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指鹿为马(1 / 1)

幽默七十二变 李玉峰 879 字 2个月前

——蛋是破了,可我说的是锤不破

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如果要使其产生幽默感,就是要用双方心照不宣的名不符实,把白的说成黑的,从而产生反差,传达另外一层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达到幽默交流的目的。

先来看一则幽默:

杀猪的和卖茶的打赌。

杀猪的说:“用铁锤锤蛋锤不破。”

卖茶的说:“锤得破!”

杀猪的说:“锤不破!”

卖茶的不服气,拿来一个鸡蛋,用锤使劲打下去,鸡蛋碎了。说:“这不是破了吗?”

杀猪的说:“蛋是破了,可我说的是锤不破啊!”

在这里,杀猪者用的就是指鹿为马法。因为卖茶的说的是锤不破的是鸡蛋,杀猪的偏偏说是“锤”不破,指的是作为名词的锤不会破。幽默便在混淆事物本来的概念中产生。

下面是一个广泛流传的现代幽默:

有两个工人评价他们的厂长。

“厂长看戏怎么总是坐在前排?”

“那叫带领群众。”

“可看电影他怎么又坐到中间了?”

“那叫深入群众。”

“来了客人,餐桌上为何总有我们厂长?”

“那是代表群众。”

“可他天天坐在办公室,车间里从不见他的身影,又怎么讲?”

“这都不懂,那是相信群众吗!”

虽然两位工人都知道厂长的工作作风有问题,但是他们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心照不宣地指鹿为马,指白说黑地讽刺厂长的工作作风名不副实,有很强的幽默感。

幽默并不是一种可观的科学知识,而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情感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情感与科学的理性是矛盾的。科学的生命在于实事求是,而情感则不然,实事求是必然消灭情感。幽默的生命常常在名不副实的判断中产生。指鹿为马是不科学的,但是如果不是有意欺骗,双方心照不宣地名不副实,则能产生幽默。

英军总司令威灵顿在滑铁卢打败拿破仑后,凯旋伦敦,当时举办了一个相当隆重而盛大的庆祝晚宴,参加这次宴会的有各界社会名流、贵族绅士,还有许多参战的军官和士兵。

晚宴的菜肴十分丰盛。快要结束时,在每一个人面前都摆了一碗清水。其中一名士兵竟大大方方地将这碗水端起来喝了一口,见此情形,在场的贵宾都窃笑不语。

原来这碗水是在吃点心之前用来洗手的,而这个农家出身的士兵哪里会懂得这种宫廷里的规矩,因而出了笑话,当时那位士兵羞得满脸通红。

就在这个时候,威灵顿端起这碗洗手水站了起来,说:“各位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共同举杯向这位英勇的战士干一杯吧!”一阵热烈的掌声后,大家举杯同饮。

这位士兵和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威灵顿的人品、作风大为感动。

威灵顿的指鹿为马,不仅为那位士兵解脱了困境,也表现了他崇高的人品和幽默感。

指鹿为马可以产生幽默,反过来挑战指鹿为马同样能够产生幽默。

有一天,一个人在河边钓鱼,这时过来一个值勤的保安。

保安说:“这里禁止钓鱼,违反规定者罚款50元。”

钓鱼者说:“我没有钓鱼,我只是在训练蚯蚓游泳。”

保安接着说:“虐待动物,罚款500元。”

钓鱼者无语。

延伸阅读

秦二世时期,丞相赵高野心勃勃,阴谋策划着篡夺皇位。但是,他不知道朝中有多少大臣站在他这边,有多少人站在秦二世那边。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笑着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这哪里是马,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是不是搞错了,这是一只鹿,不是马。”

赵高依然面不改色地说:“陛下你再仔细看看,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

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看着赵高脸上阴险的笑容,和两只骨碌碌的眼神.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有正义感但胆小的人,都低下头,不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

有些正直的人,则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

而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则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赵高得势后,便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这就是“指鹿为马”成语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