火车与飞机的比喻,幽默地对对手进行旁敲侧击,既鲜明、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而语气和态度又不是显得十分强硬,令对手容易接受。可见,在谈判中运用这种手法,既能使谈判轻松活跃,也能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再看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一位顾客坐在一家高级餐馆的桌旁,把餐巾系在脖子上。
大堂经理看到了,很无奈,便叫来服务员说:“你让客人懂得,在我们的餐馆里,那样做是不允许的,但话要说得尽量委婉些。”
服务员来到那人的桌旁,很有礼貌地问:“先生,你是刮胡子,还是理发?”
顾客一听,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失礼,赶快取下了餐巾。
表面上看,服务员问了两个与餐馆服务毫不相干的事“刮胡子和理发”,似乎服务员问错了,而实际上则是通过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幽默来提醒这位顾客弄错了。
这样做,既让顾客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礼之处,又做到了礼貌待客,不伤害客人的面子,可以说一举两得,这就是旁敲侧击的幽默技巧。
当然,在运用这种幽默技巧的时候,可以从正面、反面、侧面多角度地想一想,寻找出可以使对手得到启示的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选择其中一种最好的,达到预期的目的。
延伸阅读
一个老人去做健康检查。
检查过程中,老人不断向医师炫耀,他新婚的妻子有多好。
老人非常兴奋地说:“他才二十五岁!黏我黏得我都感到厌烦了!”
“而且,”老人又说:“她最近还怀孕了!”
医生静静地听着。
老人得意洋洋地说:“不错吧!”
医生抬起头,看他一眼,缓缓地说:“这让我想到一位失散多年的朋友。”
“他跟我说过一个故事,是他在非洲狩猎时遇上的故事。当时,他在草原上,遇到一头狮子。他立刻从背上抓下枪来瞄准。然而,他立刻发现拿到的是雨伞,不是枪。可要换枪已经来不及了。狮子就站在他面前,要扑过来。”
他于是把雨伞扛上肩,使尽力气大叫了三声:“砰!砰!砰!”
奇迹发生了,那狮子竟然倒下来,死掉了。
“这怎么可能?”老人大叫,“那一定是别人干的!”
“我也这么觉得。”医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