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24岁的青年皇帝宋仁宗赵祯突然被一则消息所震撼,连续几日,他痛哭流涕,情绪近乎崩溃。
这一年三月,宋仁宗的“母亲”、宋真宗的皇后、刘太后刘娥(968—1033年)去世。原本沉浸于悲痛之中的宋仁宗,却从自己的八皇叔、宋真宗的弟弟、八王赵元俨口中得知一个惊天秘密。
八王赵元俨说,宋仁宗(1010—1063年)本是刘太后刘娥的婢女李氏所生,宋仁宗出生后,刘娥将孩子据为己有,并对外宣称孩子是她所生。后来,刘娥还下令杀死了宋仁宗的生母李氏,试图彻底掩盖这个谎言。
那个他叫了24年“母妃”“母后”的女人,不仅不是他的母亲,相反,还是他的杀母仇人!
对于宋仁宗而言,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
说起来,宋仁宗不是刘太后的亲生儿子,这则让宋仁宗感觉五雷轰顶的消息,其实在当时的北宋朝野内外,早已人尽皆知,成了北宋朝廷的一个公开秘密。只是一直以来身居皇宫大内的宋仁宗,才傻傻地一直被蒙在鼓里。
在皇宫内崩溃痛哭的宋仁宗,很快还得知,那个一直以来被他称为“舅舅”的所谓刘太后的哥哥“刘美”,其实本名龚美,是刘太后嫁给宋真宗之前的前夫。多年来,龚美在刘太后的指使下,一直以哥哥、“国舅”的身份潜伏在皇宫,居心叵测。
一个是卑鄙无耻的“杀母仇人”,一个是潜伏皇宫的龌龊“奸夫”。
宋仁宗彻底怒了,他随后派人重重包围了假“国舅”龚美的府邸,并亲自带队,前去为母亲李氏开棺验尸。
皇帝,想杀人了。
1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则很出名的故事:狸猫换太子—故事讲的,就是北宋第四任皇帝、宋仁宗的真实身世之谜。
在“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中:
宋仁宗的父亲宋真宗,有刘妃和李妃两个妻子。当年,刘妃和李妃同时怀孕,由于谁先生儿子,那个孩子就很可能被立为太子;于是,在得知李妃先生下男孩后,刘妃命令手下的太监和接生婆一起,将一只剥掉皮的血淋淋的狸猫,调包诬陷说是李妃生下来的怪胎。然后又命令宫女将李妃所生孩子(后来的宋仁宗赵祯)杀死。没想到经手的宫女和太监都于心不忍,于是将李妃所生孩子送给了宋真宗的八弟、八贤王抚养。不久,刘妃也生下一个儿子,后被立为太子,没想到六年后太子夭折。宋真宗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最终立八贤王的“儿子”赵祯为太子。
由于生下“怪胎”,李妃被打入冷宫。刘妃又派人谋杀李妃,但在好心人帮助下,李妃逃到民间,以乞讨为生。后来幸亏遇到包青天包拯,最终在事隔24年后,李妃才得以与亲生儿子宋仁宗相认。
由于东窗事发,已经做了皇太后的刘妃刘氏,最终在阴谋败露之后自尽身亡。
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梗概。
2
“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真假混杂,但是在真实的史书记载中,如本文第一段所描述的,宋仁宗赵祯确实并非刘太后所生,而是刘太后的婢女李氏和宋真宗的儿子。
刘太后刘娥,是个自私且诡异的女人。
刘娥,原本是一个低级军官的女儿。由于父母早逝、孤苦无依,很小的时候,刘娥就嫁给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15岁的时候,宋太宗赵光义的三皇子、韩王赵恒无意中见到了刘娥,惊为天人,银匠龚美于是顺水推舟,谎称刘娥是自己的“妹妹”,而刘娥也乐得做个“王妃”,从此嫁入了韩王府。
后来,至道三年(997年),韩王赵恒登基为帝,这也就是北宋的第三任皇帝宋真宗(968—1022年),刘娥随后跃升为皇妃;而银匠龚美,则被自己的前妻刘娥以“兄长”的身份召入宫中,成了权势显赫的“国舅爷”。
当时,宋真宗尽管坐拥后宫佳丽无数,但他的五个皇子先后夭折,而贵为皇妃的刘娥,则一直不育。在此情况下,刘娥在一次宋真宗来访时,将自己的婢女李氏,推到了宋真宗的龙床之上。李氏由此怀孕。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24岁的李氏,生下了儿子赵祯,这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但李氏一生下孩子,马上就被册封为德妃的刘娥踢到了一边—刘娥将孩子据为己有,对外则公开宣称,赵祯是她所生。
由于宋真宗前面五个皇子先后夭折,因此尽管只是第六子,但赵祯(初名赵受益)从一生下来,就成了大宋王朝的皇位第一继承人。
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9岁的赵祯被立为皇太子;四年后,1022年,宋真宗驾崩,13岁的赵祯继位登基。而太后刘娥,则以儿子还小,需要皇太后辅佐的名义,实行了垂帘听政。
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刘太后。
3
刘太后刘娥权术之高深,不亚于吕后和武则天。
宋真宗晚年,日益昏聩,大搞所谓“天书政治”,搞得朝政混乱。在这个当口上,刘娥则以皇后的身份在朝中大肆树立党羽,并发动政变,将在澶渊之役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宰相寇准从帝都开封,贬黜到广东雷州,致使寇准老死岭南。另外,刘娥还大肆贬黜其他忠直朝臣,宋真宗死后,刘娥遂以皇太后名义垂帘听政,并攫取了大宋帝国的最高权力。
登上权力巅峰后,刘娥又将协助自己政变夺权的权臣丁谓进行贬黜,其中的大将曹利用则被迫自杀。
至此,刘娥也成了凌驾于皇帝赵祯之上的太上女皇,她还经常穿着只有皇帝才能穿的龙袍衮衣,在开封皇宫中大肆张扬,并习以为常地接受文武百官的跪拜。
在皇太后的权势笼罩下,谁也不敢跟皇帝赵祯提起他的真实身世。
4
但皇帝赵祯的真实身世,满朝内外早已人尽皆知。
为了掩耳盗铃,刘太后将赵祯的生母李氏外放到位处今天河南巩义的永定陵,为宋真宗守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太后有吕后的野心和才干,但有一点值得称道的是,她毕竟没有吕后那般歹毒无情。
为了安抚出身贫微的李氏,刘太后命令自己的前夫、对外宣称是她“哥哥”的“国舅爷”刘美(银匠龚美),秘密访查到了李氏的弟弟李用和,并封给了李用和一个小官职,以此安抚李氏姐弟。
1032年,46岁的李氏,最终在终生不能与儿子相认的遗恨中去世。
关于李氏的死因,《宋史》的记载是,李氏在死前当天,突然被刘太后宣布册封为“宸妃”。然后当天,一生贫微,只享受了一天妃子称号的“李宸妃”突然死亡:“是日妃薨”。
“是日妃薨”,《宋史》的记载,春秋笔法,很值得玩味—临死前,赐给你一个光辉头衔,然后该死的人,就死了。
5
有的人说,刘太后假如要杀李氏,早就可以动手了,何必等到李氏生下赵祯23年后?
首先,正如前面所说,刘太后虽然玩弄权术、心计深沉,但毕竟没有吕后对待戚夫人那般歹毒,她仍然保有着人性的一丝善良。但是当时已经65岁的刘太后,或许是感觉到了自己已时日无多,或许是担心在她死后李氏与赵祯相认,自己隐瞒多年的秘密将被拆穿。所以,她需要有些人,先死在她前面。
李氏已死,刘太后下令,以普通宫人宫女的待遇下葬她。这时候,听到风声的宰相吕夷简,来“多事了”。
当着刘太后和宋仁宗赵祯的面,吕夷简直接毫不留情地说:“太后,李氏的葬礼,应当从厚!”刘太后勃然大怒,马上起身,话也不说,直接拉着皇帝赵祯就走。在将皇帝赵祯打发走后,刘太后独自召见吕夷简,问他说:“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宫人死了,宰相您何必这么多事?”吕夷简回答说,“臣待罪宰相”,朝廷内外大小事务,我当然要过问。刘太后又是暴怒,当场发脾气说:“老相公,你是想离间我跟皇帝母子俩啊?”
没想到吕夷简却从容地回答说:“太后您如果不顾念刘家的未来,那我不敢说这件事;但如果太后您还顾念刘家的未来,那么对李氏的丧礼,就应该从厚!”
吕夷简的意思是,刘太后已近生命晚年,如果她去世后,皇帝赵祯得知真相,那必定会对刘太后隐藏在皇宫中的前夫龚美等人发难,所以为了后事着想,对李氏的后事,一定要办得漂漂亮亮。
刘太后听懂了吕夷简的言外之意,最终下令以“一品礼”殓葬那位只有一天荣誉称号的“李宸妃”。对此,吕夷简不放心,还特地跟办理李氏后事的太监罗崇勋说:“李宸妃应该以皇后的规格入殓,并用水银灌溉保护尸身,否则以后出了事,别说我吕夷简没有提醒你!”
太监们,最终照着吕夷简的吩咐办了。
在历史上,吕夷简的名声并不好,他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头号政敌,但在处理李氏后事这件事上,吕夷简办得极为漂亮。
6
李氏死后第二年,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66岁的刘太后也去世了。
于是,回到本文开头,宋真宗的八弟、宋仁宗的八叔、八王赵元俨(后世传说中的八贤王原型)向宋仁宗说明了他的身世,并指出,李宸妃死得很蹊跷,很有可能是被刘太后指使杀害的。
于是,在多方访查、确认自己的真实身世后,24岁的宋仁宗最终情绪崩溃,号啕大哭,几天不能上朝。他为自己二十多年来,不能与亲生母亲相认而痛哭流泪,也为刘太后的绝情愤恨不已。
几天后,宋仁宗向北宋全国下发了一道罪己诏,指出自己对亲生母亲不孝,没当好皇帝,也没做好儿子。
罪己诏一发,事情由此闹得举国皆知。
愤怒之下,宋仁宗又派兵重重包围了刘太后的“奸夫”龚美的府邸,并亲自前往自己的亲生母亲李宸妃停灵的洪福院。
宋仁宗要开棺验尸。
没想到打开棺材后,一年前由宰相吕夷简争取来的葬礼,终于显示了效果和威力:当宋仁宗看到被灌注水银、以太后之礼殡葬的母亲李氏“玉色如生”时,宋仁宗感慨道,看来母亲李氏还是受到了善待的,“别人说的,也不一定可信啊!”
于是,宋仁宗下令,撤去准备缉拿刘太后的“奸夫”龚美的军队,还是以原来的礼节对待刘太后的所谓“兄长”龚美一家老小。
后来,宋仁宗将生母李氏追谥为“章懿皇后”,并与刘太后一起供奉在太庙祭祀;此后,为了弥补自己的缺憾,他又优待自己真正的亲舅舅李用和,封他做了彰信军节度使、检校侍中,对他的宠待和赏赐都非常丰厚,并将自己的女儿福康公主,嫁给了李用和的儿子。
7
事情到此,似乎也该圆满结束了,但是这件事,还是对宋仁宗造成了深深的伤害:
23年后,至和三年(1056年)正月,47岁的宋仁宗有一天在临朝接受百官参拜时,突然流着口水,手舞足蹈,语无伦次。后来,他的病情越来越重,天天大声呼叫说:“皇后等人要害我!皇后等人要害我!”
对此,宰相文彦博、富弼急忙组织太医进行会诊,并召集北宋全城官员到一些大寺院和道观进行祈祷。宋仁宗这种疯癫状况在持续一个多月后,最终逐渐康复。
7年后,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赵祯最终去世,享年54岁,庙号“仁宗”。
赵祯死后,关于他身世的传说也越来越多,到了元朝时,宋仁宗的身世首先被改编成了杂剧《抱妆盒》。到明朝时,“狸猫换太子”的故事逐渐成形,并于清朝乾隆时,被小说家石玉昆写进了《三侠五义》,由此更加传遍大江南北。
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原型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