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的悄悄话(1 / 1)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乐观的个性,能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小小的年纪便习惯了用悲观的眼光看世界。这是为什么呢?事实证明,这与孩子从小接触的环境和他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归纳起来,造成孩子悲观的原因有几个:

?? 家长的情绪影响。

孩子的个性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在父母的影响下一点点地培养起来的。父母用悲观的态度对待生活,那孩子肯定不会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如果父母总能在困境中看到希望,那再大的困难在乐观的孩子面前也会显得微不足道。

如早晨醒来,妈妈看到外面正在下雨,便随口说了一句:“这该死的天气,又下雨了!”就是这一句话,就会让孩子产生消极、悲观的想法:下雨天很让人烦。但是,面对下雨的天气,如果妈妈说的是:“太好了,下雨了,小草、小花们又能喝到水了。”这时,妈妈就会给孩子一个乐观的暗示:下雨对植物很有好处,雨水可以让植物茁壮成长。

?? 家长总是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看不到希望。

如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其他文艺方面的表现也不突出,于是,家长就对孩子表现出“失望”的情绪来,“哎,你这榆木脑袋呀,再怎么努力也学不好!”悲观的心理暗示,让孩子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索性不努力!反正自己比较笨嘛!这样的孩子,通常没有进取心,成功的欲望低。

?? 家庭不和睦给孩子的心灵蒙上了阴影,导致孩子忧郁、悲观、缺乏安全感。

有些家长的感情不和,动不动就吵架,这给孩子小小的心灵蒙上了悲伤的阴影,他们得不到关爱,也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导致对什么事情都特别悲观。

总之,孩子每一种心态的背后,都隐藏着他们成长的所有秘密。如果你的孩子总是悲观、消极,请多反省反省你自己吧,看看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孩子怎样的教育!如果是你的教育问题,从此,便纠正自己的教育方式吧!

父母乐观,孩子更容易变得性格开朗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首先要做乐观的人,每个家长在工作、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父母如何处理困境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做法。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则,在面对困境、挫折时保持自信、乐观,奋发向上,孩子也会受父母的影响,在遇到困难时,乐观地去面对。

平时,父母应该多向孩子灌输一些乐观主义的认识,让孩子明白,令人快乐的事情总是永久的、普遍的,一旦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那也只是暂时的,不具普遍性,只要乐观地对待,生活仍然是美好的。以下是俩个妈妈不同的做法:

一、明明的妈妈周末要去加班,于是,她非常不满对对明明的爸爸说:“该死的,周末还要加班,这日子真没意思!”孩子听了,心里也替妈妈愤愤不平的。

二、君君的妈妈周末也去加班,她把家里的事情交代清楚以后,对君君说:“因为最近公司的事情多,妈妈要去公司加班,你在家里要听乖乖听爸爸的话哦!”君君听了,懂事地点点头说:“妈妈放心吧,我会听话的!”

比较以上两位妈妈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出第二位妈妈的说话方式比较能让孩子受到“乐观”情绪的影响,他不会觉得妈妈不想去加班,但不得不去加班;而是因为公司忙,离不开妈妈,妈妈是很能干的!这样,孩子今后做一些可能不是很乐意做的事情时,便不会表现得非常不快乐!

引导孩子摆脱困境

每个孩子都会碰到不称心的事情,即使天性乐观的孩子也是如此。当孩子遇到困境时,父母要多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果孩子闷闷不乐,父母无论自己多忙,也要挤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交谈,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和坚强面对,鼓励孩子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不要尽往消极的方面想。

6岁的乐乐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一天,妈妈从幼儿园接乐乐回来时,就发现乐乐有点闷闷不乐。妈妈问道:

“乐乐,今天幼儿园有什么高兴的事呀?”

“今天一点都不好玩。”乐乐不高兴地回答。

“为什么呀?出了什么事吗?”妈妈问道。

“今天幼儿园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很会说话,老给同学讲搞笑的事情,同学们都不理我了!”原来,乐乐今天在幼儿园受到冷落了。

“那不是很有意思吗?以后,你每天都可以跟这样一个会说笑话的人玩了,你不高兴吗?”妈妈引导乐乐。

“可是,同学们都不理我了呀!”乐乐有些着急了。

““只要你和同学们一样与那位新同学一起玩,你们不是都可以玩得很开心吗?其他同学还是跟你一起玩的呀!是不是?”妈妈问道。

“嗯,好像是。”显然,乐乐同意了妈妈的看法。一路上,乐乐又恢复了往常的快乐。

父母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只要孩子愿意与父母沟通,父母就要引导孩子把心中的烦恼说出来,这样,烦恼很快就会消失,孩子也会恢复快乐。当然,父母也可以帮助孩子克服一些困难,教给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和措施来保持乐观的情绪,这些都是促使孩子摆脱消极情绪的好方法。

允许孩子自由地表现悲伤

孩子在遇到困境时,往往会表现出悲伤。父母应该允许孩子自由地表现悲伤。如果孩子在哭泣的时候,父母要求孩子停止哭泣,不能表现出软弱,孩子就会把心中的悲伤积聚起来,久而久之,反而造成孩子的消极心理。

小兰刚上小学不久,就发生了一件让她伤心的事情。她从小就非常要好的伙伴小艳在班上结识了一个外地转学来的同学,从此,小艳与新同学的关系非常好。小兰就这样遇到了友谊挫折。

当小兰感觉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她非常伤心。她向妈妈哭诉自己遇到的情况,谁知,妈妈并不理解小兰的想法,反而呵斥道:“这么一点小事值得大惊小怪吗?真是没用的人!”

妈妈的呵斥让小兰更加伤心。从此,她变得郁郁寡欢,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也不对妈妈说了。等妈妈意识到小兰的变化时,小兰已经变得非常悲观了。

可见,对于孩子表现出的悲伤或软弱,父母不要呵斥,应该让孩子尽情地发泄心中的郁闷,只要孩子发泄够了,他自然会恢复心情的平衡。当然,如果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父母应该及时安慰孩子,用相同的心理去感受孩子的情绪,努力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从而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

很多事实都证明,随时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坚定支持的孩子,会认为生活可以信赖,人生充满机会。即使生活中偶然出现艰难、失望的境遇,他们仍然能对生活保持积极的态度。

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

乐观的孩子往往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悲观的孩子则往往觉得没有希望。因此,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希望教育是一项细致的工程,需要父母及时地感受到孩子的沮丧和忧愁,帮助孩子驱散心中的阴影。

一位外国大提琴家的童年故事可以说就是一个绝好的例证——

有一天,他拖着比自己身体还高的大提琴,在走廊里迈着轻快的步伐,心情显然好极了。一位长者问到:“孩子,你这么高兴,是不是刚拉完大提琴 ? ”

他的脚步并没有停下,“不,我正要去拉。”

这个7岁的孩子懂得一个许多大人不懂的道理:音乐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是我们不得不做的、必须忍受的工作。平时,父母要多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鼓励孩子想像自己的美好未来,让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只要孩子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孩子必定会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事情。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塔尼可博士提出的“培养孩子乐观心态”的建议:

1.勿对孩子控制过严

作为家长,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

2.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时时可能遭受孤独的煎熬,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不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本身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适宜多交一些开朗乐观的朋友。

3.教会孩子与人融洽相处

和他人融洽相处者的内心世界较为光明美好。父母不妨带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融洽相处。当然,孩子首先得学会跟父母和兄弟姐妹融洽相处,跟亲戚朋友融洽相处。此外,家长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做到热情真诚待人,不势利卑下,不在背后随意议论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4.物质生活避免奢华

物质生活的奢华会使得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获得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根本原因。相反,那些过着简单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

5.让孩子爱好广泛

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快乐感觉。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一旦晚上没有合适的节目时,心头必然会郁郁寡欢。相反,如果孩子看不成电视时爱读书、看报或做游戏,同样可乐在其中。

6.拥有适度的自信

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因智力或能力有限而充满自卑的孩子,家长务必发现其长处发扬光大,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家长和亲友的正面肯定无疑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7.创建快乐的家庭气氛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学语之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可以想见,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

教子加油站:

当孩子已经有悲观看待事物的倾向时,家长应如何纠正:

1.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自我分析能力也就随之产生。但是,孩子年龄毕竟还小,自我分析能力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遇到一点困难,又会垂头丧气。沾沾自喜一多,容易产生高傲的性格;垂头丧气一多,又会养成悲观的性格。所以,帮助孩子进行自我分析,能纠正孩子悲观的情绪。

2.让孩子与乐观的孩子交往。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研究表明,与什么样的朋友交往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态。悲观主义者的消极态度会像疾病一样传染。乐观的情绪也会感染人的。因此,选择与乐观向上的朋友交往,孩子的生活环境也是积极,乐观的,他们的心态自然也就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