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圣贤代作,未有孔子,便无《论语》之书;未有孟子,便无《孟子》之书;未有尧舜,便无《典》《谟》;未有商周,便无《风》《雅》《颂》。贺孙。
此道更前后圣贤,其说始备。自尧舜以下,若不生个孔子,后人去何处讨分晓?孔子后若无个孟子,也未有分晓。孟子后数千载,乃始得程先生兄弟发明此理。今看来汉唐以下诸儒说道理见在史策者,便直是说梦!只有个韩文公依稀说得略似耳。文蔚。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唐子西尝于一邮亭梁间见此语。季通云:“天先生伏羲、尧、舜、文王,后不生孔子,亦不得;后又不生孟子,亦不得;二千年后又不生二程,亦不得。”方。
“孔子天地间甚事不理会过!若非许大精神,亦吞许多不得。”一日因话又说:“今觉见朋友间,都无大精神。”文蔚。
问:“‘定礼乐’,是《礼记》所载否?”曰:“不见得。”节复问“赞《易》”之“赞”。曰:“称述其事,如‘大哉乾元’之类是赞。”节。
战国秦汉间,孔子言语存者尚多有之。如孟子所引“仁不可为众”,“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又如刘向所引之类。
夫子度量极大,与尧同。门弟子中如某人辈,皆不点检他,如尧容四凶在朝相似。必大。人杰录云:“尧容四凶在朝。夫子之门,亦何所不容!”
问:“孔子不是不欲仕,只是时未可仕?”曰:“圣人无求仕之义。君不见用,只得且恁地做。”铢。
或问:“孔子当衰周时,可以有为否?”曰:“圣人无有不可为之事,只恐权柄不入手。若得权柄在手,则兵随印转,将逐符行。近温《左氏传》,见定、哀时煞有可做底事。”问:“固是圣人无不可为之事。圣人有不可为之时否?”曰:“便是圣人无不可为之时。若时节变了,圣人又自处之不同。”又问:“孔子当衰周,岂不知时君必不能用己?”曰:“圣人却无此心。岂有逆料人君能用我与否?到得后来说‘吾不复梦见周公’,与‘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时,圣人亦自知其不可为矣。但不知此等话是几时说。据‘陈恒弑其君,孔子沐浴而朝请讨之’时,是获麟之年,那时圣人犹欲有为也。”广。
问:“看圣人汲汲皇皇,不肯没身逃世,只是急于救世,不能废君臣之义。至于可与不可,临时依旧裁之以义。”曰:“固是。但未须说急于救世,自不可不仕。”又问:“若据‘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等语,却似长沮、桀溺之徒做得是?”曰:“此为学者言之。圣人做作,又自不同。”又问:“圣人亦明知世之不可为否?”曰:“也不是明知不可。但天下无不可为之时,苟可以仕则仕,至不可处便止。如今时节,台谏固不可做,州县也自做得。到得居位守职,却教自家枉道废法,虽一簿尉也做不得,便著去位。”木之。
某尝疑诛少正卯无此事,出于齐鲁陋儒欲尊夫子之道,而造为之说。若果有之,则左氏记载当时人物甚详,何故有一人如许劳攘,而略不及之?史传间不足信事如此者甚多。僩。
卫灵公无道如此,夫子直欲扶持之,恋恋其国,久而不去。不知是何意,不可晓。必大。
孔子在卫国居得甚久。想是灵公有英雄之气,孔子见其可与有为,故久居而欲辅之。寿昌。
问:“自孔子后,何故无圣人?”曰:“公且看三代而下,那件不薄?文章、字、画亦可见,只缘气自薄。”因问:“康节‘一元开物闭物’之说是否?”曰:“有此理。不易他窥测至此!”浩。扬录云:“自周后气薄,亦不生圣贤。”
或问:“孔子当孟子时如何?”曰:“孔子自有作用,然亦须稍加峻厉。”又问:“孔子若见用,颜子还亦出否?”曰:“孔子若用,颜子亦须出来做他次一等人。如孔子做宰相,颜子便做参政。”去伪。
龟山谓“孔子如知州,孟子如通判权州”,也是如此。通判权州,毕竟是别人事,须著些力去做,始得。广。
问:“‘颜子合下完具,只是小,要渐渐恢廓;孟子合下大,只是未粹,要索学以充之。’此莫是才具有异?”曰:“然。孟子觉有动**底意思。”可学。
或问:“颜子比汤如何?”曰:“颜子只据见在事业,未必及汤。使其成就,则汤又不得比颜子。前辈说禹与颜子虽是同道,禹比颜子又粗些。颜子比孟子,则孟子当粗看,磨棱合缝,犹未有尽处;若看诸葛亮,只看他大体正当,细看不得。”大雅。
才仲问颜子,因举先生旧语云:“颜子优于汤武。”“如何见得?”曰:“公只且自做工夫,这般处说不得。据自看,觉得颜子浑浑无痕迹。”贺孙。
问:“颜子之学,莫是先于性情上著工夫否?”曰:“然。凡人为学,亦须先于性情上著工夫。非独于性情上著工夫,行步坐立,亦当著工夫。”煇。谟录云:“学者固当存养性情。然处事接物,动止应酬,皆是著工夫处,不独性情也。”
邵汉臣问颜渊、仲尼不同。曰:“圣人之德,自是无不备,其次则自是易得不备。如颜子已是煞周全了,只比之圣人,更有些未完。如仲弓则偏于淳笃,而少颜子刚明之意。若其他弟子,未见得。只如曾子则大抵偏于刚毅,这终是有立脚处。所以其他诸子皆无传,惟曾子独得其传。到子思也恁地刚毅,孟子也恁地刚毅。惟是有这般人,方始凑合得著。惟是这刚毅等人,方始立得定。子思别无可考,只孟子所称,如‘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再拜稽首而不受’;如云‘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之类,这是甚么样刚毅!”贺孙。
孔门只一个颜子合下天资纯粹。到曾子便过于刚,与孟子相似。世衰道微,人欲横流,不是刚劲有脚跟底人,定立不住。淳。
问:“若使曾子为邦,比颜子如何?”曰:“想得不似颜子熟。然曾子亦大故有力。曾子、子思、孟子大略皆相似。”问:“明道比颜子如何?”曰:“不要如此问,且看他做工夫处。”德明。
曾点开阔,漆雕开深稳。振。
曾点父子为学不同。点有康节底意思,将那一个物玩弄。道夫。
曾子父子相反,参合下不曾见得,只从日用间应事接物上积累做去,及至透彻,那小处都是自家底了。点当下见得甚高,做处却又欠阙。如一座大屋,只见厅堂大概,里面房室元不曾经历,所以夷考其行而有不掩,卒归于狂。儒用。
曾子真积力久。若海。
曾子说话,盛水不漏。敬仲。
曾子太深,壁立万仞!振。
孔门弟子,如子贡后来见识煞高,然终不及曾子。如一唯之传,此是大体。毕竟他落脚下手立得定,壁立万仞!观其言,如“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可以托六尺之孤”,“士不可以不弘毅”之类,故后来有子思、孟子,其传永。孟子气象尤可见。士毅。
曾子本是鲁拙,后来既有所得,故守得夫子规矩定。其教人有法,所以有传。若子贡则甚敏,见得易,然又杂;往往教人亦不似曾子守定规矩,故其后无传。
因窦问子贡之学无传。德明。
子贡俊敏,子夏谨严。孔子门人自曾、颜而下,惟二子,后来想大故长进。僩。
但将《论语》子夏之言看,甚严毅。节。
子游是个简易人,于节文有未至处。如讥子夏之门人,与“丧致乎哀”而止。广。
子张过高,子夏窄狭。端蒙。
子张是个务外底人,子游是个高简、虚旷、不屑细务底人,子夏是个谨守规矩、严毅底人。因观荀子论三子之贱儒,亦是此意,盖其末流必至是也。僩。
问:“孔门学者,如子张全然务外,不知如何地学却如此。”曰:“也干他学甚事?他在圣门,亦岂不晓得为学之要?只是他资质是个务外底人,所以终身只是这意思。子路是个好勇底人,终身只是说出那勇底话。而今学者闲时都会说道理当如何;只是临事时,依前只是他那本来底面目出来,都不如那闲时所说者。”僩。
子路全义理,管仲全功利。振。
孟子极尊敬子路。
问:“韩子称‘孔子之道大而能博’。大是就浑沦,博是就该贯处否?”曰:“韩子亦未必有此意。但如此看,亦自好。”至问:“如何是‘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曰:“政事者就政事上学得,文学者就文学上学得,德行言语者就德行言语上学得。”至。
“看来人全是资质。韩退之云:‘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故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此说甚好。看来资质定了,其为学也只就他资质所尚处,添得些小好而已。所以学贵公听并观,求一个是当处,不贵徒执己自用。今观孔子诸弟子,只除了曾、颜之外,其他说话便皆有病。程子诸门人,上蔡有上蔡之病,龟山有龟山之病,和靖有和靖之病,无有无病者。”或问:“也是后来做工夫不到,故如此。”曰:“也是合下见得不周遍,差了。”又曰:“而今假令亲见圣人说话,尽传得圣人之言不差一字,若不得圣人之心,依旧差了,何况犹不得其言?若能得圣人之心,则虽言语各别,不害其为同。如曾子说话,比之孔子又自不同。子思传曾子之学,比之曾子,其言语亦自不同。孟子比之子思又自不同。然自孔子以后,得孔子之心者,惟曾子、子思、孟子而已。后来非无能言之士,如扬子云《法言》模仿《论语》,王仲淹《中说》亦模仿《论语》,言愈似而去道愈远。直至程子方略明得四五十年,为得圣人之心。然一传之门人,则已皆失其真矣。云云。其终卒归于‘择善固执’,‘明善诚身’,‘博文约礼’而已,只是要人自去理会。”僩。
孟子比之孔门原宪,谨守必不似他。然他不足以及人,不足以任道,孟子便担当得事。淳。孟子。
孟子不甚细腻,如大匠把得绳墨定,千门万户自在。又记“千门”字上有“东南西北”字。节。
邓子礼问:“孟子恁地,而公孙、万章之徒皆无所得。”曰:“也只是逐孟子上上下下,不曾自去理会。”又曰:“孔子于门人恁地提撕警觉,尚有多少病痛!”贺孙。
问:“周子是从上面先见得?”曰:“也未见得是恁地否。但是周先生天资高,想见下面工夫也不大故费力。而今学者须是从下学理会,若下学而不上达,也不成个学问。须是寻到顶头,却从上贯下来。”夔孙。周子。
季通云:“濂溪之学,精悫深密。”端蒙。
濂溪清和。孔经甫祭其文曰:“公年壮盛,玉色金声;从容和毅,一府皆倾。”墓碑亦谓其“精密严恕”,气象可想矣。道夫。
“周子看得这理熟,纵横妙用,只是这数个字都括尽了。周子从理处看,邵子从数处看,都只是这理。”砥曰:“毕竟理较精粹。”曰:“从理上看则用处大,数自是细碎。”砥。
“今人多疑濂溪出于希夷;又云为禅学,其诸子皆学佛。”可学云:“濂溪书具存,如《太极图》,希夷如何有此说?或是本学老、佛而自变了,亦未可知。”曰:“尝读张忠定公《语录》。公问李畋云:‘汝还知公事有阴阳否?’云云。此说全与濂溪同。忠定见希夷,盖亦有些来历。但当时诸公知濂溪者,未尝言其有道。”可学曰:“此无足怪。程太中独知之。”曰:“然。”又问:“明道之学,后来固别。但其本自濂溪发之,只是此理推广之耳。但不如后来程门授业之多。”曰:“当时既未有人知,无人往复,只得如此。”可学。
“濂溪在当时,人见其政事精绝,则以为宦业过人;见其有山林之志,则以为襟袖洒落,有仙风道气,无有知其学者。惟程太中独知之。这老子所见如此,宜其生两程子也。只一时程氏,类多好人。”举横渠祭太中弟云:“父子参点。”又祭明道女兄云:“见伯淳言,汝读《孟子》有所见,死生鬼神之蕴,无不洞晓。今人为卿相大臣者,尚不能知。”先生笑曰:“此事是讥富公。”窦问:“韩公一家气象如何?”曰:“韩公天资高,但学识浅,故只做得到那田地,然其大纲皆正。”又云:“明道当初想明得煞容易,便无那渣滓。只一再见濂溪,当时又不似而今有许多言语出来。不是他天资高,见得易,如何便明得?”德明问:“《遗书》中载明道语,便自然洒落明快。”曰:“自是他见得容易。伊川《易传》却只管修改,晚年方出其书。若使明道作,想无许多事。尝见门人有祭明道文云:‘先生欲著乐书,有志未就。’不知其书要如何作。”德明。周程。
问:“明道、濂溪俱高,不如伊川精切。”曰:“明道说话超迈,不如伊川说得的确。濂溪也精密,不知其他书如何,但今所说这些子,无一字差错。”问明道不著书。曰:“尝见某人祭明道文说跷蹊,说明道要著乐书。“乐”音“洛”。乐,如何著得书?”德辅。
二程不言太极者,用刘绚记程言,清虚一大,恐人别处走。今只说敬,意只在所由,只一理也。一理者,言“仁义中正而主静”。方。
濂溪静一,明道敬。方子。
明道说话浑沦,煞高,学者难看。淳。程子。
明道说底话,恁地动弹流转。方子。
明道语宏大,伊川语亲切。方。
明道说话,一看便好,转看转好;伊川说话,初看未甚好,久看方好。义刚。
明道说话,亦有说过处,如说“舜有天下不与”。又其说阔,人有难晓处,如说“鸢飞鱼跃”,谓“心勿忘勿助长”处。伊川较子细,说较无过,然亦有不可理会处。又曰:“明道所见甚俊伟,故说得较快,初看时便好,子细看亦好;伊川说,初看时较拙,子细看亦拙。”又曰:“明道说经处较远,不甚协注。”扬。
“明道曾看释老书,伊川则庄列亦不曾看。”先生云:“后来须著看。不看,无缘知他道理。”
伊川《好学论》,十八时作。明道十四五便学圣人,二十及第,出去做官,一向长进。《定性书》是二十二三时作。是时游山,许多诗甚好。义刚。
问:“明道可比颜子,伊川可比孟子否?”曰:“明道可比颜子。孟子才高,恐伊川未到孟子处。然伊川收束检制处,孟子却不能到。”煇。
窦问:“前辈多言伊川似孟子。”曰:“不然。伊川谨严,虽大故以天下自任,其实不似孟子放脚放手。孟子不及颜子,颜子常自以为不足。”德明。
郑问:“明道到处响应,伊川入朝成许多事,此亦可见二人用处。”曰:“明道从容,伊川都挨不行。”陈后之问:“伊川做时似孟子否?”曰:“孟子较活络。”问:“孟子做似伊尹否?”先生首肯。又曰:“孟子传伊尹许多话,当时必有一书该载。”淳。
问:“学于明道,恐易开发;学于伊川,恐易成就。”曰:“在人用力。若不用力,恐于伊川无向傍处。明道却有悟人处。”方。
伊川说话,如今看来,中间宁无小小不同?只是大纲统体说得极善。如“性即理也”一语,直自孔子后,惟是伊川说得尽。这一句便是千万世说性之根基!理是个公共底物事,不解会不善。人做不是,自是失了性,却不是坏了著修。贺孙。
明道诗云:“旁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此是后生时气象眩露,无含蓄。学蒙。
或问明道五十年犹不忘游猎之心。曰:“人当以此自点检。须见得明道气质如此,至五十年犹不能忘。在我者当益加操守方是,不可以此自恕。”卓。
东坡见伊川主司马公之丧,讥其父在,何以学得丧礼如此?然后人遂为伊川解说,道伊川先丁母艰。也不消如此。人自少读书,如《礼记》《仪礼》,便都已理会了。古人谓居丧读丧礼,亦平时理会了,到这时更把来温审,不是方理会。贺孙。
因论司马、文、吕诸公,当时尊伊川太高。自宰相以下皆要来听讲,遂致苏、孔诸人纷纷。曰:“宰相尊贤如此,甚好。自是诸人难与语。只如今赌钱吃酒等人,正在无礼,你却将《礼记》去他边读,如何不致他恶!”扬。
伊川令吕进伯去了韩安道。李先生云:“此等事,须是自信得及,如何教人做得!”扬。
至之问:“程先生当初进说,只以‘圣人之说为可必信,先王之道为可必行,不狃滞于近规,不迁惑于众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何也?”先生曰:“也不得不恁地说。如今说与学者,也只得教他依圣人言语恁地做去。待他就里面做工夫有见处,便自知得圣人底是确然恁地。荆公初时与神宗语亦如此,曰:‘愿陛下以尧舜禹汤为法。今苟能为尧舜禹汤之君,则自有皋夔稷契伊傅之臣。诸葛亮、魏征,有道者所羞道也。’说得甚好,只是他所学偏,后来做得差了,又在诸葛魏征之下。”义刚。
有咎伊川著书不以示门人者,再三诵之,先生不以为然也。因坐复叹。先生曰:“公恨伊川著书不以示人,某独恨当时提撕他不紧。故当时门人弟子布在海内,炳如日星,自今观之,皆不满人意。只今《易传》一书散满天下,家置而人有之,且道谁曾看得他个!果有得其意者否?果曾有行得他个否?”道夫。
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顽廉薄敦,皆有兴起;此孟子之善想像者也。“孔子,元气也;颜子,和风庆云也;孟子,泰山巖巖之气象也。”此程夫子之善想像者也。今之想像大程夫子者,当识其明快中和处;小程夫子者,当识其初年之严毅,晚年又济以宽平处。岂徒想像而已哉?必还以验之吾身者如何也。若言论风旨,则诵其诗,读其书,字字而订之,句句而议之,非惟求以得其所言之深旨,将并与其风范气象得之矣。大雅。
书无所不读,事无所不能,若作强记多能观之,诚非所以形容有道之君子。然在先生分上正不妨。书之当读者无所不读,欲其无不察也;事之当能者无所不能,以其无不通也。观其平日辩异端,辟邪说,如此之详,是岂不读其书而以耳剽决之耶?至于鄙贱之事虽琐屑,然孰非天理之流行者?但此理既得,自然不习而无不能耳。故孔子自谓“多能鄙事”,但以为学者不当自是以求之,故又曰“不多”也。今欲务于强记多能,固非所以为学。然事物之间分别太甚,则有修饬边幅,简忽细故之病,又非所以求尽心也。镐。
伊川快说禅病,如后来湖南、龟山之弊,皆先曾说过。湖南正以为善。龟山求中于喜怒哀乐之前。方。
居仁谓伊川颟顸语,是亲见与病叟书中说。方。
伊川《告词》如此,是绍兴初年议论,未免一褒一贬之杂也。谟。
《程先生传》甚备,见《徽庙实录》,吕伯恭撰。振。
叔器问:“横渠似孟子否?”曰:“一人是一样,规模各不同。横渠严密,孟子宏阔。孟子是个有规矩底康节。”安卿曰:“他宏阔中有缜密处,每常于所谓‘“不见诸侯,何也?”曰:“不敢也。”’‘“赐之则不受,何也?”曰:“不敢也。”’此两处,见得他存心甚畏谨,守义甚缜密。”曰:“固是。”至之曰:“孟子平正;横渠高处太高,僻处太僻。”曰:“是。”义刚。张子。
横渠将这道理抬弄得来大,后更奈何不下。必大。
横渠尽会做文章。如《西铭》及应用之文,如《百碗灯》诗,甚敏。到说话,却如此难晓,怕关西人语言自如此。贺孙。
横渠之学是苦心得之,乃是“致曲”,与伊川异。以孔子为非生知,渠盖执“好古敏以求之”,故有此语。不知“好古敏以求之”,非孔子做不得。可学。
问:“横渠之教,以礼为先。浩恐谓之礼,则有品节,每遇事,须用秤停当,礼方可遵守。初学者或未曾识礼,恐无下手处。敬则有一念之肃,便已改容更貌,不费安排,事事上见得此意。如何?”先生曰:“古人自幼入小学,便教以礼;及长,自然在规矩之中。横渠却是用官法教人,礼也易学。今人乍见,往往以为难。某尝要取三礼编成一书,事多蹉过。若有朋友,只两年工夫可成。”浩。
《张横渠传》,当时人推范纯夫作,见《神宗实录》。扬。
明道之学,从容涵泳之味洽;横渠之学,苦心力索之功深。端蒙。程张。
横渠之于程子,犹伯夷、伊尹之于孔子。若海。
问:“孔子六经之书,尽是说道理内实事故,便觉得此道大。自孟子以下,如程张之门,多指说道之精微,学之要领,与夫下手处,虽甚亲切易见,然被他开了四至,便觉规模狭了,不如孔子六经气象大。”曰:“后来缘急欲人晓得,故不得不然,然亦无他不得。若无他说破,则六经虽大,学者从何处入头?横渠最亲切。程氏规模广大,其后学者少有能如横渠辈用工者。近看得横渠用工最亲切,直是可畏!学者用工,须是如此亲切。更有一说奉祝:老兄言语更多些,更须删削见简洁处,方是。”大雅。
闾丘次孟云:“诸先生说话,皆不及小程先生,虽大程亦不及。”曰:“不然。明道说话尽高,那张说得端的处,尽好。且如伊川说‘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大段宽而不切。如横渠说‘心统性情’,这般所在,说得的当。又如伊川谓‘鬼神者造化之迹’,却不如横渠所谓‘二气之良能也’。”直卿曰:“如何?”曰:“程子之说固好,但只浑沦在这里。张子之说,分明便见有个阴阳在。”曰:“如所谓‘功用则谓之鬼神’,也与张子意同。”曰:“只为他浑沦在那里。”闾丘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曰:“只这数句便要理会。明便如何说礼乐?幽便如何说鬼神?须知乐便属神,礼便属鬼。他此语落著,主在鬼神。”因指甘蔗曰:“甘香气便唤做神,其浆汁便唤做鬼。”直卿曰:“向读《中庸》所谓‘诚之不可掩’处,窃疑谓鬼神为阴阳屈伸,则是形而下者。若《中庸》之言,则是形而上者矣。”曰:“今也且只就形而下者说来。但只是他皆是实理处发见,故未有此气,便有此理;既有此理,必有此气。”道夫。
今且须看孔孟程张四家文字,方始讲究得著实,其他诸子不能无过差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