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经营才完美(1 / 1)

人生唯有经营,才会走向完美。从谋划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开始,张良的声名就广为大家所知。虽然行动没有成功,但是却奠定了这之后张良在反秦义士中的江湖地位。单枪匹马,想要解决国仇家恨,那是不可能的。作为一介书生,张良不可能振臂一呼,挑起反秦的大旗,因此依附在某个军事集团做幕僚,借力打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就成了张良的最佳选择。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汉高祖刘邦对留侯张良的评价。如果没有张良的出谋划策,在楚汉相争中,还不一定鹿死谁手呢?从鸿门宴,峣关、蓝田之战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些让人叫绝的谋划,哪一桩没有张良的贡献呢?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刘邦善于识人用人,因此才得以在秦朝末年的大争之世中脱颖而出,以弱胜强,最终击败有勇无谋的楚霸王项羽,成为西汉的开国君主。张良先帮着刘邦与秦朝斗;帮着刘邦与项羽斗;又帮着刘邦、吕后与功臣斗;同时还要留一份心思与刘邦、吕后斗。张良在斗争中,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成就了刘邦,也成就了自己。

张良作为智慧的化身、历代谋士的典范,最让人叹服的就是功成名就后却能全身而退,这在鸟尽弓藏的西汉初期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张良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得到了黄石公赠予的《素书》。《素书》是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素书》不仅是一部修身处事的格言集,而且是一部治国统军的政论书。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素书》得天下,这就是张良得以功成名就的原因。张良及其事迹,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甚至被神话为白云祖师,位列仙班,然而关于张良和《素书》之间的前因后果,知道的人就不甚了了了。

博浪沙行刺秦始皇未遂后,为避祸,张良隐居在下邳。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让张良捡上来替他穿上。张良尽管不满,但仍然照做了,老人赞叹道:“孺子可教也。”并约张良五日后凌晨再到桥头相会。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结果晚老人一步。老人愤愤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老者于是送给他一本书,这就是传说中的《素书》,赠书者就是黄石公。从此,张良日夜研习《素书》,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一部《素书》改变了张良的人生轨迹,这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案例。而最为关键的是,张良没有死读书,而是将《素书》的理论跟自己的人生际遇结合起来,活学活用,科学经营自己的人生。人生得意之时,不忘失意之日。这一点,纵观古今中外,又有多少功成名就者能够做到张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