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的悄悄话(1 / 1)

一个家长苦恼的倾诉:

我们家的宝贝女儿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尤其在金钱和财物上特吝啬和贪婪。有一次,我们带她到乡下姥姥家玩儿,发现女儿非常自私,她的玩具等东西,一律不准别的小朋友玩儿,哪怕摸一摸也不行。平时我和她爸也没少教她不要自私,这可怎么办呢?

其实孩子的自私自利表现十分正常,婴儿发育的里程碑之一就是自我意识的萌芽,学会什么是我的,什么是你的及他人的。有了自我意识,就会下意识保护属于自己的东西。家长不必因此觉得非常不安。但孩子长大以后,依然这么自私,家长就有必要进行纠正了。当然,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孩子产生自私自利的原因。

孩子自私,归纳起来有如下的原因:

?? 孩子天生的利己倾向。

在孩子心理发展未达到成熟阶段的时期,其往往单纯地认定 “我即世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虽然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累积,逐渐成为接纳他人和减少利己的行为,但仍固执己见,不能接受公正、正确的意见。于是,孩子衡量外界的标准便是“是否有利于自我本身”,相应的行为也是如此。

?? 家长过分宠爱孩子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万般宠爱、处处迁就,造成孩子从小就有“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得不到只要大哭大闹就能得到”的想法。于是产生过分的占有欲望以及自大、独尊的心态,处处都要别人迁就,常常会提出一些无理要求。

?? 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

一些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反复无常、表里不一,当孩子犯错时,便加以嘲讽、鄙视,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变得只能自我封闭,尽量不与他人接触,躲到自己的小天地里,结果必然导致孩子自私。

?? 家长很少花时间鼓励孩子关心自身以外的人和事,虽然偶尔也会因为孩子不肯为自己倒杯水之类的事情责备孩子一两句,但家长发现了这以现象,却没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因此,去纠正孩子这种问题的行为更无从谈起。

?? 周围的不良影响。孩子自私心理的产生,与其周围人们的不良影响也有很大关系。例如,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自私自利,爱贪图小便宜,或与人共事斤斤计较,过于“小气”;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常常叮嘱孩子自己的东西不给别人吃,玩具不许别人玩等;还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自私行为不以为然,反以为乐事,认为孩子“从小护东西,长大不吃亏”。这些,都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

?? 物质生活的优越助长了幼儿的自私行为。社会愈进步,物质生活愈丰富,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人在不断满足幼儿需要中,助长了幼儿的霸道、自私。例如,当幼儿看到别人有的好玩的,好吃的,而自己得不到分享时,成人会说:“别哭,咱们也买!”从而,滋长了幼儿对物质的索取,幼儿不断滋生的欲望是自私的根由,欲望的无止境,自私便随之而生。

当然,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孩子的自私自利作为一种很不得了的错误,孩子的这种行为与心态是可以纠正的。只要家长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就能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大方、懂得关心他人的人。

改正孩子自私自利的观念,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在物质比较丰裕的今天,这点不难办到。因为自私的前提是匮乏,所以你给了他满足,他在获得安全感后,自私的想法就会淡化。比如如果他只有一颗糖果,他当然不会喜欢把它分给别人。但是如果他有很多的糖果,他就会留出自己的部分,乐意让别人去分享剩下的部分,当他体验到分享的快乐时,逐步减少他自己的分量甚至完全共享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张妈妈经常在放学接儿子的时候,给儿子带很多小食物,要他分给小朋友们。开始儿子不肯,妈妈告诉他家里还有很多很多.他才放心了:看到朋友们拿到东西的喜悦,孩子慢慢开始变得热心了,主动给每个小朋友友分发。

2.父母身先士至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是确实必要。虽然孩子和大人不同,但是其实孩子除了没有世俗的考虑和观点外,在心理层面和大人有很多共通之处,父母若经常处于孩子角度去想,将心比心,就会辱谅孩子的用心。如果父母在生活中可以上行下效,做好榜样,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表现在行为上。

3.让孩子多结识大方的同龄朋友。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与其说大人的榜样是很重要的,那么同龄人的带领就会更加实在孩子会下意识地向同龄人学习和比较。如果幼儿园里大都是大方不计较好孩子,那么自己的孩子也不会太差!环境是很重要的因素。

4.家长最好能够手把手教孩子分享。人是群居动物,需要别人的肯定和关心,但是得到的前提是付出。快乐与人分享会变成双份的快乐,痛苦与人分享会减半。学会分享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也许有人会说,分享也用教?不就是把东西给人家吗?不是的,除了简单的本能反应,孩子是一张白纸,都需要学习。大人送礼有时也会尴尬吧。有时孩子想不自私,可是不懂得如何表现。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思想,带领他走入分享的前几次。比如教师节快到了,孩子想送卡片给老师却不敢。父母可以带着他一起送给老师,和老师交流。老师会赞扬孩子,孩子在给予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就会有分享能力。慢慢教育,让他慢慢学习。

懂得分享的孩子才快乐

日本作家森村诚一说过:“幸福越是与人分享,它的价值便越会增加。”所以说,“分”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实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享”的人是快乐的,因为他感受到了真爱和友谊。

曾经有个男孩子对老师说:“我不快乐!虽然我家有两个保姆,上百本图书和数不清的玩具。可是,我就是不快乐!”

于是老师就问他:“你把这些书分给没有书的小伙伴看过吗?”

“没有。”

“那你把那些玩具分给别人玩过吗?”

“也没有。”

“你的压岁钱用来帮助过有困难的同学吗?”

“更没有了。”

“所以你不快乐!”老师这样对他说,“如果你能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和别的伙伴分享,快乐自然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这次谈话后,孩子了解到贫困地区有许多爱学习的孩子没钱买课外书时,他真的很吃惊,就和妈妈一起捐出一万块钱,要求为5所农村小学建立“手拉手”书屋。

几个月之后,男孩真的收到了上百封农村孩子的来信,男孩的校长惊讶不已,以为这个男孩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在这些信中,农村孩子对城市男孩表达了最朴实的感谢,说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书,还说这些书让他们产生了许许多多美丽的梦想,给他们带来了不曾有过的快乐,更说他们一定会好好读书……

男孩被感动了!他忽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重要,自己的这些书是多么的神奇!

慢慢地,男孩变得快乐了!他还和妈妈商量好,每年都要省下一些钱来捐书,送给山里的孩子。第二年,他又捐了1000册书……

分享是快乐的大门,学会分享,懂得分享的孩子就进入了快乐城堡;独享是痛苦的大门,只去独享,只会独享的孩子就走进了痛苦的泥潭。所以,让孩子学会分享,能让孩子逐渐改变自私的状态,变得无私、快乐起来。

教子加油站:

家长需要让孩子明白的道理——

“心底无私天地宽”,自私的人只会把路走得越来越窄,直至陷入绝境。人要学会付出,才能活得有意;能够付出爱和宽容的人,总能找到一片广阔的天地。

父母应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在语言上和行动上教育孩子,让他逐渐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让孩子知道,当他为别人着想的时候,你会很感到很欣慰。而且,一个喜欢做好事帮助别人的人,也会有很好的人缘,当他面临困难需要与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乐于帮助他。

此外,当孩子懂得关心、无私分享的时候,家长要表扬孩子,有时,还可适当的奖励,久而久之,孩子的行为就会得到巩固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