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七 论语九 里仁篇下002(1 / 1)

问:“‘君子喻于义’。义者,天理之所宜,凡事只看道理之所宜为,不顾己私。利者,人情之所欲得,凡事只任私意,但取其便于己则为之,不复顾道理如何。”曰:“义利也未消说得如此重。义利犹头尾然。义者,宜也。君子见得这事合当如此,却那事合当如彼,但裁处其宜而为之,则何不利之有。君子只理会义,下一截利处更不理会。小人只理会下一截利,更不理会上一截义。盖是君子之心虚明洞彻,见得义分明。小人只管计较利,虽丝毫底利,也自理会得。”南升。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只是一事上。君子于此一事只见得是义,小人只见得是利。且如有白金遗道中,君子过之,曰:“此他人物,不可妄取。”小人过之,则便以为利而取之矣。贺孙。

“喻义喻利,不是气禀如此。君子存得此心,自然喻义。小人陷溺此心,故所知者只是利。若说气禀定了,则君子小人皆由生定,学力不可变化。且如有金在地,君子便思量不当得,小人便认取去。”又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正如喻义喻利,皆是一事上有两段。只此一物,君子就上面自喻得义,小人只是喻得利了。父母之年,孝子之心既喜其寿,又惧其衰。君子小人,只共此一物上面有取不取。”明作。

喻义喻利,只是这一事上。君子只见得是义,小人只见得是利。如伯夷见饴,曰:“可以养老。”盗跖见之,曰:“可以沃户枢。”盖小人于利,他见这一物,便思量做一物事用他,计较精密,更有非君子所能知者。缘是他气禀中自元有许多鏖糟恶浊底物,所以才见那物事便出来应他。这一个穿孔,便对那个穿孔。君子之于义,亦是如此。或曰:“伊川云:‘惟其深喻,是以笃好。’若作‘惟其笃好,是以深喻’,也得。”曰:“陆子静说便是如此。”僩。

居父问“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曰:“这只就眼前看。且如今做官,须是恁地廉勤。自君子为之,只是道做官合着如此。自小人为之,他只道如此做,可以得人说好,可以求知于人。昨有李某,当寿皇登极之初,上一书,极说道学恁地不好。那时某人在要路,故以此说投之,即得超升上州教官。前日某方赴召到行在,忽又上一书,极称道学之美。他便道某有甚势要,便以此相投,极好笑!”贺孙。

问:“《集注》谓‘义者,天理之所宜’。一说又谓‘义者,宜之理’。意有异否?”曰:“只宜处便是义。宜之理,理之宜,都一般,但做文恁地变。只如冷底水,热底水,水冷底,水热底一般。”淳。

见贤思齐焉章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人之善,而寻己之善;见人之恶,而寻己之恶。如此,方是有益。

事父母几谏章

问“几谏”。曰:“几,微也,只是渐渐细密谏,不恁峻暴,硬要阑截。《内则》‘下气、怡色、柔声以谏’,便是解此意。”淳。

问:“‘几,微也’。微,还是见微而谏,还是‘下气、怡色、柔声’以谏?”曰:“几微,只得做‘下气、怡色、柔声以谏’。且如今人做事,亦自蓦地做出来,那里去讨几微处。若要做见几而谏,除非就本文添一两字始得。”贺孙。

“又敬不违”,不违,是主那谏上说。敬,已是顺了,又须委曲作道理以谏,不违去了那几谏之意也。僩。

问:“‘几,微也’。微谏者,下气、怡色、柔声以谏也。见得孝子深爱其亲,虽当谏过之时,亦不敢伸己之直,而辞色皆婉顺也。‘见志不从,又敬不违’,才见父母心中不从所谏,便又起敬起孝,使父母欢悦;不待父母有难从之辞色,而后起敬起孝也。若或父母坚不从所谏,甚至怒而挞之流血,可谓劳苦,亦不敢疾怨,愈当起敬起孝。此圣人教天下之为人子者,不惟平时有愉色、婉容,虽遇谏过之时,亦当如此;甚至劳而不怨,乃是深爱其亲也。”曰:“推得也好。”又云:“‘又敬不违’者,上不违微谏之意,切恐唐突以触父母之怒;下不违欲谏之心,务欲置父母于无过之地。其心心念念只在于此。若见父母之不从,恐触其怒,遂止而不谏者,非也;欲必谏,遂至触其怒,亦非也。”南升。

问:“自‘几谏’章至‘喜惧’章,见得事亲之孝四端具焉。但觉得仁爱之意分外重,所以‘孝弟为仁之本’,‘立爱自亲始’。”曰:“是如此。惟是初发先是爱,故较切。所以告子见得不全,便只把仁做中出,便一向把义做外来看了。”贺孙。

问:“谢氏说‘几谏’章,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恐未安。”曰:“圣人答人问孝,多就人资质言之。在子夏则少于爱,在子游则少于敬,不当遂断难易也。如谢氏所引两句,乃是庄子之说。此与阮籍居丧饮酒食肉,及至恸哭呕血,意思一般。蔑弃礼法,专事情爱故也。”人杰。《集义》。

父母在章

问“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曰:“为人子,须是以父母之心为心。父母爱子之心未尝少置,人子爱亲之心亦当跬步不忘。若是远游,不惟父母思念之切;人子去亲庭既远,温凊定省之礼,自此间阔,所以不远游。如或有事势须当游,亦必有定所。欲亲知己之所在而无忧,召己,则必至而无失。”

父母之年章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只是这一事上。既喜其寿,只这寿上又惧其来日之无多。注中引“既喜其寿,又惧其衰”,微差些。如此,却是两事矣。僩。

古者言之不出章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此章紧要在“耻”字上。若是无耻底人,未曾做得一分,便说十分矣。僩。

人之所以易其言者,以其不知空言无实之可耻也。若耻,则自是力于行,而言之出也不敢易矣。这个只在耻上。僩。

《集注》引范氏说最好。只缘轻易说了,便把那行不当事。非践履到底,乌能言及此!明作。

以约失之章

“以约失之者鲜”。“约”字是实字。若“约之于中”,“约之于礼”,则“约”字轻。明作。

问:“‘以约失之者鲜’。凡人须要检束,令入规矩准绳,便有所据守,方少过失。或是侈然自肆,未有不差错。”曰:“说得皆分明。”南升。

“‘以约失之者鲜矣’。凡事要约,约底自是少失矣。”或曰:“恐失之吝啬,如何?”曰:“这‘约’字,又不如此,只凡事自收敛。若是吝啬,又当放开。这个,要人自称量看,便得。如老子之学全是约,极而至于杨氏不肯拔一毛以利天下,其弊必至此。然清虚寡欲,这又是他好处。文景之治汉,曹参之治齐,便是用此。本朝之仁宗元祐,亦是如此。事事不敢做,兵也不敢用,财也不敢用,然终是少失。如熙丰不如此,便多事。”僩。

君子欲讷于言章

问:“言惧其易,故欲讷。讷者,言之难出诸口也。行惧其难,故欲敏。敏者,力行而不惰也。”曰:“然。”南升。

德不孤章

问:“‘德不孤,必有邻’。邻是朋类否?”曰:“然。非惟君子之德有类,小人之德亦自有类。”僩。

“德不孤”,以理言;“必有邻”,以事言。僩。

问“德不孤,必有邻”。曰:“此处恐不消得引《易》中来说。《语》所说‘德不孤,必有邻’,只云有如此之德,必有如此之类应。如小人为不善,必有不善之人应之。《易》中言‘敬以直内’,须用‘义以方外’,‘义以方外’,须用‘敬以直内’。孤,犹偏也。敬义既立,则德不偏孤,言德盛。若引《易》中来说,恐将《论语》所说搅得没理会了。”南升。

问:“《语》云‘德不孤,必有邻’,是与人同。饶本作:“是说人之相从。”《易》云‘敬义立而德不孤’,却是说德不孤吝。饶本作“德之大”。明道却指此作‘与物同’,如何?”曰:“亦未安。”可学。

“德不孤”,是善者以类应。谢杨引《系辞》简易之文,说得未是。只用伊川说,言“德不孤,必有邻”,是事之验。谟。

事君数章

问:“《集注》引胡氏一段,似专主谏而言。恐交际之间,如谄媚之类,亦是数,不止是谏。”曰:“若说交际处烦数,自是求媚于人,则索性是不好底事了,是不消说。以谏而数者,却是意善而事未善耳,故圣人特言之以警学者。”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