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完我有才,是真的;他恃才傲物,也是真的。
宁完我经常把自己比作西汉武帝时的名臣汲黯。宁完我确实和汲黯有相似之处,如:两个人都非常有才华,有远见,都有着正直、倔强、什么都敢说、只知进不知退的性格;在工作上,两个人都毫无私心,对主子忠心耿耿;在对待同僚的态度上,也是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汉武帝的小舅子、大将军卫青,有能力有后台有功劳,深受汉武帝宠信,位及群臣之首。诸臣对卫青非常尊重,见面都主动下跪。惟独汲黯,根本不把卫青当回事儿,见面仅仅作个揖而已。
在等级森严的年代,大权在握的卫青,完全可以找个理由把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汲黯办了。可是,汲黯依然在卫青面前我行我素。
好在卫青宽宏大量,一心为国,也了解汲黯的德行,所以他没有和汲黯计较,而且还对他礼遇有加。
汉武帝这个人,不注意小节,而汲黯却是吹毛求疵的人。只要汉武帝有一点儿过错,汲黯就会不分场合、不分轻重、劈头盖脸地大肆批评一番,闹得汉武帝见到汲黯,就感到头大如斗。
即使在朝堂之上,只要汉武帝出点儿差错,汲黯也会口无遮拦地对其冷嘲热讽,弄得汉武帝经常颜面无存。
即使这样,雄才伟略的汉武帝,也没有把汲黯怎么样。后来汉武帝实在受不了汲黯,也只是找个理由将他调离朝廷,让他换个环境继续替朝廷办事。
宁完我知道自己像汲黯,却不知道皇太极没有汉武帝那么强的接受能力。那些贝勒爷的心胸,更不及卫青的十分之一。他想像汲黯那样在后金政府里工作,下场自然要比汲黯惨得多。
按理说,宁完我几次提出的建议,不是被皇太极完全拒绝,就是被打折扣执行,这时,宁完我就应该反思一下,是自己提的不合时宜,还是皇太极另有苦衷。实在想不出来,他还可以看看身边的人,他们的建议是什么,是怎么个提法。
宁完我没有这样做,他认为自己没有错。皇太极不接受他的建议,完全是因为皇太极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考虑事情很短视。在这种情况下,他更有必要直言不讳,有一说一,不能有所顾忌。
1633年,一直让皇太极头疼的孔有德、耿仲明,率部归降后金政府。这对后金政府来说,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一是消除了后方的安定隐患;二是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皇太极对这件事给予高度重视,立即派范文程、罗什、刚林为迎接孔、耿二人,安排隆重的欢迎仪式,又命人在鞍山为他们准备办公场所。
等孔、耿二人来沈阳朝见时,皇太极又率领各位贝勒、大臣出城10里迎接,并给予高规格款待。皇太极这样做,根本不像接收投降归顺的土匪和海盗,而像对待大国外宾。
皇太极这样对待这两个土匪海盗,在宁完我看来,有失身份,不成体统,有损后金国威。为此,他逆势而为,给皇太极上了一道奏疏,提醒皇太极说:“孔有德、耿仲明就是一个战争投机分子,有奶便是娘。他们是无立场、无信仰、无操守、无素质、无能力”的“五无”人员,残忍暴虐,贪婪成性。他们手下的兵,多是矿工出身、训练无素的鸡鸣狗盗之徒。对于这样的人,直接把他们编入汉军营就很不错了。
皇太极奉如贵宾的人,被宁完我说成这样,让皇太极心里很不爽。皇太极心想:照你这样说,汉人中除了你宁完我,别人都是草包饭桶呗?我后金人入主中原,有你一人就足够?你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吧?我做什么,在你看来,怎么都是错误的啊?
宁完我屡次不配合领导工作的行为,让皇太极对他非常反感。
以前,尽管宁完我与皇太极的政见总有分歧,皇太极认为,这是两个人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而已。现在,皇太极看到宁完我呈上来的奏疏,便开始怀疑他的忠诚度了。
在皇太极号召后金国的臣民,积极为政府举荐人才时,已经处于岌岌可危政治环境中的宁完我,再一次提出反对意见。
宁完我上疏道:“大汗下令天下臣民,为政府踊跃推荐人才,是好事。您的本意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发现人才,重用人才,既利国也利民。但是,您考虑过没有,很多人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会利用这个机会,把他们身边无知、无能的亲信安插到政府要害部门。现在各部官员已达到四五十人,人满为患,但真正能办事的人,却没有几个。我见过滥的,没见过这样滥的。”
宁完我同时又提出,“政府应该明文规定,对于人才,实行谁举荐谁负责的连坐制度。”
宁完我不知道,就在他上此道奏疏之前,范文程已经针对推举人才存在的弊端,向皇太极提出了建议,但措辞比宁完我要委婉得多。
范文程在奏疏中是这样说的:“现在,我们遴选人才时,必须要斟酌录用。用人无小事。如果对所用之人不详加审核、考察,恐怕要严重影响我国的国计民生。……我国现有的荐举制度,虽然没有采用历代的连坐之法,但也不能任人随意、随便推荐,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给予奖惩,让那些投机、钻空子、欺君罔上的人,心存顾忌。至于政府录用之人,以后在工作中有突出的表现,应该给予推荐之人适当的奖励。”
关于同一问题的建议,由于表述方式不同,皇太极看完之后的感受也就不同。尤其号称后金第一文臣的宁完我,在这个问题上拣拾了范文程的牙慧,让对宁完我早已非常不满的皇太极,产生了整治他的想法。
在皇太极看来,范文程的能力不在宁完我之下。但是,范文程始终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清楚自己的身份,办事讲方法,说话讲分寸,不像宁完我,一副老子绝对正确、得理不饶人的架势。
此时的宁完我,自我感觉依然良好,**不羁,仍以后金国第一文臣自居。
慢慢的,宁完我发现,皇太极找范文程的时候越来越多,几乎不怎么搭理他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范文程这个人比较谦卑,遇到什么事儿,都会主动征求他的意见,这又使他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变化没有特别注意。
1635年1月,多尔衮、岳托率领大军,彻底剿灭察哈尔部,意外获得传国玉玺。这时,皇太极眼里的三大政敌,阿敏被终身囚禁,莽古尔泰暴病身亡,代善被打压得毫无脾气。在德格类暴病身亡之后,皇太极用武力把正蓝旗据为己有。在八旗之中,他已经拥有了压倒性的实力。
后金诸贝勒出于种种目的,均劝说皇太极改汗称帝,成为真正的帝王。
宁完我为了支持皇太极改汗称帝,四处游走,为皇太极称帝寻找各种理由,非常卖力。但是,在皇太极把范文程确定为自己第一高参之后,就决定让宁完我从他身边消失了。
皇太极要做一个大权独揽、说一不二的帝王,自然不允许身边存在学富五车、通今博古、既有想法又有办法、自我感觉过于良好、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把任何人不放在眼里、说话不讲场合、办事不将讲方式的人。
在后金官场上,只有宁完我是这样的人。
就在皇太极紧锣密鼓地准备称帝过程中,宁完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一天夜里,他被刘士英拉到家里赌博,结果被刘士英的家奴告发。
赌博,虽然属于后金政府违禁行为,但一般都是民不举官不究。即使有人举报,如果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1629年,宁完我也曾经因为参与赌博,被李伯龙、佟正告发,皇太极一句话,就把宁完我赦免了。
遗憾的是,皇太极这次对宁完我参与赌博之事,异常愤怒,严令贝勒、大臣组成审判团,集体给宁完我定罪。
诸贝勒、大臣对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宁完我,早已恨之入骨。现在皇太极暗示他们要严办宁完我,这些人自然不会客气,更不会有异议。
经贝勒、大臣集体商议,一致决定:革去宁完我世职资格,没收所有御赐给他的东西,罢免他一切职务,送萨哈粼手下为奴。
因赌博遭到如此严厉的惩罚,似乎于理、于法都不合。但是,审判团把毫无法律依据的审判报告呈报给皇太极时,皇太极对他昔日的高参,毫不怜悯,只要求立即执行。
可怜文武全才的宁完从,从此又过上了奴隶的生活,而且一过就是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