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酒肉战争(1 / 1)

法国的路易十一是欧洲15世纪最狡诈的君主。当英格兰的君主爱德华四世派军队跨越英吉利海峡争夺法国的领土时,法国国王考虑到自己的势力较弱,于是决定谈判解决。与一场费时耗资的战争相比,路易十一的最佳替代方案是与爱德华四世达成一个更安全的交易。于是,路易十一在1475年与英国国王爱德华签订了一个和平条约。答应先向英国支付5万克朗,并在爱德华的余生(事后证明这段日子很短)里每年支付5万克朗。为了敲定这笔交易,路易十一款待爱德华和英国军队整整两天两夜的宴乐狂欢。为了表示诚意,路易十一还委派波旁王朝的红衣大主教陪同爱德华玩乐。

当爱德华和英国军队晃晃悠悠地回到船上,结束了“百年大战”时,路易十一做了如下评论:“我轻易地将英国人赶出了法国,而且比我父亲做得都容易:他是用军队把英国人赶走的,而我是用肉饼和好酒把他们赶走的。”

老拳王泰森过得很艰难

还记得他吗?他曾经是“拳击”这项运动的代名词,曾经是令人生畏的“野兽”。如今,却只是一个臃肿苍老的平凡男人,一个中年丧女的可怜父亲,他就是前世界重量级拳王迈克尔?泰森。

这个已经被人遗忘了数年的名字,在今年5月开始的一轮纪录片电影巡演中重新被记起:电影《泰森》(终极版)在北美上映,几乎创造了近20年来纪录片在美国市场的最佳票房。

做个有尊严的人

在电影《泰森》的首映式上,人们看到的泰森大腹便便,精神萎靡,没有丝毫锐气。

接受采访时,泰森平静地说:“我永远地放弃拳击了。”记者问他:“你现在还有什么计划吗?”泰森回答说:“我没有任何野心了,只想做个有尊严的人。我必须得有一点点钱来确保家人的生活。

迷失的人生

泰森1966年6月30日出生在纽约混乱贫困的布鲁克林区。父母离异、瘦小体弱的泰森在儿时不断被欺负、殴打,他的眼镜每天都会被砸碎在学校的垃圾桶里。泰森回忆说:“我能活过青春期简直是个奇迹。”被狠揍得忍无可忍,泰森终于站了起来,用拳头捍卫自己生存的权利。他开始参与打架斗殴、偷抢扒拿。

直到有一天。13岁的泰森认识了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拳击教练达马托。

正规的拳击训练让泰森学会了自律,从小缺少教育的他在达马托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做一个善良的人,远离犯罪。然而,达马托逝世后,虽然泰森的拳技不断突破,人生却再度开始迷失。

20岁时,泰森仅用6分钟就击败了前世界拳击理事会简称的拳王柏比克,成为最年轻的重量级冠军。从此,名誉财富接踵而至。

成名后的他,开始了奢侈**的生活:由于没有“安全感”,他甚至虐待身边的女伴,直到被起诉入狱。

“世纪一咬”成为转折

出狱后的泰森,重回拳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第一场比赛。他只用了90秒就击倒了对手,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奖金。在此后的8场比赛里,泰森比印钞机还快地赚取了1.6亿美元,这在当时的体育商业收益上绝对是一个奇迹。他很快收回了自己失去的江山。直到遇见生命中的克星霍利菲尔德。

1997年的夏天,在老奸巨猾的霍利菲尔德用小动作和言语不断地挑逗后,泰森咬了他的耳朵,这“世纪一咬”表面上是报复,实际上是泰森给整个拳坛的一记重拳,也咬碎了泰森自己的人生。

从那天开始,泰森彻底走下神坛,他不断败给不人流的选手。4亿身家也逐渐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千万的债务。2003年8月,泰森只能宣布破产,那一刻他全身上下只剩不到6000美元。2005年6月,在华盛顿败给麦克?布莱德后,泰森彻底告别了拳坛。此后,这个曾经几十秒就可以创造千万美元财富的前拳王,开始了他令人唏嘘的另一段生涯:

2006年9月,泰森作为人肉模特儿出现在拉斯维加斯的一家赌场,来往的游客只需花费20美元就可以和前拳王拍照或者简单比试一下:此外,为了生计泰森还代言了丑化自己的游戏《泰森怒了》;给电影跑龙套。

泰森凭借一双拳头打遍拳坛,他的比赛没有搂抱和拖延,没有计算和奸诈,只有“出拳击倒对手,或者被对手击倒”。体育专家曾经评价:“泰森是最接近拳击本质的拳手。”泰森的没落,与其说是一个传奇的覆灭,不如说是拳击这项运动的没落,或者更进一步说,是商业文明社会里竞技体育的转折。

为新生命的诞生而飞翔

1961年,艾雷罗?戴利格出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脚下一个平凡人家。在独特自然环境中长大的戴利格,对大自然有一种特殊的爱。

19岁时,戴利格顺利考入了巴黎体育大学。在校读书期间,他便对攀岩、登山这类挑战高度极限的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最令他痴狂的则是三角翼滑翔伞。

然而,滑翔伞运动是一项并非一般人都能参与的运动。这项运动有着较高的危险性,要求飞翔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操控能力和娴熟的飞行技巧。因此有关部门规定:从事滑翔伞运动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学习,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允许。经过不懈的努力,戴利格最终通过了严格的考核,顺利领得了滑翔伞运动的执照。

一天,戴利格在一位酷爱登山的朋友家欣赏其拍摄的喜马拉雅山景色照片。突然,他发现在喜马拉雅山的上空有一个奇怪的小黑点。这顿时激发了戴利格的好奇心,于是他拿起放大镜仔细研究起来。原来那个极小的黑点竟是一只展翅翱翔的尼泊尔雄鹰。

从此,雄鹰在海拔9000米高空自由翱翔的画面,深深地烙印在了戴利格的心头。在喷气式飞机都难以企及的高空,雄鹰不惧波浮不定的气流和猛烈旋转的飓风,依然搏击翱翔近万米高空,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啊!然而,这种鹰目前正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戴利格决心要为尼泊尔鹰的生存和繁衍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2001年,戴利格致电给英国布里斯托尔的一个鹰养殖基地,要求成为人工养殖鹰的志愿者。

不久,戴利格就收到了鹰养殖基地寄给他的邮包。打开邮包,他惊奇地发现里面安稳地“睡”着一枚鹰蛋。同时,邮包里还附有一封信,上面写满了关于鸟类饲养的注意事项。

于是,戴利格在朋友的帮助指导下,经过悉心人工孵化,小雏鹰终于破壳而出。

尼泊尔鹰有个奇特的天性,当雏鹰睁开眼睛时,首先映入其视线的那个形象,就会被当成是它的父亲。于是雏鹰在整个成长过程中,会一直依赖于“父亲”的保护和疼爱。即使这个“父亲”和它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生物,雏鹰也丝毫不会产生怀疑。

就这样,戴利格担负起了雏鹰“父亲”的职责,他经常通过爱抚让雏鹰感受到安全。并给雏鹰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搏尔”。

在戴利格的百般呵护下,搏尔渐渐地长成了一只英姿勃勃的雄鹰。戴利格知道,是该教搏尔学习飞翔的时候了。

一个明媚的早上,戴利格把搏尔放置在自己的胳膊上,操纵着12平方米的三角翼滑翔伞直升高空。起初,从未离开过地面的搏尔用利爪拼命地抓住“父亲”的胳膊,全身紧张地颤抖。但天性使然,随着他们逐渐地上升,搏尔突然“呼”的一下松开鹰爪,振翅高飞。它一会儿向下俯冲,一会儿向高空盘旋飞翔。

尽管,戴利格很希望搏尔能够拥有属于它的自由和蓝天,但是当搏尔离他而去的瞬间,他依然感到一阵心痛。

然而,为了保证鹰的自然生存和繁衍,他必须把已经学会飞翔和捕猎的搏尔送到炎热的尼罗河,那里才是搏尔真正的家。

这天,戴利格操纵着滑翔伞在空中飞翔,搏尔伴随其左右,他们沿着尼罗河谷向南飞行。沿途,他们遇到了难以预料的种种艰难和险情。途经撒哈拉沙漠时,由于干燥炎热的气候,使他们严重缺水。为了寻找水源,戴利格不得不暂且停下行程。

在这里,他意外遇到了当地的图阿雷格人。这个仍处于游牧状态的群体,对从天而降的戴利格充满了敌意。

然而戴利格知道,在此时极度缺水的状态下,他必须从图阿雷格人那里取得淡水。为了表示友好并取得对方信任,戴利格依次用滑翔伞载着他们,让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体会了“飞翔”的感受。最终,大开眼界的图阿雷格人,高兴地送给了戴利格很多的淡水和食物。

数天后,戴利格终于把搏尔送到它的“家”。搏尔振翅重归大自然,但戴利格心中依然充满忧虑,因为搏尔从小与“父亲”长大,根本不认识与它同类的鹰。戴利格希望它不会感到孤独和不安。

2002年,戴利格又着手人工孵化一只西伯利亚野鹤。为了让雏鹤在破壳时能够适应这里的环境,戴利格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并在蛋的孵化过程中反复播放。

野鹤也同样处于濒危的边缘,这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人类的肆意捕杀。而人工喂养对野鹤的成长也存在着弊端。因为从小在人的照料下长大的野鹤,对人类丧失了警惕性,重新回到大自然后,它们可能会轻易地再遭猎人的枪口。

于是,戴利格在雏鹤破壳之前,就准备好了一副野鹤的面具,为了便于给雏鹤喂食,他还准备了一个人造鹤喙。

终于,雏鹤破壳了。身上还未长出羽毛的雏鹤,蜷缩在壳边瑟瑟发抖。戴利格戴上野鹤面具,一边向雏鹤问好,一边轻轻地把雏鹤捧到柔软的鸟窝中。雏鹤果然认出了戴利格的声音,逐渐平静下来。

数月后,羽翼日益丰满的雏鹤,已长成了一只美丽的野鹤。这也就意味着,又到了送它重回大自然的时候了。

为了不打乱野鹤迁徙的规律,戴利格带着野鹤乘车到西伯利亚,然后按照西伯利亚野鹤迁徙的途径,丝毫不差地飞越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伊朗,最终到达目的地野鹤的家乡里海沿岸。而这一次,戴利格不再伤心,而是由衷的骄傲和欣慰。

2005年的春天,戴利格向维也纳实验中心申请了一枚尚在孵化箱中的受精南美秃鹰蛋。成年的南美秃鹰翅展宽达三米多,是世界上一种最大的猛禽。然而,如此威猛凶悍的禽类,依然难逃因人类的滥捕而濒临灭绝的命运。

为了让雏鹰在出壳后的第一时间,准确地记住同类鹰的样子,戴利格几经周折找到了一架无论是颜色还是形状都与成年的南美秃鹰一模一样的滑翔伞,并覆盖在孵化箱上。

不久,雏鹰终于破壳了。只要是出现在雏鹰的面前,戴利格便会身穿他亲手制作的黑色羽毛秃鹰装,故作展翅翱翔的动作,还会用人造鹰嘴给雏鹰喂食。

在戴利格的精心**下,小秃鹰学会了飞翔和捕食。

2005年的冬天,戴利格再次操纵着滑翔伞,亲自送成年的秃鹰回家。他一路滑翔、盘旋、直升,一直把它送到了海拔6962米的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主峰阿空加瓜山。

2006年3月26日,在返程的途中,戴利格操纵的滑翔伞不幸失事,年仅45岁的他带着无限的欣慰和希望走了。带着他“我为新生命的诞生而飞翔”的诺言悄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