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叶克己(1 / 1)

关键词:字体研究

浅叶克己对亚洲字体及象形文字有浓厚的兴趣,于1987年成立Tokyo Type Directors Club,现任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TDC)主席。曾对中国云南地区保留下来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字”做深入研究,其研究所得著作成书,畅销海内外。多次于中国及美国举办巡回展览,展出以象形文字等元素为主题的设计作品。

战后发展起来的日本现代平面设计,经过40年的沿革,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体系。

40年间,日本设计持续从西方文化和艺术中汲取养分,同时日本设计师并没有对西方设计亦步亦趋,而是不断地将东西方的文化艺术通过设计进行融合。这也使日本现代设计不断得到国际的承认,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成功的探索,让民族性的传统元素得以重焕新生,并将其发扬光大。

波普艺术(Pop Art)

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一般认为,波普艺术是从1950年代中后期兴起,一群自称“独立团体”(Independent Group)的英国艺术家、批评家和建筑师群体对于新兴的都市大众文化十分感兴趣,对各种大众消费品进行创作,并提出这一概念。1957年,被称为“英国波普艺术之父”的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定义了波普艺术,即流行的(面向大众而设计的),转瞬即逝的(短期方案),可随意消耗的(易忘的),廉价的,批量生产的,年轻人的(以青年为目标),诙谐风趣的,性感的,恶搞的,魅惑人的,以及商业化的。

日本现代平面设计与禅

日本现代平面设计都会极其严谨地使用文字说明,有时甚至标题也可有可无,主要通过画面与受众沟通。这种特点主要与日本的佛教传统重视“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有很大的关系。

设计立学以展育人

大概在1953年至1954年间,世界市场掀起了一场针对日本产品的抵制浪潮,日本产品的出口几近停歇。当时日本就此事咨询联合国,而得到的回复是“日本需要独创”,即设计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产品。于是,日本政府召集了一批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的毕业生并将他们分配到不同产业领域中,让他们从事设计活动。事实上,日本在明治时期就成立了美术与工艺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战后日本的设计教育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的日本各大学府都没有设立独立的设计学科,对西方设计的学习十分依赖于政府建立和支持的留学生制度。从1950年代起,日本出口贸易组织每年会选派五六名学生远赴欧美学习设计,并多次在国内举办高层次的设计研讨活动。

1975年,东京艺术大学设计科成立,设计专业正式从工艺专业独立出来,这在日本平面设计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自此,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日本各个综合大学纷纷设立设计专业,各类专门的设计学院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日本设计战后复兴运动大事年表

1950年“东京作家俱乐部”成立

次年,组织内以山名文夫、新井静一郎、河野鹰思、龟仓雄策、原弘、今泉武治、高桥锦吉7人为召集人,开始筹备“日宣美”的创立工作。

1951年“日宣美”成立

日本战后第一个全国性设计团体,其活动主体为“日宣美展”,创办伊始主要展示团体设计师的海报作品,1953年开始面向所有设计师征集作品,自此“日宣美展”和“新日本工业设计竞赛”共同成为年轻设计师崭露头角的重要平台。会刊《JAAC》于1955年向全国会员发行。

1953年“全日本广告联盟”成立;“世界海报展”举办

1954年“GLOBIS和Bauhaus展”举办

1955年“每日产业设计奖”(现“每日设计奖”)设立;“平面设计’55”展举办

“每日产业设计奖”由《每日新闻》所设,旨在激励设计师通过设计振兴日本产业,以挽回日本战败后社会百业萧条的经济颓势。柳宗理、渡边力、剑持勇等大师都曾获得过该奖项。1976年后,“每日产业设计奖”正式更名为“每日设计奖”,奖项授予的范围更加广泛,亦脱离了产业范围的限制。

1957年“Good Design Award”奖(简称 G-MARK)设立

该奖由当时的通商产业省(现在的经济产业省)所设立,通过对设计原创性高的产品给予肯定奖励,以激励企业多开发属于自己品牌的原创商品而不是抄袭模仿他牌。

1959年“21日会”开办

这是个主要为年轻设计师举办的研究会,由龟仓雄策、原弘、杉浦康平、田中一光、永井一正、胜井三雄等设计师主持。

1960年“日本设计中心”(简称“NDC”)成立;“世界设计大会”(WoDeCo)举办

NDC是由设计师铃木松夫发起的职能组织,集结了一批最优秀的设计师、摄影师和文案作家,极大地提升了日本广告设计的水平,从而促进日本企业的发展。

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在东京举办

这届奥运会的视觉系统获得了极高的国际赞誉,也使得日本国民切身地体会到设计对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价值。

1969年“日本设计振兴会”成立

在推进日本平面设计发展的道路上,政府和教育机构作用巨大,但以设计师为核心的行业组织最为功不可没,有时甚至担当了领导的角色。

武藏野美术大学和设计Ⅴ:1960年代至1980年代的日本平面设计

这是武藏野美术大学设计系列展览中的第五个,旨在借助大学馆藏的作品探索现代设计的历史,本次展览着重展示1960年代至1980年代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平面设计作品。当时的印刷技术得到极大提高,使得风格的多样化成为可能,设计师也成为受到社会认可的职业,参观者在观赏这些海报设计时,也可以感受到背后历史的重量。

石冈瑛子(1932 — 2012):

出生于日本东京,在东京国立艺术和音乐大学完成学业便开始了职业美术设计师的生涯。她最早从事广告和印刷的美术设计,后来逐渐开始给戏剧和电影设计服装。1980年代,石冈瑛子将工作据点转移到美国纽约并走向国际化,这时的她开始以“外界”的眼光看待日本,曾经束缚她的日本传统文化,这时候又为她提供了全新的思维空间,同时亦造就了她“东西文化从容地结合”的典型石冈风格。平面设计师出身的石冈瑛子在过往的几十年里成为屈指可数的日籍世界级艺术总监。

石冈瑛子一生的作品涉及面非常广泛,有摄影、电影、音乐录影、服装设计、广告、平面传媒。1985年,她在《Mishima》这部电影中担任Production Designer(专门负责影片服装和背景效果的设计人),其出色表现为她带来了第3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艺术贡献奖(与本片的摄影师及配乐者共同获得)的殊荣。1987年凭借《Tutu》(爵士乐鼻祖Miles Davis的专辑,封面设计与摄影师Irving Penn合作)的美术设计获得了第29届格莱美“最佳唱片包装”奖。

艺术监督与设计:中野豪雄

版式设计:古坚真彦

寄赠纪念:永井一正、田中一光、福田繁雄、石冈瑛子

艺术监督与设计:中野豪雄

版式设计:古坚真彦

寄赠纪念:

永井一正、田中一光、福田繁雄、石冈瑛子

2015

永井一正

1988, Japan

1966, Growth - Life Science Library

田中一光

1981, Nihon Buyo Series

1961, Kanze Noh Play

艺术监督与设计:中野豪雄

版式设计:古坚真彦

寄赠纪念:永井一正、田中一光、福田繁雄、石冈瑛子

2015

艺术监督与设计:中野豪雄

版式设计:古坚真彦

寄赠纪念:

永井一正、田中一光、福田繁雄、石冈瑛子

2015

福田繁雄

1945, Victory 1945

1984, Look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