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负的孩子总不自觉地流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他们常说的话是“这都不会”“太可笑了,有这么蠢的人吗?”“对我来说,这不过是小事一桩”“老师说的我都会了,根本没什么难的!”等,因孩子自觉或者不自觉中流露出自己“傲慢”“自以为是”的高姿态,以至于同学们冷落他,不喜欢他,导致孩子与人很难和睦相处。为此,孩子的解释是“我太优秀了,他们都极度我!”自负的孩子,是从来不懂得自我反省的。可是,当别人不去理睬他们时,他们就会感到沮丧;当遭遇失败和挫折时,他们又会从骄傲走向悲观、自卑和自暴自弃,否定自己的一切,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了。
那么,造成孩子“盲目自大”“自负”却又容易“悲观、失望”的原因是什么呢?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孩子产生以上症状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过分娇宠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自负心理产生的第一根源。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我评价首先取决于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看法。父母过度的宠爱、夸赞,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
?? 生活过于顺利
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生活中遭受过许多挫折和打击的人,很少有自负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风顺,则很容易养成自负的性格。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他们在学校表现又比较突出,老师的宠爱、同学的羡慕也会让他们养成“自负”的个性。
?? 片面的自我认识
自负的孩子总喜欢缩小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当然,他们也同样缺乏自知之明, 总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自然产生自负心理。当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时,往往会产生自负的个性。这种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认为自己了不起,成功时完全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失败时则完全归咎于客观条件的不合作。他们总过分的自恋和自我中心,把自己的举手投足都看得与众不同。
?? 情感上的原因
一些孩子的自尊心特别强,为了保护自尊心,在交往挫折面前,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一种是自卑心理,通过自我隔绝, 避免自尊心的进一步受损;另一种就是自负心理,通过自我放大,获得自卑不足的补偿。例如,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很好的学生,深怕被经济条件优越的同学看不起,装清高, 在表面上摆出看不起这些同学的样子。这种自负心理是自尊心过分敏感的表现。
自负导致孩子夸大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他们听不进别人的善意批评,总是处于盲目的优越感之中。因此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及时予以纠正,让他们正确认识问题。
不要过多赞美孩子
卡尔·威特在生下来时是一个智障儿,但他的父亲老威特运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小威特8岁时,就已经掌握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六种语言,同时,小威特还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小威特在9岁时就考上哥廷根大学。当他未满14岁时,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时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对于这样一位才华出众的天才,父亲老威特非常注意培养孩子谦虚的习惯,他禁止任何人表扬他的儿子,生怕孩子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从而毁了他的一生。
有一次,有个地方的督学官到哥廷根的亲戚家串门。他在来哥廷根之前,就已经从报上和人们的传说中知道了小威特的事。就想具体了解一下小威特。于是,他托人邀请了威特父子。
老威特接受了邀请,带着孩子一起去了,按照惯例,老威特提出条件,即不管孩子考得怎样,绝不要表扬孩子。
那个督学官听说孩子比较擅长数学,就准备考考数学。考着考着,督学地叫了起来:“唉呀!真是超过了我的学者!”
老威特连忙泼冷水:“哪里,哪里,由于这半年儿子在学校里听数学课,所以还记得。”督学官还不死心,又对我儿子说:“你再考虑这道题,这道题欧拉先生考虑了三天才好不容易做出来。如果你能做出来,那就更了不起了。”
说完,那位督学就拉着老威特的手退到房间的里面,对老威特说:“你儿子再聪明,那道题也很难做出来,我是为让你儿子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难题才出的。”
可是,督学官的话音刚落,就听小威特喊道:“做出来了。”事实上,孩子真的做出了那道题。这让那位督学佩服不已。但他记住了老威特的话,不再表扬孩子。
正因为老威特了解孩子的心理,知道太优秀的孩子往往经不起表扬,表扬过多往往会导致孩子自负的产生、变得自满不思进去。因此,他在生活中有意识地避免表扬孩子。给了孩子更大的求知空间。
适当的批评能帮助孩子克服自负的心理
正确面对批评和建议是终身的学问。自负往往也和不能很好处理别人的批评和建议有关。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表扬要适当,对孩子的批评也要恰如其分,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掩耳盗铃、视而不见,而要客观地指出孩子的不足。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
小松已经小学五年级了,是个爱学习的男孩,由于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因此非常自负。
在家里,小松已经认为自己是个大人了,对于父母说的话越来越不放在心上。在学校里,小松也非常清高,不太愿意与成绩不好的同学一起玩,觉得跟他们在一起没什么意思。对于任课老师,小松也不太尊敬,他认为老师的水平不过如此,自己自学都能够学到很多知识。惟一令小松比较敬重的是他的班主任陈老师。陈老师是一位快退休的语文老师,他对小松非常好,经常给小松介绍一些学习方法,讲一些名人的故事。
有一次,小松在一篇交给陈老师的周记中表现出自己看不起同学的思想,他还提到了一次与数学老师发生的争执,原因是数学老师批评小松做作业不够仔细。
陈老师后来在小松的本子上是这样写的:
“有人批评你,并不是他看不起你,而是他希望你进步。因为,他不批评你,你不会怨恨他,他批评你,你则会怨恨他,而他却选择了批评你,原因就是他希望你进步。陈老师也是这么希望的。”
小松看了这段话后深受触动,后来,他果然慢慢改正了自负的毛病。
批评往往直指一个人的缺点,如果一个人能够接受批评,他就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对于孩子来说,他在评论自己时常会出现偏差,原因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若能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就能帮助孩子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此外,家长还可通过以下方法纠正孩子自负的心理——
1.逐渐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方式,对孩子的评价应客观实际。孩子总是有不足的地方,家长不要因为溺爱孩子就不切实际地吹捧孩子,尤其不要在客人面前没完没了地表扬孩子。
孩子产生骄傲往往源于自己的某方面特长和优势,父母应该先分析这种骄傲的基础:是学习成绩比较好、有某方面的艺术潜质,还是有运动天赋什么的。然后应让孩子认识到,他身上的这种优势只不过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放在一个更大范围就会失去这种优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进取,而不是骄傲懈怠;并且优势往往是和不足并存的,同时应该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父母要教育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确实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但是不要忘记这里也包含着家长的培养、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
另外,不正确的比较往往也容易滋长骄傲情绪。在班集体中,若以己之长与别人之短相比较,这样比较的结果,自然容易沾沾自喜,自以为什么地方都比别人强,因而看不起别人。父母应该开阔孩子的胸怀,引导他们走出自我的狭小圈子。带他们到更广阔的地方走走,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历史名人的成就和才能,以丰富的知识充实头脑,使之变骄傲为动力。
2.让孩子养成独立生活的好习惯,给孩子创造一些遭遇挫折的机会。经历适当的挫折可使孩子心理机制健全,不至于过分自负,经受不住任何打击。要教育孩子生活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中要遭受许许多多的挫折、失败和打击,要正确对待。
3.让孩子多一些接触社会的机会。当他们看到外面纷繁复杂的世界,接触到比自己更优秀、更具专长的人,认识到“强中还有强中手”,就不会为自己的一点点小成绩而自负了。因此,家长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而不要“坐并观天”,“夜郎自大”。
家长要避免的“教育过失”:
◆家长要避免说过激的话
一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夜郎自大”气不由得打一处出,于是就说出了一些过激的话,如“你也不照照镜子看看,什么德性呢?”“就你这样也骄傲自满?你不知道某某比你强几倍,可人家却一点都不自负。”“你就知道自己好的地方,你有没有想到自己不好的地方呢?”
类似的,生硬且过激的话连大人都可能受不了,更何况是孩子呢?这不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还可能引起亲子之间的矛盾,使教育变得更加困难!
◆家长切忌继续“自以为是”
一些家长看到自家的孩子确实“聪明”,于是大言不惭地跟其他孩子的家长炫耀自己的孩子,言语之中不但有炫耀的意味,更有看不起别的孩子的骄傲劲。平常在家里,对自己的孩子难免又吹又捧的,导致孩子更加“飘飘然”。这样的做法,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教子加油站:
根治孩子的自负,家长们应该知道的——
1.欲速则不达,孩子自负心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要纠正他的这种心理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的。
2.让孩子学着去接受别人的观点,自负的孩子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方法。它并不是让孩子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自负的行为。
3.家长应该明白,教育应该把握一个度的“准则”,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孩子无以适从。
4.让孩子认识到与人平等相处的好处,这样,能让孩子更好地看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