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政治家:不要只看他的演技,要看他的人性 天之骄子的创业路 大皇帝孙权:前世是王莽,转世是袁世凯(1 / 1)

论实力,他明明是一线大IP,死后却成了PI(屁)一样,无足轻重的小龙套。

如果有机会重回舞台中央,他一定会跟后来的三国历史编剧们开撕:你们有没有职业道德,懂不懂尊重历史?

如果他知道自己抗议无效,一定会发出英雄暮年般的感慨:历史就是个任人删改的文件夹。

他,是生前强大到令对手又爱又怕又恨,死后寂寞到刷不出存在感的孙权。

1

孙权18岁就接手父兄的创业公司。论年龄,曹操(155—220年)、刘备(161—223年)是孙权(182—252年)的父辈,在他们眼里,孙权是个小屁孩。但论创业资历,刘备在官渡之战前后替袁绍打工的时候,孙权已经是江东创业公司的大老板。

直到孙权及其创业公司先后给曹、刘两位大叔开了颜料铺,所有人终于不能不承认,这小子真的做大了。赤壁之战,打得曹操屁滚尿流。夷陵之战,打得刘备客死白帝城。

孙权用实力赢得曹、刘及其后继者的尊重。

那是建安十八年(213年)的事。曹操起兵进攻东吴的濡须,两军隔江相持之际,孙权坐着一条大船来观察曹军的动静。

史载:“(孙)权乘大船来观军,(曹)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可见,孙权是很机智的一个人。他起初没料到会中了这么多箭,弄得船一侧轻一侧重,都要倾覆了,但他急中生智,设法使船得到平衡,脑瓜子灵光得很。

目睹孙权的船像刺猬一样满载而归,估计曹操整个人都黑线了。

曹操后来说了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以表示对这名晚辈兼劲敌的尊重,连带着伤害了亲生儿子曹丕、曹植们的感情。

连罗贯中捧诸葛亮,虚构草船借箭,都要从孙权这里揩油。

再后来,蜀国有一帮人叫嚣着要揍孙吴,诸葛亮宁可认怂也不同意,还给孙权狂点赞,说孙权用人治国很有一套,不是我不打呀,你叫我怎么打呀?

2

的确,没有两把刷子,孙权这个江东集团CEO的位子能不能坐稳都另说,更不要说拓展业务了。

虽然是创二代,但孙权接手的公司账面却很难看。尤其是员工利益固化,拉帮结派,团团伙伙,搞不好就要吃散伙饭了。

他的家族是江东土著,但孙坚发迹是在北方,在江淮间招聚了士众,浩浩****杀回江东,起家并不光彩。在本土大族眼里,孙坚及其继任者就是野蛮的侵略者。

此外,吴郡富春孙氏出自寒门,除了拥有武力,什么都没有。江东世家大族流着道德的血液,从五脏六腑就瞧不起暴发户,对孙氏军事政权要么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态度,要么积极参与武装反抗。

孙权的哥哥孙策对这些人的态度很强硬,通过消灭江东豪族的肉体树立权威。孙策自己很快遭到反扑,被江东豪族雇佣的刺客击杀。

孙策死前,已经开始怀疑,单靠枪杆子到底能不能出政权?他给孙权的遗言是:“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这话对极了。孙权的长项之一正是“举贤任能”。

接任CEO之后,孙权重点调整了中高层的人事架构。具体操作如下:以孙坚、孙策旧部为代表的淮泗将领,留任一批,比如周瑜、程普等,这是枪杆子;躲避战乱流亡江东的江北士人,留任或起用,比如张昭、诸葛瑾、步骘等,这是笔杆子;最后吸纳江东豪族入股,顾陆张朱“四大家族”都来了,这是钱袋子。

于是凝心聚力进行“江东化”改革,事业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3

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孙权真像是一个现代企业家穿越过去的。他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很高的位置,经常发表内部讲话,做部下的思想工作,用事例说服人,用感情打动人。

孙曹濡须大战,孙权任用周泰为濡须督,东吴名将朱然、徐盛不服:周泰凭什么踩到我们头上来?

孙权于是通知大家一起吃个饭,开个会。宴会上,他亲自给周泰敬酒,让周泰脱下衣服。

众人惊呆了,周泰身上伤痕累累。孙权说,来,你给大家伙讲讲每一条疤痕的战斗事迹。

这些疤痕都是18年前留下的。当时孙权被山越所困,短兵相接,差点丧命,是周泰死命突围,身受12处大伤,才保护孙权死里逃生。

君臣二人在宴会上,回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问一答,说到动情处,孙权拉住周泰的臂膀,泣不成声,入戏很深。他还当场把自己的头巾和车盖赏给周泰。

宴会结束时,孙权命人奏响军乐,在一片肃穆的鼓角声中,由周泰走在前面,诸将簇拥着走出会场。

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经由这些感人的仪式,大家达成了思想的统一。

江东集团的口号呼之欲出:我们都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用孙权的话说,叫“骨肉之感”。他曾对将士“表白”:“今日诸君与孤从事,虽君臣义存,犹谓骨肉不复是过。荣福喜戚,相与共之。”

因为是“骨肉”,他对将士信任有加。

周瑜在赤壁之战建了大功,刘备向孙权进谗言,说周瑜要上天了,迟早要反。孙权不为所动,继续委以重任。

刘备准备攻打孙吴,有人告发诸葛瑾与刘备有一腿,恐怕是奸细卧底。孙权泰然处之,还把告发信转给了诸葛瑾,让他宽心。孙权对人说,我与诸葛瑾有“死生不易之誓”,他不负我,我不负他。肉麻得不要不要的。

因为是“骨肉”,他对将士关怀备至。

吕蒙病重,孙权挂念不已,想去探病,又怕影响他休息,就偷偷在墙上凿了个洞观察,看到他吃得下东西了,高兴得哈哈大笑,看到他病情不见好转,担忧得不能入睡。

朱然病重,孙权也是白天吃不下,晚上睡不着。

易中天说,曹操的政府有点像“沙龙”,刘备的政府有点像“帮会”,孙权的政府有点像“家庭”。

4

魏、蜀、吴三国中,孙吴集团至少创造了两项纪录:

孙权在位时间最长;吴国享国祚最长。

做一棵常青树,无论对领导人(CEO)还是国家(企业)来说,都极其困难。

孙权做到了,妥妥的。他把公司治理得这么成功,谈钱不伤感情,谈感情不伤钱,怎么就在历史上不受待见呢?

根本原因就在这里:他太像一个企业家(商人)了,奉行实用主义,没有信仰,只有利益。不管白猫黑猫,对公司有用就是好猫。

曹操和刘备都懂得标榜路线,争夺正统,宣传为正义而战。一方奉天子以令不臣,另一方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帜,都伪装成名正言顺的样子。

孙权不搞这一套,承认孙吴集团就是个利益集团怎么了?真诚有错吗?

在魏、蜀的夹缝里,他活成了一个自由人。只要对孙吴集团有利,他想跟谁好就跟谁好,一会儿跟蜀汉感情飙升,一会儿又跟曹魏卿卿我我。这是孙权在现实中得到的便宜,也导致他在青史中吃了大亏。

魏、蜀、吴,长时间内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孙权其实居功甚伟。

不过,传统史学家不吃这一套。他们写史(包括写历史小说)的原则只有一条:正统,正统,还是正统。

三国之后,有的朝代奉曹魏为正统,史家就美化曹操;有的朝代奉蜀汉为正统,史家就美化刘备,以及他的好搭档诸葛亮。没有一个朝代会推崇不站队的孙吴,孙权就这样被轻飘飘地无视了。

5

南宋之后,“拥刘反曹轻孙”成为定式。孙权如果知道自己死后的命运,一定会得抑郁症的。对他这么一个枭雄来说,没有比被无视更痛苦的事了。

他甚至愿意领受曹操一样的身后命运,被黑成白脸奸臣,在所不惜。被黑,也是一种关注。至少人家还知道你做过什么。孙权呢,刷存在感的机会都不给。

他生前做一把手的时间比谁都长,称帝却比谁都晚。曹丕称帝,他拉下老脸,向其称臣,继续装孙子。次年,刘备也称帝,他还是不为所动。

说他心里不痒,那绝对是假的。他唯一的心理调节方式,就是很有娱乐精神地从曹丕、刘备的年号(黄初、章武)中各取了一个字,组成自己的年号(黄武)。脚踩两只船,意**了一把皇帝瘾。

到他称帝的那一年(229年),曹操已死了很多年,刘备也死了很多年,连曹丕都死了3年。而他,做江东集团CEO,已经整整30年。

不愧是一个优秀的“忍者”,真能忍啊。难怪《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把他比作越王勾践。

称帝,终于成了孙吴集团的一碗毒药。

孙权称帝前后,判若两人。也许他忍了大半辈子,不想再忍,无须再忍,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各种任性骄逸,好大喜功,昏聩猜忌,通通跑了出来。一个优秀的CEO,变得跟历史上许多帝王一样普通。

他晚年导演的宫斗戏更是寒了多少人的心,什么“骨肉之感”,什么一起创业,什么思想工作,都是没有的事,代之以各种悲剧收场。

好名声就这样毁于称帝,毁于放纵不再做“忍者”。严谨的史学家可能会给你客观的评价,但大多数人不会想得多么客观,晚节不保,当然给个差评啦。

我时常在想,孙权的前世也许是王莽,转世也许是袁世凯。他们都是杰出的“忍者”,也是失落初心的皇帝。

孙权的谥号牛哄哄,叫“大皇帝”。古往今来,只有秦皇嬴政自称“始皇帝”能与之媲美了。这么“大”的野心,换来这么弱的存在感,真是历史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