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罪行基本靠推理,罪名基本靠诋毁(1 / 1)

1.官场三碗面,碗碗有讲究

皇太极花费巨资,为他的改元称帝仪式大肆操办,分封贝勒、大臣。整个大清官场上,表面上一片和谐,其实,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其中,对皇太极不满意的人,就包括他的儿子豪格。

皇太极当上皇帝,作为他的儿子豪格,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得陇望蜀,不知足,不知止。

豪格自以为,他自幼跟着爷爷努尔哈赤、父亲皇太极为后金政府开疆拓土,出工又出力,流血又流汗,功劳苦劳数不胜数。天命年间,他因战功卓著,就已经被授予贝勒爵位;天聪年间,被授予和硕贝勒爵位。后金政府里的人,都认为他是皇太极继承人的不二人选,将来后金国的一把手。

豪格也这样认为。因为他的几个弟弟,除了早殇的,最大的也不过10几岁,不谙世事,与他的成熟、成就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可是,皇太极称帝之后,册封了五宫后妃,分别是:中宫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东宫关雎宫宸妃海兰珠、西宫麟趾宫贵妃那木钟、东次宫衍庆宫淑妃巴特玛、西次宫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

在册封的妃子中,皇太极并没有提及给豪格的母亲——已经离世的叶赫那拉氏。

在讲究出身、血统的满族人眼里,这是一种暗示。豪格不会没觉察。在结合平日里皇太极对他的态度,他心里不免有些凉意。

如果豪格已经获得的东西,放在别人身上,可能非常知足,很开心。亲王、代管正蓝旗、和硕贝勒,都是大清官场上其他人连想都不敢想的。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想法。坐在豪格的位置上,傻瓜才能没想法。

在一人决定所有人命运和前途的官场上,你有想法也是没办法的。权力,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高墙。高墙里的人,只是权力下的玩偶和道具。

人在失望、失意之时,才会真正地思考,才能看周围人的真实面目。得意时,自己都忘形,怎么可能注意别人是什么形。

豪格心里很清楚,皇太极之所以信任他,是因为在大清官场上,没人比他值得信任。皇太极对他的那种信任,是一种可以掌控的信任。

德格类死后,户部统摄一直没有正式安排人选。户部,掌管一国的财政,皇太极称帝之后,肯定要委派一个他信得过的人担任。儿子豪格,自然是最佳人选。

豪格走马上任,做了户部统摄。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家才知日子难。做了户部统摄的豪格发现,大清国国库里,根本没有传说中那么富有、殷实。很多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很多财政制度,都存在弊端、漏洞,导致坏账、死账、烂账一大堆。

不到一线工作,不知道谁真谁假;不做实际工作,不知道谁是谁非。

以前,豪格认为多尔衮、济尔哈朗是好人,因为无论什么事情,他们时刻与父皇保持一致,从不提反对意见,大会小会上,从不给父皇出难题。现在看来,他们都是官场投机者,大清国的蛀虫,属于欺上压下、要官不要脸,除了对自己仕途负责,对什么都不负责的人。

作为一把手的父皇,偏偏喜欢这样人鬼不分的人,而讨厌像岳托那样正直、坦**的人。

以前,豪格对岳托有很大的成见。他觉得岳托这个人,死板、矫情、较真、特例独行、不和群,很难相处。当豪格出任户部统摄,直接参与政府管理后,他才意识到,岳托才是真正为大清国、为父皇负责的人,才是大清政府真正需要的人。

于是,豪格对岳托,一改以前的态度,主动接近。

正直、忠厚、毫无心计的岳托,对豪格并不提防。作为职业的管理者,岳托早就意识到,大清政府在管理上,存在很多弊端,很多人都在钻制度不健全的漏洞,为自己谋财谋利。为此,他痛心。他渴望皇太极能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把管理、监督制度制定得更完善,执行得更到位。

现在,皇太极当上皇帝,自然位高脾气涨,比以前更讲究形式上的东西。下属见他一面,也不容易。岳托不像大清官场上某些人,有事没事就往皇太极身边凑,传播小道消息,说些不负责的话,以讨领导欢心,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好处。

岳托不主动接近皇太极,不等于他不关注大清官场上的人和事。这是他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使然。

豪格主动接近岳托,拿岳托当朋友,叔侄俩经常在一起喝点小酒,聊聊官场上的人和事。直率的岳托,在此过程中,自然有意无意地谈到大清政府管理制度和发展需要亟待落实的事儿。他之所以和豪格说这些,也想通过豪格这个渠道,把问题反映到皇太极那里,让皇太极对制度上存在的弊端,给予重视并纠正,免得大清政府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有一次,两个人谈到皇太极改汗称帝之后,大清政府里的变化问题。

岳托说:“大汗受贝勒、大臣的支持、拥护,改汗称帝是正确的决定,也势在必行。我们虽然在形式上与老牌帝国明国平起平坐,但是,相对于有200多年发展历史的明政府,我们大清国无论在管理上,还是在发展战略上,基本处于草台班子的状态。很多官员,都处于有组织无纪律的状态,人敷于事。国内,满汉民族矛盾没有缓解,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很多地方,官员腐败,鱼肉百姓,恣意妄行;老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不如死,没有丝毫安全感,怨声载道,导致土地荒芜,赋税难收。地方官员,横征暴敛,乱杀无辜,弄得天怒人怨。现在,我们的财政收入基本靠抢,如此下去,肯定会有麻烦的。”

豪格说:“这次,皇帝又派阿济格、阿巴泰入关抢掠去了。以前,我一直认为,我们入关烧杀抢掠,会给明政府经济以重创,对我们有利而无害。听你这么一分析,觉得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啊!”

岳托说:“明政府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我们能抢多少,能杀多少?如果明政府当局把管理做到位,官员勤政爱民,他们一年之间的国民总收入,就算累死我们,也只能损其皮毛。而我们为了得到一点财物、人口和牲畜,却给明国百姓留下杀人恶魔的印象。明人对我们的仇恨,会让我们将来图谋大明江山时,付出更惨重代价!”

豪格说:“以前我不参与行政管理,对这些事体会不深。现在,我也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成亲王,你也知道,我嘴笨心愚,很多事情说不清楚。大清国,是我们脑袋别着裤腰带里拼出来的,我们不能坐视这个坑越挖越深啊!”

岳托说:“崇德皇帝不是当初的天聪大汗了,他靠听汇报、看奏折决策,而他身边都是一些报喜不报忧、有选择性说话的人,下面的真实情况很难反映上去。即使反映上去,也是变了味道的。说真话,是有风险的。官场三碗面,人面,场面,情面,哪一碗面都是有讲究的!”

“成亲王说得极是。济尔哈朗就是一个老油条,滑得很,任何责任都不负;多尔衮,包藏祸心,鬼才知道他想干什么。”豪格愤愤地说。

岳托呵呵一笑,说:“我们别抱怨了,皇帝也有皇帝的难处,不是我们能理解的。我们这些做奴才的,虽然要求不了别人,还是能管好自己的。我们做好分内的事,就是对皇帝的最大忠诚!”

豪格在岳托那里听到有见地的建议,便跑到皇太极面前卖弄。皇太极非常了解自己的儿子,知道凭他的智商,根本不会考虑到这么多。这些话,肯定是岳托说的。豪格与岳托来往甚秘,早就有人向皇太极汇报了。

一句话,十种说法,百种意思,就看听者从什么角度、以什么心情去听。尽管豪格没说这些论调来自岳托,但皇太极听后非常不舒服。他认为,他当上皇帝,封岳托为成亲王,命他主管兵部,岳托应该对他感恩戴德才是,而不应该有这么多意见。大清国初创,在管理上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作为奴才的,应该当面提建议,而不是背后提意见嘛!

本来,皇太极一直视代善家族为不能不拔的眼中钉、肉中刺。现在,他们又拉拢自己的儿子,这还了得!他必须马上找机会、想办法好好归置一下两红旗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