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一个帝国,需要什么?
答案固然很多,但拥有一个优秀的带头大哥和一支素质优良的“革命队伍”,显然是“创业”打江山的基础。
可惜,古往今来,带头大哥不好当,“革命队伍”也不好带。
1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二十一日,这一天,是崇祯皇帝上吊自尽、大明亡国的第三天。
按照新主子、大顺政权高管们的吩咐,刚刚亡国的遗老遗少、大明帝国的文武大臣、候补官员们4000多人,这一天早早就来到了紫禁城午门外,等候朝拜大顺政权的新皇帝李自成。
可从早等到晚,左等右等,腿都站折了,新皇帝还是没有露面。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李自成这一天和手下的大将刘宗敏及最重要的文臣牛金星、宋献策等人叫了几十个妓女、戏子一起,正在后宫喝酒、纵情玩乐。李自成玩得好生开心,压根不记得还有要接见朝臣这么码事了。
在李自成看来,哥们从崇祯二年(1629年)就开始“起义”闹“革命”,如今好不容易打进了北京城,累得要死,自然要放松放松、纵情享乐一下。
至于那帮文人和武将,就让他们站一站、凉快凉快吧!
2
小时候,教科书里常说“闯王”李自成的部队,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了人民群众无比热情的欢迎,民间甚至有歌谣传唱说:“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但让人纳闷的是,怎么闯王一进北京,才一个多月,就迅速溃败了呢?
如果真像教科书上说的,是受到了清朝和反动地主阶级的联合绞杀,那么地主阶级,既然都热烈欢迎闯王进北京了,干吗还要绞杀他?
好吧,我们接着从李自成喝酒享乐这件事说起。
话说1644年,自从打进了北京城,干了15年革命,终于进了帝都的李自成,就开始“蜕变”了。
进入北京后,此前“不好酒色”的李自成,也开始享乐起来,并跟自己的大将刘宗敏、李过一起,从崇祯帝的后宫中,各自挑选了30名美女进行“享用”;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进入北京后,李自成便开始每天都在紫禁城中摆酒,并叫来娼妇、宫女陪酒,燕歌起舞助兴。
尽管北方的明朝旧将吴三桂仍然手握着五万“关宁铁骑”,大清更是一直虎视眈眈。大敌环伺,但李自成却压根不当回事,提前过起了皇帝生活。
坚持了那么多年理想,带头大哥开始有点堕落了,他手下的一帮文臣武将、“革命高管”们,表现又如何呢?
李自成的“革命高管”们,很多都是大老粗出身。
尽管1644年年初,李自成就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但他手下的一帮创业小伙伴们,还是习惯在他们这个自号为“永昌”皇帝的带头大哥面前大肆吆喝。
虽然已经进了北京城,但李自成手下的第一号武将、锻工出身的刘宗敏,还是经常按照江湖草莽规矩,大声直呼李自成“大哥”;在李自成面前喝酒吃肉的时候,也是经常直接用手抓起肉来就猛啃;在北京城,他们天天纵酒狂欢,搞得乌烟瘴气,对此李自成也无可奈何。
不仅如此,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刘宗敏、李过、田见秀等人,还经常叫人到北京莲子胡同(当时京城的著名叫春一条街)叫来几十个妓女、“娈童”一起佐酒助兴,然后叫她们爬到桌子上“环而歌舞,喜则赏以大钱,怒即杀之”。
武将们素质不高,文臣们也不咋的。
攻入北京后,号称李自成重要谋士、学历不详的顾君恩,俨然成了大顺帝国的国家组织部部长,他经常披头散发坐在吏部大堂里,左拥右抱几个“娈童”,然后乘着酒劲、双脚踩到吏部大堂的案几上,大吼大叫。对此,李自成的另外一位部下、吏政府尚书宋企郊劝他要收敛一点,说:“衙门自有体制,不比在军营中,可以随意放纵。”
没想到顾君恩却很生气地说:“老宋犹作旧时气象耶?”意思是说,老子现在成了政府大员,当然要享乐放纵一番,你老宋(宋企郊)还当我是以前那个时候?
许多年后,我们分析李自成的“创业团队”,可以发现:
李自成本人是驿卒出身,手下第一号武将刘宗敏是锻工出身;在他的队伍中,文化程度最高的,只有两个举人牛金星和李岩,另加一个算命先生、身高不足三尺(1米)的侏儒宋献策。
牛金星是个失意文人,由于考试复查时被取消了资格,心怀不满的牛金星便开始跟着李自成干起了“革命”。为了扩大李自成的人才队伍,牛金星还给李自成推荐了一位号称通晓奇门遁甲的“卜者”侏儒宋献策。
宋献策很会讨李自成欢心,他编了一句谶语“十八子,主神器”。所谓“十八子”,组合起来就是“李”的意思,意思是说姓李的要当皇帝。这马屁,拍得李自成飘忽忽的。
手下知识分子太少,智囊力量不足,是李自成革命“创业团队”中一个显而易见的短板。
3
“革命高管”们素质一般,那么,李自成手下的基层干部、普通兵士们,素养又怎么样呢?
李自成的革命队伍,主要是由饥民、流民、工人和明朝投降的散兵游勇等组成。1629年起兵“闹革命”后,李自成的部队最开始也是到处烧杀掳掠,后来,李自成的重要谋士李岩到来后,便开始劝说李自成:
首先,要有所收敛,减少杀戮和屠城,收买人心;第二,便是救济百姓,每攻下一座城市,便将俘获的钱米赈济百姓;第三,则是进行革命“舆论宣传”。
针对明朝的加饷征派,李岩开始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迎闯王、不纳粮”“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的革命口号,并让孩童们又唱又传,在整个大明帝国间,进行革命舆论宣传。
可不要小看这些简单的革命口号和措施,尽管此前屡战屡败,但从起用李岩,李自成的军队自1641年后便开始所向披靡。以河南为例,当时河南遍地饥荒,百姓听说这些所谓的“民谣”后,“惟恐(李)自成不至”,争先恐后地追随李自成的农民军,“从自成者数万”。
人民群众的蜂拥而至,对“革命”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可这也带来了一个潜在的问题:革命队伍素质低下、越来越鱼龙混杂,如果约束不好,后患也将无穷。
刚进北京城的头几天,“闯王”的军队军纪貌似还是很严明的,有两个抢夺绸缎的士兵,还被砍断了手脚示众;但很快,眼看着“革命高管”们已开始纵情享乐,李自成手下的基层干部和士兵们,自然也心痒痒了。
话说在他们看来,豁出性命“搞革命”,图的是啥?
无非七个字,“抢钱、抢粮、抢女人”嘛!
在强行“散居”到北京百姓家中后,李自成的十几万弟兄们很快行动起来。除了逼迫北京城的老百姓供应饮食外,士兵们纷纷开始“**杀戮,备诸暴酷”,如果百姓“稍不给,就刀背马箠挞之”,致使很多平民百姓“往往立毙”。
不仅如此,士兵们还开始大肆**、抢掠良家妇女。军官们则将明朝官员们的妻子、女儿编成名册,按照大顺军的官职进行强掳分配。据当时留居北京的士人记载:当时大顺军有的军队士官,掳掠到一些年轻貌美的女子后,经常把他们抱到马上招摇过市,以此炫耀自己的“战果”。
4
对待北京的百姓毫不客气,对待大明投降的文臣武将们,李自成又怎么个想法呢?
刚开始,大明的遗老遗少们都以为,新主子来了,多少还是需要他们这帮“老臣”的。可他们很快就发现,大顺政权除了招录了一两百位文官外,对剩下的官员,压根不予理睬。整个大明帝国的文臣武将、知识分子和精英们,被晾在一边,李自成可压根没有要安抚他们的意思。
在李自成看来,尽管进了京城来当皇帝,可这个皇帝要怎么当,政权怎么组织,明帝国剩余的文官武将们如何安排,他显然完全没有想好。眼下他最心急的,不是什么安抚人心,而是想着怎么搞钱,来养活十几万进入北京城的军队和供他自己享乐快活。
部队和新政权都缺钱,于是李自成下令,对所有原来大明朝的官员,都统统进行“助饷”和“追赃”。这项工作,从李自成进入北京后的第八天,也就是三月二十七日就开始执行,具体工作由大将刘宗敏和李过主持,还设立了专职部门比饷镇抚司进行负责。
有了李自成的支持,整个北京城顿时成了一个烧杀掳掠、鬼哭狼嚎的人间炼狱。当时,整个北京城,大顺军的士兵们“人人皆得用刑,处处皆可用刑”,大明帝国的遗民,上至文臣武将,下至富商平民,纷纷被十几万大顺军士兵抓起来严刑拷打、追索钱财。
当时,一些富有的贪官,例如崇祯皇帝的老岳父、嘉定伯周奎,在拷打之下,就吐出了50万两银子;大太监王之心也乖乖上贡了15万两;大学士陈演,也被迫交出了4万两。
但问题是,高官巨富们多少还有点家底,无非掉一身皮,“捐”出银子交差;可是穷苦的中下级官员们可就惨了,要么没有钱,要么钱不够,满足不了李自成、刘宗敏们的需求。
于是大顺的士兵们得到的指示,只有一个:
整,往死里整!
大学士魏藻德,是明朝崇祯十三年(1640年)的进士,此前被崇祯帝破格录用为阁臣。在主持“助饷”“追赃”的刘宗敏看来,这么大的官,肯定有不少银子,于是招呼手下一番严刑“伺候”。没想到魏藻德压根没啥银子,让家人东拼西凑了1万两银子,给李自成和刘宗敏“上贡”。结果刘宗敏非要他10万两银子,为了逼出这差额的9万两银子,魏藻德被活活打死。
临死前,魏藻德痛苦地说:
“我想为新朝廷效力,为何要如此对我?”
可秀才遇到匪,哪有什么道理可讲?
老子身上没搞出钱来,刘宗敏又将魏藻德的儿子抓来严刑拷打。可还是没钱,于是,魏藻德的儿子也被活活拷打致死。
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二十六日开始,到四月六日短短十天时间,北京城里类似魏藻德这样被严刑拷打、逼勒致死、致残的大明文官武将,足足有1000多人。而通过在北京城挖地三尺、严刑勒索,不到一个月时间,李自成的“农民军”共在北京掳掠夺得7000多万两白银。
这是什么概念?
明朝时,即使是号称富庶的万历初年,大明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区区496万两;而明朝末年,在全国范围征派的“三饷”(辽饷、练饷、剿饷)所得也不过2100万两白银,就已经搞得民不聊生。而李自成的农民军在北京短短十来天时间,就搜刮得到7000多万两白银,可以说,这几乎是将整个北京城的血肉都给榨干了。
如此情况下,大明帝国的遗老遗少(文臣武将、知识分子、士绅平民),又怎么可能为李自成所用?
5
作为李自成农民军仅有的两个举人之一,军师牛金星也掳掠了几个美女,到处纵情享乐。可看到大顺军进入北京城后军纪败坏,牛金星也觉得不对劲,他担心激发民变,于是劝告大将刘宗敏要约束部下。没想到刘宗敏却说,士兵们又没有兵饷,不抢劫、勒索,怎么搞?
刘宗敏说,要是民变,只要把北京城门一关,把百姓统统杀掉就行了;可要是不让抢劫掳掠,万一造成兵变,他可就难以控制了,“此时但畏军变,不畏民变”。
见到大顺军开始倒行逆施,李自成另外一个重要智囊、举人李岩也忧心忡忡。李岩赶紧上书李自成,建议重整军纪、招抚吴三桂父子。但李自成对此很不耐烦,只在奏疏上批了三个字:“知道了”。
实际上,李自成啥也没干,而是继续纵容部队在北京城内到处烧杀掳掠。对刘宗敏等人在京城到处掳掠勒索,李自成也基本不管不问,由此,开始酿下大祸。
正是在这时候,吴三桂粉墨登场。
后世的小说家们,经常讽刺吴三桂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美人陈圆圆转而勾引清兵入关侵略。
但史实,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吴三桂本无意投降清朝,真正逼反吴三桂的,是李自成本人。
1642年,大明朝在松锦之战中惨败后,吴三桂被委以重任,率领五万关宁铁骑,驻守在宁远等关外五城。吴三桂的部队骁勇善战,因此即使是皇太极等人,也因为吴三桂的驻守而难以入关。
李自成进逼北京城后,崇祯皇帝手足无措之下,只好命令吴三桂放弃宁远,迅速率兵勤王、支援北京。在此情况下,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五日,吴三桂只得将宁远50万兵民全部迁徙入关。
三月十九日,北京城陷。崇祯上吊自杀。二十日,吴三桂在得知消息后,无奈只有停止前进,屯兵在山海关等候消息。
在这种关键时刻,李自成逮捕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并命令他写信劝降吴三桂。
当时,吴三桂进退失据,50万兵民亟待安顿,而与清朝斗争了十几年的他,实际上忠君思想仍然强烈,不甘心投靠清朝。在接到父亲的书信后,吴三桂最终将山海关的防务转交给了大顺军的将领,自己则率领人马前往北京,向李自成投降。
但在前往投降的路上,坏消息却接踵而至。
当时,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北京城内到处酷刑拷打朝臣、掳掠**辱百姓的消息陆续传来,家小都在北京的吴三桂,不免心生震动。
当吴三桂抵达靠近北京的滦州(今滦县)时,吴三桂的家人傅海山,在北京的变乱中冒着生命危险逃难出来,并带来了吴襄实际上被大顺军抓起来严刑拷打、几乎被“拷掠”致死的消息;而吴三桂也得知,他的爱妾陈圆圆,也在这场变故中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乘机霸占侮辱。
得知自己全家老小都被掳掠拷打,老父亲吴襄更是危在旦夕后,不胜寒心的吴三桂在犹豫再三后,迅速率兵返回山海关,并击溃李自成的大顺守军,转而联系清兵,希望一起夹攻李自成。
在获悉吴三桂发生变故后,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进攻山海关。(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最终在山海关外决战厮杀。清兵则隔岸观火,一直到双方两败俱伤时,多尔衮才下令出兵,最终击溃了李自成的军队。
兵败山海关的李自成恼羞成怒,退回北京后,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下令将吴三桂满门34口人全部斩杀。四月二十九日,他在仓皇中举行登基大典,完成在北京称帝的夙愿。第二天—四月三十日清晨,李自成随即率领残兵退出北京城,并纵火焚烧紫禁城和北京城的各个城楼。
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进入北京,到四月三十日退出紫禁城,他在北京待了不到42天。
算起来,这位一代“闯王”,只是在北京做了个“一月游”的帝王梦。
一年后,1645年5月,走投无路的李自成最终在湖北通城九宫山被杀。
一代“闯王”,至此,终于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