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提到“史上最牛太监”,人们脑海里可以冒出一长串名字:秦朝的赵高,东汉的张让,唐朝的李辅国、高力士,北宋的童贯,明朝的王振、刘瑾、魏忠贤,清朝的李莲英、安德海……
然而,与明朝万历年间的大太监冯保相比,这些人都弱爆了,因为上面这些人除了唐朝的高力士,其他人干的坏事比好事多,有的甚至尽干坏事,而在权力斗争中,冯保虽然也干了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但他掌权后坚定支持张居正的改革,协助张居正把大明带入复苏局面,有史上“第一贤宦”之称。
干坏事算什么本事,做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那才叫有本事。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说冯保是史上最牛太监,一点也不为过。
至于有人把高力士称为“千古第一贤宦”,则未免太夸张了,因为高力士最大的“功绩”,不过是忠心而已。
02
据《明史》记载,冯保是今河北衡水人,虽然早在嘉靖年间就入宫当太监,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小角色,直到嘉靖儿子明穆宗朱载垕翘辫子,他才得了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那以前的冯保,虽然嘉靖皇帝对他不错,还曾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但嘉靖皇帝挂掉后,继位的明穆宗不喜欢他,不想让他当司礼监掌印太监,而按资历,他是最应该坐这把交椅的。
结果,掌印太监归了大学士高拱推荐的陈洪,后来,陈洪因“争饰奇技**巧以悦帝意”等罪行被罢职,掌印太监还是没冯保的份,归了掌管尚膳监的孟冲,而且又是高拱推荐的。
从那天起,冯保便恨死了高拱。
隆庆六年,明穆宗也挂了,遗诏命已为内阁首辅的高拱、次辅张居正和东宫讲读高仪为顾命大臣,冯保搞了个鬼,把他自己也弄成了顾命大臣,让人觉得这也是穆宗的遗诏。
冯保的顾命大臣虽然来路不正,但得到了不知就里的其他大臣的承认,他也因此成为史上唯一一个太监顾命大臣。
由于身份特殊,他这个顾命大臣,比其他三个更有条件与皇帝“走”得更近,不但顺理成章地做了掌印太监,还成了继位的明神宗他妈李太后的得力助手,负责协助她教育年仅十岁的接班人朱翊钧,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万历皇帝。
那以后,冯保对小皇帝的管教,可以说是异常严厉,连与小太监玩耍,小皇帝都时刻提防着他,生怕被他发现。
明神宗的登基仪式上,冯保居然始终站在小皇帝御座边,小皇帝无论说什么,好像都要征求他的意见。
满朝文武,对这个太监那是又不满又无可奈何。
“一个太监,权力也太大了,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天下岂不是成了他的天下!”作为内阁首辅,高拱率先对冯保发难。
虽然他是首辅,但也不敢单枪匹马上阵,人多力量才大嘛,他把阁臣们发动起来,让他们一起提出“还政于内阁”的口号。
除此而外,组织大臣们上书弹劾冯保,也是高拱的“当务之急”。
没想到双方PK的结果,是高拱被革职,其支持者也被查办,谁也没跑脱,冯保则屁事没有。
03
堂堂内阁首辅,居然如此轻而易举地败给一个太监,证明“祸从口出”四个字,确实是个“真理”——当初明穆宗病故后,高拱竟然在内阁说什么“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结果被冯保稍微改了改,改为“十岁孩子,如何做人主”,然后向陈皇后和贵妃进行了汇报,汇报完又加了一句:高大人想把皇上废了,另立藩王。
高拱说过那话吗?确实说过!
吃了那么多年的政治饭,也算官场老革命了,竟然不懂政治的残酷性、说话还如此没脑子,也算是咎由自取。
听了冯保的汇报,陈皇后和贵妃大吃一惊,姓高的,这是想造反吗?
皇后和贵妃立即“召内阁、五府、六部众至”,当着大臣们的面对高拱进行“切责”,指责他“擅权无君”,然后令太监王榛读旨: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许皇帝主专。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着回籍闲住,不许停留!
这突如其来的当头一棒,打得高拱面如死灰,“汗陡下如雨,伏不能起”,瘫软如稀泥,还是张居正把他扶起来的。
提到张居正,就不得不说,冯保对高拱的这雷霆一击,正是张居正授意的。
扳倒高拱后,这两个人就成了坚定的政治盟友,联手辅佐年幼的万历皇帝,搞出来个“万历中兴”。
搞倒高拱后,冯保仍不罢休,还想把他弄死,买通了一个叫王大臣的家伙,叫他穿上内侍服,怀揣尖刀潜入乾清宫,假装刺杀小皇帝,抓住后就说是高拱指使的。
王大臣“如愿以偿”被抓住,押送东厂审问。
高拱想刺杀皇上的说法,顿时传遍了朝廷。
若不是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吏部尚书杨博力保,加上张居正也不敢把事情做绝,暗示冯保适可而止,高拱就真的没命了。
04
冯保陷害高拱,惹恼了众大臣,树敌不少,他自己更没想到,实际上他是被张居正当枪使了,因为这场斗争最大的赢家,是张居正而不是他冯保——王大臣一案后,张居正成了首辅大臣。
而对张居正来说,这也是他蓄谋已久的事情,早就有心改革的他明白,若不能成为首辅,他的理想就不可能实现,所以,他必须让首辅高拱一边凉快去,只有这样,他才能毫无阻碍地施展他的政治抱负。
成为首辅后,张居正得到李太后和万历皇帝的支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张居正的改变,离不开冯保的全力支持,因此在万历皇帝眼里,冯保也是改革的大功臣。
所以,作为对他的奖赏,万历曾特意赐他象牙图章,内刻“光明正大”“尔惟盐梅”“汝作舟楫”“鱼水相逢”“风云际会”等文字。万历还干脆“直以宰相待之”。
俗话说物极必反,皇帝大人给他的无上荣耀,却成了他更加骄横的资本,如果万历对其他大臣有赏赐,必须征得他的同意,否则谁也不敢执行。
而这,自然又是得罪人的事情。
除此之外,冯保还有一个贪财好货的毛病,大肆收受贿赂,连张居正也得向他行贿。
他又花巨资为自己建造生祠,张居正还为此作文为记,加以歌颂。
但在京中百姓眼里,冯保很是不错,因为他能约束小皇帝贪玩,还能约束皇族其他子弟,使他们不敢祸害京城百姓。
05
然而,张居正一死,冯保的命运,就急转直下。
万历十年,也就是万历皇帝二十来岁那年,积劳成疾的张居正死于任上。
临终前,张居正上疏万历,推荐潘晟继任内阁首辅。
潘晟是张居正当初的主考官,是张居正改革的坚定支持者,为官清廉,之前担任过太子侍读、国立大学校长等要职,隆庆四年升礼部尚书。
不料,张居正死后第四天,他推荐的潘晟就遭到御史雷士桢和王国、给事中王继光等七名言官弹劾,说他不配继承相位,潘晟知道斗不过他们,就主动上疏推辞。
当时的冯保在生病,得知情况后破口大骂,老子不过生了点小病,你们竟敢不把老子放在眼里!
而万历竟然命潘晟退休,任命张四维为内阁首辅。
这可不是一般的用谁不用谁的问题,说明那时的万历皇帝,打算对张居正进行清算了。
实际上,对大明王朝来说,张居正虽然是个大功臣,但万历皇帝一直对他怀恨在心,因为在他担任首辅的那些年里,什么都是他说了算,万历基本上成了他的傀儡,而两年前张居正做的那件事,又可以说是在万历的心上狠狠地扎了一刀——
两年前,万历十八岁,有一次喝高了,调戏了一个宫女,被冯保告到太后那里。
一个皇帝“调戏”宫女,这种事也叫事吗?但李太后对这个儿子要求非常严格,不容他有半点瑕疵,差点把他废掉,最后命张居正上疏切谏、替万历起草“罪己诏”,又罚万历在慈宁宫罚跪六小时,才算放过他。
这对一个皇帝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万历从此恨死了张居正。
作为始作俑者,冯保自然在同恨之列。
06
所以,张居正一死,“猜”透了万历心思的言官们一弹劾,万历就“顺水推舟”地下令抄了张居正的家,夺了他的官秩(官吏的职位或依品级而定的俸禄),生前所赐的玺书、四代诰命,也被迫夺。
怒气未消的万历,还差点把张居正开棺鞭尸。
张居正的家人也很惨,不是被饿死,就是被流放,若不是强大的舆论压力,他对张居正家人的迫害,不会停止。
张居正之前任用的官员,有的被削职,有的被杀。
直到天启二年,天启皇帝才为张居正平反。
作为张居正的铁杆盟友,张居正都这样了,冯保若不倒霉,实在说不过去!
何况两年前,他率先在万历心上扎了一刀,他那一刀扎下去后,张居正才补了一刀。
张居正病死那年,也就是万历十年十二月,江西道御史李植,上疏弹劾冯保十二大罪状,万历在圣旨上批示:
冯保欺君蠹国,罪恶深重,本当显戮。念系竽考付托,效劳日久,故从宽着降奉御,发南京新房闲住。
冯保家产被抄后,被发配到南京孝陵种菜,后来死在那里。
抛开冯保的贡献不谈,他确实干了不少坏事——
比如永宁公主(万历亲妹妹)选婚时,被富豪梁国柱重金收买的冯保,明知他儿子是个半条命(痨病),却有意隐瞒,结果成亲那天,那个短命鬼竟然“鼻血双下,沾湿袍袂”,婚后不到一个月就见了阎王爷,害得永宁公主年轻守寡,几年后郁郁而终。
比如那些死了的宦官,家里钱财多的,他就把人家家财搜罗一空,把一般的挑选出来献给皇帝,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则统统据为己有。
比如宅第店房遍布京城,不计其数,自家花园比嘉靖皇帝长期居住、办公的西苑还壮丽,在老家盖的房子,竟然有五千多间,规模和华美程度,都可与王居媲美。
冯保还把国宝《清明上河图》从大内偷回家,不但在上面题跋,把他自封的官称“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司礼监太监”写在上面,还为了避免被追究,编了一套《清明上河图》已毁的瞎话。
这个集“出色政治家”和“奸诈弄权大贪官”身份于一身的宦官,最终也毁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