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与一个人交流的时候,必须要走进他的世界,从他的内心深处去体会他的感受,去了解他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与对方进入更深层次的交流。只有抓住了对方的心理,才能与对方慢慢地建立共情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抓住对方的心理诉求,进而说服对方。
那么什么是共情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它就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他人感受的一种能力。也有学者认为共情就是“能够了解他的世界,必须能够做到好像可以从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一样从外面去审核、观察,必须能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他的世界,让我们了解他的生活方式以及他的目标和理想。”
也就是说,只有先走近对方的内心世界,委婉地把话说到对方的心窝里,你的一些观点、要求才更容易被对方接受。
比如,你新到一家公司上班,对身边的同事不够了解,但是通过几天的相处,或是在一起吃几次饭、喝几顿茶、几次聊天,便能从两个人的身上找到许多相似点。当双方了解了彼此的特点与喜好,并找到了一些共同点,那交往起来就不会显得生疏。这个时候,你再求他办点事,或帮个忙,就比你刚认识对方时,求他办事要容易得多。
人们经常这样评价一位优秀的推销员:我感觉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就好像是在和自己聊天一样。因为优秀的推销员在和顾客交流的时候尽量让声调、音量、节奏,甚至是身体姿态、呼吸频率都与顾客保持一致。这对于加强彼此的沟通,增进彼此的感情,在说服过程中,这无疑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清末,日俄战争的结束,对清政府震动很大。清政府认为日本以立宪而胜,俄国以专制而败,加上国内局势动乱,大清政权已经飘摇欲坠。为了加强皇权,巩固政府统治,决定实行新政,决定立宪。
而此时清政府真正的统治者慈禧太后却坚决不同意,在朝廷上下一筹莫展的时候,载泽站了出来。他深知,慈禧根本不关心立宪与否,也不关心是否会成功,她的内心只在乎皇权是否还在自己的手中。于是载泽对慈禧太后说:“立宪之前先得预备立宪,但是预备立宪需要花费20年的时间。”慈禧太后一听,心想:光立宪就要20年,而那时我早已不在人世了,到时能否立宪,与我没有一点关系。于是慈禧太后就欣然同意了立宪。
结果,用了不到3年时间就完成了预备立宪,并非像载泽说的那样需要20年。3年之后,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立宪获得成功。
从这个简短的历史事件可以看出,巧妙地说服他人古已有之。如果载泽在说服慈禧接受立宪的时候没有准确地抓住她的心理诉求—即皇权,就不会顺利地说服慈禧太后。载泽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载泽便向慈禧太后承诺在她有生之年,不管怎样立宪,皇权都不会落入他人之手。而慈禧的心理诉求得到了满足,便很痛快地答应了载泽的要求。
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除了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还要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语言逻辑,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升说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