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命名(1 / 1)

王陆在街边路过,看到树上挂着布条,那是他们商量好的暗号。

“人回来了。”

王陆回家乔转打扮,再到赌坊暗巷。

李彦一直在那等着。

“东西都带回来了?”

李彦将麻袋打开,露出里面两种作物。

“分不清哪一种,但是他们也都带了回来。”

“他们也?”王陆面罩的表情不悦,“不是让你阻止他们带回来吗?”

李彦有自己的小算盘,担心王陆不认账,像被说两句又不会掉块肉。

“东西都在这。”李彦把麻袋放在地上,既然王陆能找他去齐国,相信他自然有手段去验证这些东西和他们手中的相同。

王陆将约定好的金子给李彦:“没能阻止他们待会,扣掉五金。”

李彦掂了掂分量不轻的钱袋,道:“这些也不少了。以后再有这种事招来找我。我们已经有了信任,下一次肯定给你办好。”

“听你这意思,你这次是故意的?”

“哪里,失误。”李彦急忙离开,“下次再来找我。”

王陆拎起麻袋准备回去,到家中仔细研究起里面的东西。

不知道是不是时间久了,这些作物都有些干瘪发软,好像有腐坏的前兆。

王陆将两种果实挑出来,一种是绿叶菜,洗后撕了一点送到嘴里。

“呸呸呸,苦涩的。”

它的味道和王宫里尝过的味道不同。

“肯定不是他的了。”

“看来就是这剩下一种了。”

王陆摘下一个,它的发育刚好能被手掌握住。

抖落泥土,它的皮是红色的。

稍微清洗一番,直觉告诉他这东西不能生啃,便用力一折,露出黄中带着白点的断面。

到鼻子前一问,没有浓郁的土腥味,有一种淡淡的清甜味。

伸舌头试探一舔,是甜的,但没有王宫尝的那么甜,还有些涩涩的麻口,应该是尚且没有成熟的缘故。

“就是它了!”

王陆将麻袋中全部的同类作物取出,拿在眼前看了许久。

这一株能结五六个果,按照就秦王锦盒中拿出那果干的长度,眼下这些显然没有完全成熟,还需要时间继续成长。

“这东西……”

门外传来马嘶声,王陆赶紧将它们藏在角落,用一块厚布盖着,并快速搬了些东西当做障碍物堵着它们的路。

“王大人,大王有请。”还是上次的侍人。

王陆应声出来,边走边抖落身上的泥巴。

“走吧。”

“王大人,你没事吧?这脸有些红。”

刚刚害怕被人发现,心跳加速,加上短时爆发了这么大的气力,气息有些紊乱也正常。

但这侍人的观察力还真是可怕。

不愧是在秦王身边服侍的人。

“无碍,快些进宫,不要让他们久等。”

谷顉/span侍人便和王陆一同上马车。

王陆能确定这次找自己进宫的原因,多半就是因为那怪东西。

一会后,王陆抵达王宫。

王宫还是那些人,左黎、嬴政、成矫和姜怀那帮人。

和上次不同的就是他是最后一个到的,姜怀等人早就到场,且看桌上的茶具摆设,组估计姜怀还是第一个到这里的。

“人到齐了,姜怀你开始吧。”秦王道。

姜怀应了一声,取出一个锦盒。

锦盒一看就知道是秦王给的。

“这就是科莫多种子发芽后的果实。”

“另外那些日记已经破解地差不多,这种食物因为生长在地下,我们可以叫它‘地瓜’,或来自外番,也可以叫它‘番薯’,我在这两个名字之间纠结了好久。”

左黎还认真评道:“地瓜更像是百姓口语,番薯则像文书记载。”

“不过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番薯它真能有那么大的产量?”

“有!”

姜怀道:“日记上说这个活株能结五六个,我们从齐国得到的活株来看,也确实有这么多。”

“此外根据瓦看到的外形逆推出新的线索,也都以一对三。”

最后,姜怀是跟秦王说:“大王,这番薯确实比秦国已知的粟米或其他粮食都要更加适合种植。”

左黎在旁边道:“恭喜大王,有了这良种,秦国的百姓将再也不用担心粮食!”

秦王呵呵一笑:“我国的土壤和齐国到底有些不一样,具体能产出多少,我们还需再看看。”

左黎这时道:“大王,有句话不知当讲不讲?”

“既然叫你们来,就是想你们提提意见。不用担心,有什么想说的都说。”

左黎道:“这番薯产量固然好,但种植起来却有些问题。”

“它能在齐国生长,甚至能在秦国生长,那多半就可以在九州各国都种植。”

秦王隐隐有些明白:“你的意思是担心会泄种?”

“大王,臣不是担心,而是确定一定会泄种。”

“一旦各国国君,甚至都不需要国君,百姓自己知道了有这样的粮种,种下去收获比粟米多,肯定会费尽心思来秦国。”

“秦国偌大,这种种植下去,防不住。”

“到时候秦国辛辛苦苦费力栽培一年,摸索出一些经验,结果却被其他国一块来分享‘果实’,实在吃亏。”

秦王看着左黎,问道:“你这么说,是有对策?”

“也不是对策,只是一个冒进的想法。”

左黎道:“天下无不透风的墙。况且这耕种必须在田地里,于众目睽睽之下,这消息传来传去,想要别国不知道很难。”

成矫这时道:“这有何难的,在王宫开垦出一块田不久就行了?”

左黎闭上眼睛,心里对嬴政的认可增加:“成矫公子,王宫里开一块田,都不需要别人国派细作来大堂,单是史家的记载就足够让九州各国知晓。”

成矫一看秦王的表情,好像对他的提议很是不满,就又开始后悔——早知道什么都不说了。

“左黎,你痛快点说。”

“臣以为这番薯要种,就不能经过一年半载的试种。”

“要种就全国推广,抢先一年种下。这样一来就算其他国家知晓了也没有关系。他们就算后续跟上来,也永远差了我们一年的播种时间。”

“这好处明显,但弊端的风险也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