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银白的、灵动的光,在草丛中飘浮,草丛中有各色的野花:黄的野菊、浅紫的二月兰、淡蓝的“毋忘我”等。还有一种高茎的白花,每一朵都由许多极小的花朵组成,简直看不清花瓣,它的名字恰和“毋忘我”相反,据说是叫作“不要记得我”,或可译作“毋念我”吧。在迷茫的夜中,一切彩色都失去了,有的只是黑黝黝一片。亮光飘忽地穿来穿去,一个亮点儿熄灭了,又有一个飞了过来。
若在淡淡的月光下,草丛中就会闪出一道明净的溪水,潺潺地、不慌不忙地流着。溪上有两块石板搭成的极古拙的小桥,小桥流水不远处的人家,便是我儿时的居处了。记得萤火虫很少飞近我们的家,只在溪上草间。把亮点儿投向反射出微光的水,水中便也闪动着小小的亮点儿,牵动着两岸草莽的倒影。现在看到童话片中要开始时闪动的光芒,总会想起那条溪水、那片草丛,那散发着夏夜的芳香,飞翔着萤火虫的一小块地方。
幼小的我,经常在那一带玩耍。小桥那边有一个土坡,也算是山吧,小路上了山,不见了,晚间站在溪畔,总觉得山那边是极遥远的地方,隐约在树丛中的女生宿舍楼,也是虚无缥缈的,其实白天常和游伴跑过去玩,大学生们有时拉住我们的手,说:“你这黑眼睛的女孩子!你的眼睛好黑啊。”
大概是两三岁时,一天母亲进城去了,天黑了许久,还不回来。我不耐烦,哭个不停。老嬷嬷抱我在桥头站着,指给我看那桥边的小道。“回来啦,回来啦——”她唱着。其实这全不是母亲回来的路。夜未深,天色却黑得浓重,好像蒙着布,让人透不过气。小桥下忽然飞出一盏小灯,把黑夜挑开一道缝,接着又飞出一盏,又飞出一盏。花草亮了,溪水闪了。黑夜活跃起来,多好玩啊!我大声叫了:“灯!飞的灯!”回头看家里,已经到处亮着灯了,而且一片声在叫我。我挣下地来,向灯火通明的家跑去,却又屡次回头,看那使黑夜发光的飞灯。
照说幼儿时期的事,我不该记得。也许我记得的,其实是后来母亲的叙述,或自己更人事后的心境吧。但那一晚我在桥头的景象,总是反复地、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那黑夜,那划破了黑夜的萤火以及后来的灯光——
长大了,又回到这所房屋时,我在自己的房间里便可以看到起伏明灭的萤火了。我的窗正对着那小溪。溪水比以前窄了,草丛比以前缓了,只有萤火,那银白的,有时是浅绿色的光,还是依旧。有时抛书独坐,在黑暗中看着那些飞舞的亮点儿,那么活泼,那么充满了灵气,不禁想到《仲夏夜之梦》里那些吵闹的小仙子,又不禁奇怪这发光的虫怎么未能在《聊斋志异》里占一席重要的地位。它们引起多么远多么奇的想象。那一片萤光后的小山那边,像是有什么仙境在等待着我。但是我最多只是走出房来,在溪边徘徊片刻,看看墨色涂染的天、树,看看闪烁的溪水和萤火。仙境嘛,最好是留在想象和期待中的。
日子一天天热闹起来。解放、毕业,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发光。我们是解放后第三届大学生。毕业前夕,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我和几个好友,曾久久地坐在这溪边山坡上,望着星光和萤火。我们看准一棵树,又看准一个萤,看它是否能飞到那棵树边,来卜我们自己的未来。几乎每一个萤都能飞到目的地,因为没有飞到的就不算数。那时,我们的表格里无一不填着:“坚决服从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无论分到哪里,我们都会怀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扑过去的。星空中忽然闪了一下,是一颗流星划过了天空。
据说流星闪亮时,心中闪过的希望是会如愿的。但我们谁也没有再想要什么。有了祖国,有了理想,不就有了一切吗?我觉得重任在肩,而且相信任何重任我都担得起。难道还有比这种信心更使人兴奋、欢喜,使人感到无可比拟的幸福的事情吗?虽然我知道自己很小,小得像萤火虫那样,萤却是会发光的,使得就连黑夜也璀璨美丽,使得就连黑夜也充满了幻想——
奇怪的是,自从离开清华园,再也不曾见到萤火虫。可能因为再也没有住在水边了,后来从书上知道,隋炀帝在江都一带经营过“萤苑”,征集“萤火数斛”,为夜晚游山之用。这皇帝连萤都不放过,都要征来服役,人民的苦难,更可想见了。但那“萤苑”风光,一定是好看的。因为那种活泼的光,每一点都呈现着生命的力量。以后无意中又得知萤能捕食害虫,于农作物有益,不觉十分高兴。便想何不在公园中布置个“萤苑”,为夏夜增光,让曾被皇帝拘来当劳工的萤,有机会为人民服务呢?但在那十年浩劫中,连公园都几乎被查封,那“萤苑”构思,早也逃之夭夭了。
前几天,偶得机缘,和从小就跟我是同学的弟弟往清华走了一遭。图书馆看去一次比一次小,早不是小时心目中的巍峨了。那肃穆的、勤奋的读书气氛依然,书库中的玻璃地板也还在,底层的报刊阅览室也还是许多人站着看报。弟弟说他常做一个同样的梦——到这里来借报纸。底层增加了检索图书用的计算机,弟弟兴致勃勃地和机上人员攀谈,也许在他以后的梦中,要改变借阅途径了。我的萤火虫却在梦中也从未出现。行向小河那边时,因为在白天,本不指望看见萤火,但以为草坡上的“毋忘我”和“毋念我”总会显出颜色。
不料看见的,是一条干涸的沟、两岸干黄的土坡,春雨轻轻地飘洒,还没有一点绿意。那明净的、潺潺地不慌不忙流着的溪水,已不知何时流往何处了。我们旧日的家添盖了房屋,现在是幼儿园了。虽是假日,还有不少孩子,一个个转动着点漆般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这些黑眼睛的孩子!好黑的眼睛啊!”我不由得想。
事物总是在变迁,中心总要转移的。现在清华主楼的堂皇远非工字厅可比了。而那近代物理实验室中的元素光谱,使人感到的科学的光辉,也是萤火虫们望尘莫及的,我们骑着车,淋着雨,高兴地到处留下校友的签名。从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排过来的长桌前,那如同戴着雪帽般的白头发,那敦实可靠的中年的肩膀,那发光亮的、润泽的皮肤和眼睛,俨然画出了人生的旅程。我以为,在这条漫长而又短促的道路上,那淡蓝色和纯白的花朵,“毋忘我”和“毋念我”,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人世间,有许多事应该永远记得,又有许多事是早该忘却了。
但总要尽力地发光,尤其在困境中。草丛中飘浮的、灵动的、活泼的萤火,常在我心头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