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它成功地经受住了时间长河的洗礼,被证明是权威的、令人信服的言辞和观点。因此,经典的说服力,毋庸置疑。当然,也正是因为经典有着巨大的说服力,才经常被高明的演讲者作为论据,以增加自己语言的说服力。这种引用,就是说服中的“引经据典”。说服高手善于通过引经据典来获得别人的认同。
2008年5月,俄罗斯新任国家元首梅德韦杰夫到北京大学演讲。他在礼堂内600余名北京大学师生代表面前,阐述了未来俄中发展战略合作关系的设想和希望。这位被称为“好引经据典”的元首,在演讲中就不时地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引经据典,比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还有老子的“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甚至连中国的俗语也引用到自己的演讲中:“中国有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高等学府培养了一代代学者和思想家,他们肩负着科学、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创造新成就的责任。"
梅德韦杰夫引经据典的演讲,为他赢得了北大学子们一阵又一阵如雷般的掌声。日常交流中,引经据典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与他人的沟通中,要想在对方的心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除了外在的形象之外,个人的文化素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而文化素质则需要通过语言来体现,正确地引经据典,则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魅力。当然,在引经据典时,一定要做到把握准确,避免出现低级失误,弄巧成拙。
1.核实原文出处,不要弄错事实
如果同一句名人名言,可能有许多名家都引用过,那你在引用的时候一定要追根溯源,应该用最早的那位名人说的话。或者某句名言明明是这个人说的,你却把它说成是那个人说的,那就贻笑大方了。引经据典,最忌讳的就是张冠李戴。比如,部尔卫说的“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你就不能把它当作是爱迪生说的,否则就可能导致整个说话过程的失败。再如,某句话明明是老子说的,你却说是孟子讲的,非但很难产生说服效果,甚至连之前大家认同的观点,都觉得你是在“胡说八道”。
2.正确领会原文,不要孤立其中一段
因为同样是说一句话,原著者的意图可能是讽刺,是反意,当然也有可能乍一看上去是反意,但仔细一品味却是褒义。如果你在引用的时候没有弄清楚原著者的本意,就随意地拿过来用,很容易歪曲原意,这对于说话目的也很不利,容易被人驳倒。因此,在引用之前,一定要仔细分析原文的意思,弄通弄懂之后才能加以引用。比如,有一句经典话是“成功是靠99%的汗水+1%的天赋”,其实后面还有一句,“但很多时候这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如果只强调前面的一句,就断章取义了。
3.尽量引用原文,不要越传越错
事实上,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的变迁,经过时间的洗礼,有很多经典的话,如今已经出现了许多不同版本的说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引用时,要尽量地引用原文,不要以讹传讹,防止错上加错。
引经据典,可以显示的自己的博学,但在辩论或是探讨中,引经据典要适度,不要过分堆砌名言警句,否则,都是别人说过的话,怎么体现你的观点?没有自己的观点、思想,只推崇那些有思想人的话、写过的书,就谈不上演讲的语言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