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人脸上无恶字(1 / 1)

男人那点心事 孙郡锴 826 字 1个月前

所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恶人,绝不会将恶字刻在脸上,有些人每每对人,总是谦卑有度,笑容可掬,豁达仗义,一副仁慈之士的风范,但转过脸去,便是血口獠牙,面目狰狞,吃了你都不会吐骨头。

郭子兴在义军内部的倾轧中忧愤死去,朱元璋便开始筹划兼并整顿郭子兴部。

朱元璋首先渡江攻占了太平(今安徽省当涂县),为进攻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元为集庆路)打下了基础。然后派降将陈野先去攻取金陵。

智将冯国用向朱元璋进谏,说陈野先靠不住,原来的投降不过是在太平一战中被俘,而不得不降。现在放他带领原班人马去攻金陵,恐怕是放虎归山,有去无回。朱元璋先是沉默不语,后来冯国用坚持谏阻,朱元璋才说:“人各有志,从元从我,听他自便罢了。”

冯国用是朱元璋的亲信大将,朱元璋对他也未说明心事。朱元璋的驭人权术,古今罕有与其相比之人。从陈野先被俘后的顽固,以及在后来的再三劝说下才勉强投降,朱元璋不会看不出陈野先心怀二意。他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才别有用意地加以利用。又特意派陈野先去招降旧部,而且并没有将这支部队拆开分编,仍让陈野先自己统辖。陈野先主动请求进攻金陵,朱元璋就欣然派他前往。

果然不出冯国用所料,陈野先去了不几日,便派人送回一份公文,报称:金陵右环大江,左枕崇冈,不易攻取,建议先南下攻取溧阳,向东夺取镇江。并说这是断敌粮道,使金陵可以不战而下的最佳方案。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陈野先的缓兵之计,不愿为朱元璋攻打金陵。朱元璋看到书信,也就一笑了之,并不采取其他措施,只让李善长写了一封复书。向陈野先指出长江天堑,已不成为夺取金陵的障碍,现在占据了上海,已扼其咽喉,陈野先不过是舍全胜之策,而为迂回之计。这封信实际是向陈野先点明,他的反意已经被我看出来,促其必反。

一切布置就绪,朱元璋就命张天右到滁州去邀郭天叙攻打金陵。

在此之前,朱元璋在表面上仍是郭子兴起义军中的一部。郭子兴死后,由其子郭天叙继任为都元帅,朱元璋与张天佑为副元帅。郭天叙见朱元璋叫他去攻金陵,开始很不满意,怀疑朱元璋有不良企图。张天佑却看出了利益很大,已有陈野先的人在金陵城外,两面出击攻下金陵,即可以南面称帝,北图中原。

郭天叙受到了**,立刻出兵进攻金陵。他和张天佑都没有作深层考虑,金陵是历代帝王之都,朱元璋自己不攻,却在占据太平等地金陵门户之后,把这一好处拱手让给他们,到底用意何在?

郭天叙和张天佑率军东下,驶抵秦淮河,同元南台御史大夫(御史台在中书省南,故称南台。御史大夫掌纠察百官善恶,朝政得失,从一品)福寿遭遇,即被击败。在溃退中遇到陈野先的人马,郭天叙还以为是来了援军,喜出望外。可是等到催马走近,却被陈野先一枪杀死。张天佑也被福寿的追兵赶上,与陈野先合兵夹击,当即阵亡。郭天叙的部下被杀戮殆尽,余众逃回太平向朱元璋泣诉战败经过。

“郭天叙、张天佑攻集庆,野先叛,二人皆战死,于是子兴部尽归太祖矣!”可以看到,朱元璋的阴谋深入骨髓,甚至可以令人不寒而栗。

他在占领太平、采石后即造成对金陵进而可取的有利形势,即可取而不取,拱手让给他人。在俘虏陈野先后,知其心向大元,不愿降而硬劝其降,然后又纵其招集旧部,放其前往金陵。又在书信中点明陈野先心怀二意促其必反,最后以“金陵伸手可得”将大利让给郭天叙,借陈野先之手而杀之。

郭氏不亡,朱元璋不好称王,这也是他金陵可取而暂时不取的另一个原因。让郭天叙先取,他既有谦让之美,又坐收兼并实利。而且郭天叙一死,他即可自取而独立称王。

朱元璋借了陈野先这把刀杀了郭天叙,令人叫绝的是,他“借”意在先,却偏偏让这把刀和周围的人都能感其“至诚”;他杀意已久,却偏偏让郭天叙对他的一番“好意”至死感激不尽。

我们与人交往,固然应以“诚”为准,但又不可老实过头,对人毫无防备。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就是人!尤其是那些貌似老成忠厚,整日满面笑容的奸诈之徒,更是令你防不胜防。所以,我们待人处世之时,还是小心一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