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蒲松龄的诗词杰构3(1 / 1)

当然,蒲松龄诗歌中大量的是记述他的生平遭际和思想感情的作品。按年编排的诗集,首先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明晰的作者思想发展脉络。他的经历、游踪,他的交往,他的爱憎,他的苦闷,诗作中都有很充分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有两点:

一是他自述自己个性的“狂”“拙”。康熙十二年(1673),蒲松龄在《秋斋》诗中有“狂态招尤清夜悔,强颜干世素心违”句,是他检讨自己30多年生活的小结,表现了他想入世而不能的不平心态。在此之前,他在《希梅斋小饮》与《寄刘孔集》中,已提到“樽酒狂歌”、“狂固昔日”的话,而在这以后,提到“狂”字的地方不可胜数,有时则是狂、拙并提。如“狂态久拼宁作我”,“公子风流能好士,不将偃蹇笑狂生”(《答朱子青见过惠酒》),“初绽官梅廨署清,漫劳折柬召狂生”(《饮时明府中,酬唱倾谈,不觉蜡泪沾衣,归后赋此却寄》),“白莲社里诗狂友”(《斋中与希梅薄饮》),“几载长离短发苍,怀人犹忆旧时狂”(《辛巳冬,闻历友自游北归,怀以二律》),“落拓颠狂在,衰残意气无”(《客邸》),“举世爱巧我独拙”(《襄城李璞园先生遥寄佳章,愧无以报,作此奉答,聊托神交之义云尔》),“老夫性僻近疏陋,行年衰惫拙益增”(《见王汉叟翩翩有父风,乃叹林下必有清风,诚然也。作寄玉斧》),直至临终前一年,他还说“共知畴昔为人浅,自笑颠狂与世违”(《雪夜》),表示了自己“一狂到底”的心态。

63岁时作的《拙叟行》,亦可视作他誓不同流俗的宣言:

生无逢世才,一拙心所安。我自有故步,无须羡邯郸。世好新奇矜聚鹬,我惟古拙仍峨冠。古道不应遂泯没,自有知己与我同咸酸。何况世态原无定,安能俯仰随人为悲欢?君不见衣服妍媸随时眼,我欲学长世已短!

二是在科举入世问题上的复杂矛盾心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无法排遣的痛苦心情。他19岁时以三个第一得了秀才称号,但从此却再也升不上去。尽管经过十来年的挫折,有时也不免表示失望,他还是雄心勃勃,壮志不泯。32岁时,孙蕙问他“可仿古时何人”,他踌躇满志地答道:“重门洞豁见中藏,意气轩轩更发扬。他日勋名上麟阁,风规雅似郭汾阳。”(《树百问余可仿古时何人,作此答之》)他的目标是像郭子仪那样富贵福寿齐全。不过,一介书生要实现这个目标,真是谈何容易!照蒲松龄看来主要有两个障碍: 一是僧多粥少,试子多而录取者少(“邑童恒数百,额录十余人”,“万人被黜落,道路涕纷纷”——《历下吟》);二是试官不识货,不爱才,随心所欲,致使人才不能脱颖而出(“芹微亦名器,掷握如投骰!翻覆随喜怒,吸呼为弃收”——《历下吟》;“楚陂犹然策良马,叶公元不爱真龙”——《寄孙树百》;“世上何人解爱才?投珠犹使世人猜”——《访逯济宇不遇》;“今日泮中芹,论价如市贾。额虽十五人,其实仅四五。益之幕中人,心盲或目瞽: 文字即擅长,半犹听天数;况在两可间,如何希进取?”——《试后示篪、笏、筠》等等)。因此,蒲松龄对科举既恨又爱,他很想摘取功名这颗“葡萄”,一再腾挪仍摘取不到之后,免不了说它是酸的。这种矛盾可说是贯串他的一生。他为自己未能走上读书做官之路而抱憾终生。71岁时,他与好友张历友、李希梅一起被选为乡饮宾介,曾作诗曰:“忆昔狂歌共夕晨,相期矫首跃龙津。谁知一事无成就,共作白头会上人!”次年,他的长孙立德中了秀才,他在作诗鼓励孙子时,还以自己为鉴,希望孙子“无似乃祖空白头,一经终老良足羞”!(《喜立德采芹》)可见,他在仕进问题上的羞辱感、失落感和痛苦心情是伴随终生的。有时说几句诸如“骥老伏枥壮心死”(《自嘲》)、“架上书堆方是富,尊中酒满不为贫”(《老乐》)之类的话,实在有点强自解脱的味道。

此外,在这些反映作者生平遭际和思想的诗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与同时代许多人的交往,看到他在创作《聊斋志异》以及俚曲等作品时的一些情况,对于我们知人论世,更好地了解蒲松龄的作品也是一个帮助。其中,作者与王士禛的交往尤其引人注目。康熙二十七年(1688),蒲松龄写了一首《偶感》:

潦倒年年愧不才,春风披拂冻云开。穷途已尽行焉往?青眼忽逢涕欲来。一字褒疑华衮赐,千秋业付后人猜。此生所恨无知己,纵不成名未足哀。

这是蒲松龄在毕家与王士禛初次相见、受到王的优遇后所表达的真实心声。当时王是台阁大臣、诗坛盟主,对布衣蒲松龄平等相待,倾谈通宵,使蒲松龄感激涕零,从此引为知己,当然也希望借王之名使他和他的文章得以游扬以传。此后,两人又有过几次交往和多次诗书往来,王还对蒲的某些诗作作了点评,给予了较高评价。这对蒲无疑是一种鼓励。他们之间的交往,不失为清初文坛的一段佳话。

蒲松龄尚有词作,张元的《墓表》和蒲箬等《祭父文》均未提及,只是他的孙子蒲立德在给王洪谋的信中提到有“词集一册”,其中原因,已不可知。《蒲松龄全集》中收有词作80题92阙,其中《沁园春·留别钟圣舆》有目无文。

同蒲松龄的诗作比起来,词不仅数量少,内容也比较单纯,大体可分两类: 一类是朋友间的应酬之作,特别是与王如水、袁宣四之间的唱和之作,占了不小的比例。其中固不乏反映一定思想深度的佳作,但总的是偏于游戏之作为多。如好友王子巽续弦,他便一口气写了5题6首词“戏赠”,有些描写已迹近轻薄。

另一类是抒发自己感情的。最多的是感叹自己科举不利、仕进无门的忧愁与痛苦,以及由此而来的牢骚。蒲自认为满腹经纶,为何考试老是不利?他的词倒有具体反映。《大圣乐》题为“闱中越幅被黜,蒙毕八兄关怀慰藉,感而有作”:

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痛痒全无。痴坐经时总是梦,念当局从来不讳输。所堪恨者: 莺花渐去,灯火仍辜。嗒然垂首归去,何以见江东父老乎?问前身何孽,人已彻骨,天尚含糊。闷里倾罇,愁中对月,欲击碎王家玉唾壶。无聊处,感关情良友,为我欷歔。

原来这一次的未被录取,是考试时犯了技术上的错误。“越幅”,有人说是超过了字数,也有人说是“书卷之时,误隔一幅,不相连接”。总之,按本事他可以“得意疾书”,但按“规章制度”,他却被取消了资格。此真是“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庚午”秋闱,即他51岁时的乡试,他“二场再黜”所作的《醉太平》,虽自称“崛强老兵”,但已有自嘲的意思。

因为科举不利,做不成官,生活未免穷困潦倒,但还是泰然处之,有时还有心开开玩笑。如《金菊对芙蓉·甲寅辞灶作》:

到手金钱,如毛燎火,烘然一焠完之。值祠神时节,莫备肴胾。瓦罏仅有香烟绕,酹灶前浊酒三卮。料应神圣,不因口腹,捏是成非。况复盎盌相依,念区区非吝,神所周知。倘上方见帝,幸代陈词: 仓箱讨得千钟粟,从空堕万铤朱提。尔年此日,牺牲丰洁,两有光辉。

自己家穷得年前送灶都拿不出祭品来孝敬灶神老爷,居然还要求人家“上天言好事”,让他家凭空粮满银足。这种想象力显然反映了作者对生活还没完全失去信心。

到了晚年,他虽然还在痛苦地徘徊,但仍能设法自得其乐,一方面故作超脱地说:“漫说文章价定,请看功名富贵,有甚大低昂?只合行将去,闭眼任苍苍”(《水调歌头》);一方面则沉溺于田园风光和自我满足的农家生活。几首题为《田家乐》、《山居乐》、《贫家乐》的词,颇能代表他此时的心境。如《齐天乐·山居乐》: 穷途返后名心死,但求一身佳耳。细雨洒滩,香秔填堑,秋末晚菘芳美。儿童好事,捉紫蟹如钱,白鱼盈指。邀取邻翁,闲谈往事浓阴里。三杯酩酊醉去,又却教花上鸣禽唤起。携子看禾,抱孙扑枣,日日蓬头拖履。此乡乐矣,恨闲处无人,短筇独倚。欲载妻孥,僦居彭泽里。在这幅《山居乐》的图画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绝意仕途、随遇而安、善于自找乐趣的老人形象,但字里行间,依然抑制不住他那因怀才不遇而带来的淡淡哀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有时还把他的诗词移到《聊斋志异》的故事中去,使之成为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方面可看出作者对自己所写诗词的钟爱,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诗词本身的价值。《连城》中,连城之父出女儿的《倦绣图》,“征少年题咏,意在择婿”,乔生应作两首,其一便是《同沈燕及题〈思妇图〉》的第一首:“慵鬟高髻绿婆娑,早向兰窗绣碧荷。刺到鸳鸯魂欲断,暗停针线蹙双蛾。”这诗的后两句写少女思春,风流蕴藉,传神入化,怪不得作者要写“女得诗喜,对父称贺”了。《褚生》中鬼姬所歌之《浣溪沙》亦是作者自制,写一个被人猜疑的嫂子在小姑面前的复杂心情,也神形毕肖。又《宦娘》中良工拾到的旧笺上写的《惜馀春》词,就是作者所作的,题为《春怨》,作者亦借良工之口称赞之,可见也颇喜爱。《聊斋志异》里还有不少篇章穿插有诗词,并未被收入《聊斋诗集》、《词集》之中,恐怕多数仍当看成是蒲松龄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