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弼
避风岩在端州之北三十里许①,或曰与砚坑相近②,古未有是名,余避风其下,故赠以是名也。
余何以避风其下?崇祯己卯仲秋③,余供役粤帷二十五日④。既竣事,则遍谒粤之大吏——大吏者,非三鸣鼓吹不启户⑤,非启户则令长不敢入⑥。余东驰西骛⑦,左诇右需⑧,目厌于阍驺卤簿绛旗朱帽之状⑨,耳厌于笳鼓引赞殿喝之声⑩,手足筋骨疲于伏谒拜跽以头抢地之事(11)。眩瞀车上(12),至不择店肆而解衣卧之(13)。凡六日而毕,则又买舟过肇(14),谒制府(15)。制府官厌贵(16),礼愈绝(17),控拜数四(18),颔之而已(19)。见毕即登舟,将返杨山。
九月朏(20),宿三十里外。力引数步(21),偶得一岩,江回峰抱,风力稍损(22),乃息焉。及旦而视之,则断崖千尺,上侈下弇(23),状如檐牙(24);仰而睨之(25),若层衡之列烟上(26),崩峦倾返(27),颓石矗突(28),时有欲落之势,栗乎不可以久留焉。狂飙不息,竟日居其下。胥仆相扶(29),上舟一步,得坐于石隙草际。听怒涛声,若奔车败马(30);望沸波,若一群白鹅鼓翼江心;及跳沫山足(31),又若千百素鳞争跃上岸(32)。石崖磔磔(33),不沾土壤,而紫茎缠带(34),青芜数尺(35),一偃一立,若青狮奋迅而不得去;又若怒毛之兽,风过毛竖,不能自休。
身住江坳,目力相界(36),不能数里,而阴氛交作(37),如处黑帷。从者皆惨容而相告曰:“日复夕矣,将奈何?”余笑而语之曰:“第安之(38),第安之。吾视夫复嶂重峦、缭青纬碧(39),犹胜于院署之严丽也(40);吾视夫崩崖倾石、怒涛沸波,犹胜于贵人之颐颊心腑也;吾视夫青芜紫茎、怀烟孕露,犹胜于大吏之绛骑彤驺也;吾视夫谷响山啸、激壑鸣川,犹胜于高衙之呵殿赞唱也;吾视夫藉草坐石、仰瞩云飞、俯观重泉,犹胜于举跽伏谒于尊宦之阶下也(41)。天或者见吾出则伛偻、入则簿书已积两载矣(42),无以抒吾胸中之浩浩者,故令风涛阻滞,使此孤岩以恣吾数刻之探讨乎(43)?或兹岩壁立路绝,猿徒鼯党犹难托寄(44),若非习金丹火龙之术,腾空蹑虚(45),不能一到,虽处大江之中,飞帆如织,而终无一人肯泊其下以发其奇气而着其姓字;天亦哀山灵之寂寞,伤水伯之孤清,故特牵扼余舟与彼结一日之缘耶(46)?余年少有志,养二龙于水壑(47),调一鹤于中峰,与羽服思玄之徒(48),上烟驾(49),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如聚米萦带(50),而心为时夺,至堕俗网(51),往返数千里,徒以充厮养之役(52),有才无时,甘于下人。今日见此水石,若见好友,犹恐谆芒、卢敖诸君诋余以井甃之识(53),而又何事愁苦于兹岩之下乎!”
从者皆笑,余乃纳以兹名。
岩顶有一石,望之如立人。或曰飞来之塔顶也,或曰当是好奇者跻是崖之巅(54),如昌黎不得下(55),乃化而为石云。岩侧有二崩石,一大一小,仅可束两缆。小吏程缨曰:“当黑夜暴风中,舟人安能择此?神引维以奉明府耳(56)。”语皆不可信,并记之。
【注释】
①端州:治所在今广东高要县,以产砚着称。许:处。 ②砚坑:地名,因采砚而得名。 ③崇祯己卯: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 ④供役粤帷:在广东官府做小官。 ⑤三鸣鼓吹:明代大官升堂前的一种仪式,即擂三遍鼓,吹三遍唢呐,以示威严。 ⑥令长:泛指小官吏。 ⑦东驰西骛:快速地东奔西走。 ⑧左诇(xiònɡ熊去声)右需:左去探询,右去等待。调:有所候伺。 ⑨厌:满,饱。阍(hūn昏)驺(zōu邹):守门和随车马的卒役。卤簿(lù bù路瀑):仪仗队。朱帽:红帽子,代指衙门差役。 ⑩引赞殿喝(hè贺):引见前唱名与随后的应和。也是古代官衙中的一种引见仪式,以显示官府威严。 (11)拜跽(jì记):跪拜。跽指长跪不起。以头抢地:叩头着地,古时以此表示虔诚。 (12)眩(xuān渲)瞀(mào冒):头昏眼花。 (13)店肆:店铺,这里指旅店。 (14)买舟:租船。肇:肇庆。 (15)制府:总督的尊称。 (16)厌贵:极贵。 (17)绝:绝灭,指无礼。 (18)控拜:投身于地行跪拜礼,表示极虔诚。 (19)颔(hàn汗)之:点点头。 (20)朏(fěi匪):农历初三,月亮刚刚露脸。后即代指初三。 (21)引:牵引。步:量词,一步等于五尺。 (22)损:减弱。 (23)上侈下弇(yǎn掩):上宽下窄。 (24)檐牙:屋檐的突出部分,因形状如牙齿,故名。 (25)睨:斜视。 (26)层衡:重叠的房屋。 (27)倾返:向后倾斜。 (28)颓石:坍塌下来的岩石。 (29)胥仆:小吏和仆人。 (30)败马:逃走的马。 (31)跳沫:溅起的水滴。 (32)素鳞:白色的鱼。 (33)磔(zhé折)磔:破裂的样子,这里形容石崖的不完整。 (34)紫茎缠带:紫色的藤条像带子一样缠绕石上。 (35)青芜:碧绿的野草丛。 (36)相界:视界,视野。 (37)阴氛:阴云愁雾。 (38)第:但。 (39)缭青纬碧:缠绕着山石的青草碧树。 (40)院署:官署衙门。 (41)拳跽:蜷伏身子长跪。 (42)簿书:簿册文书,这里指做文字工作。 (43)探讨:寻访研究。 (44)鼯党:鼯鼠的同类。鼯鼠有膜,善飞。 (45)金丹火龙之术:指道家修炼之术。《列仙传》载,陶安公善炼丹,后骑赤龙飞升。蹑虚:足踏天空,指在空中飞行。 (46)牵柅(nǐ你):牵引挽留。柅,遏止。 (47)“养二龙”二句:指学道修仙的行为。 (48)羽服思玄之徒:穿着羽毛衣服思想玄妙的人们,指道家信徒。 (49)烟驾:云车。 (50)聚米萦带:形容山水之小。 (51)俗网:世俗的罗网,指官场。 ( 52)厮养:于杂事杂活的奴仆。 (53)谆芒、卢敖:秦方士,曾劝秦始皇求仙。诋:诋毁。这里指批评。井甃(zhòu宙)之识:像井底之蛙一样的见识,喻见识短浅,典出《庄子·秋水》。 (54)跻(jī鸡):登。 (55)昌黎不得下:传说韩愈登华山,至顶峰,见山势险峻,吓得不敢下来。 (56)明府:对知县的尊称。
【作意】
记避风岩的由来,抒发厌恶官场、向往自然与自由的感情。
【鉴赏】
这是一篇别开生面的游记。作者到广东出了一次官差,时间不长,但感受却至深。他去“供”什么“役”,不得而知,从他临别必须“遍谒粤之大吏”并特地去肇庆叩见制府看,想必是代表什么大官去办一件重要差使。干事情花了二十五天,而临别去官府打点却费去六七天时间,就是这几天时间,使他看到了地方各级官吏的可憎嘴脸以及他们“办公”时候的可怕排场,并且感受到了下级小官在大官面前所受的屈辱及压抑心理和痛苦心情。同《报刘一丈书》对照起来看,更可深知明代官府的黑暗与腐朽,所不同的是,宗臣笔下的那个“某”官,对官场的这些丑恶东西甘之如饴,并以能同流合污为荣,而本文作者则对官场这一切深恶痛绝,对自己被迫低三下四拜谒权者之门深以为耻。这种感情郁积胸中,正好借旅途在避风岩小憩的机会发泄出来,既写景,又抒情,并且把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说它是游记也可,说它是借题发挥的寄托文字也未尝不可,的确在游记文字中开了新生面。
作者善于蓄势又巧于对比。前面写他公干结束时遍谒高官,既是事实的追述,又是巧妙地为下文蓄势;接着写避风岩的自然景观,处处是实景,又处处顾到与前文的照应。所以,当作者对着惊慌失措的从者一口气说出六个“吾视夫”时,我们才惊奇地发现,原来他前面的描写竟都是把官场的丑与大自然的美有意识地进行对照的,从而不能不佩服他的布局功夫。这一连串的对比,痛快淋漓地揭示了官衙的可憎可恨,笔墨酣畅地画出了大自然的可亲可爱,犹如江河泻地,飞流直下,气势磅礴,寓意深远。他干这种低声下气的官差已有两年,郁积在胸中的愤慨以此为契机得以喷发出来,才会有如此汹涌澎湃的力量。
后面写他发现避风岩,表面上归之于天意,实际上仍是寄托着人事的。说是天意,从两方面来写:一是天也同情他两年来“出则伛偻、入(书为人)则簿书”的可怜处境,让他在这里得到一个发泄的机会;二是天同情山灵的寂寞和水伯的孤清,故意创造一个机会让作者来加以反映,使之走出千百年来不为人知的冷寂世界,出现于世人面前。其实,关键在于后面的“有才无时,甘于下人”,那才是作者心中郁积的愤懑。避风岩如此秀丽多情,但不被人赏识,则千百年来默默无闻,连名字都没有;作者自恃有才有识,但只能充“厮养之役”,低声下气地出入(书为人)公门。如今,双方在大风的撮合下,得以相识、相知,“若见好友”,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吗?晋代陶渊明耻为五斗米折腰,终于辞官“归去来”;李白虽声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还是在官场中盘桓;本文作者一再表白自己从小有求仙学道、淡泊出世之志,但终于也没有下文。世上知而不能行的人在所多有,我们也不必多所责备,如果作者的行动更积极一些,也许将使作者与文章都更上一层楼的。
【补充说明】
张明弼其人事迹不显,因张潮辑《虞初新志》,收入他的两篇传记文《冒姬董小宛传》和《四氏子传》,其文遂为人所知,《冒姬董小宛传》一文尤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