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 琼
松江产鱼非一①。取鱼者,或以罩,或以叉,或以笱②,或以罾③。巨家则砍大树置水中为鱼丛,鱼大小毕赴之,纵横盘互,人亦无敢辄捕者,故萃而不去。天始寒,大合渔者编竹断东西津口,以防其佚。乃彻树两涯④,鼓而敺之⑤。鱼失其所依,或骇而跃,或怒而突,戢戢然已在釜中矣⑥。
于是驾百斛之舟⑦,沉九囊之网⑧,掩其左右,遮其前后,而盈车之族,如针之属,脱此挂彼,损鳞折尾,无一纵者。
予观而叹曰:“鱼之托于水也,非无九州四海之可归也,而归于数亩之陂,朽株之下,以为至安无患,若登龙门焉⑨。恶知诱之者将以制之,养之者将以杀之。人之机亦巧且深矣!”予又伤其尽而无遗,何其不仁之甚耶。
呜呼!天下之死于尽取者,岂独鱼已乎,岂独鱼已乎!故书为记。
【注释】
①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县,所产鲈鱼甚名贵。 ②笱(ɡǒu狗):捕鱼的竹笼。 ③:罾(zēnɡ曾):一种用木棒或竹竿做支架的鱼网。 ④彻:同“撤”,除去。 ⑤敺(qū区):古“驱”字。 ⑥戢(jī基)戢然:鱼张口的样子。 ⑦百斛(hú湖)之舟:小舟。斛为容量单位,明代一斛为五斗,合公制五十升。 ⑧九囊之网:即九罭,一种带有囊袋以捕捞小鱼的网。《诗经·豳风·九罭》:“九罭之鱼,鳟鲂。”朱熹集传:“九 罭,九囊之网也。” ⑨龙门:山名,在今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间黄河两岸。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即可成龙。《艺文类聚》引《三秦记》:“大鱼数千集龙门不得上,上者为龙。”《埤雅》:“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惟鲤或然。”
【作意】
通过看人捕鱼,联想到统治者对人民采取的竭泽而渔政策,抒发了其仁者之心情。
【鉴赏】
这是一篇言简意赅的小品。捕鱼,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每当看到网中银鳞闪耀、肥鱼翻腾时,人们多半是带着欣喜的心情庆幸丰收的。这是因为,站在人的立场,养鱼、捕鱼、吃鱼,乃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贝琼却别具眼光,他试图站在鱼的立场来看待这一切,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作者认为,水中之鱼,本来可以寄身于九州四海的广阔天地,但不知何种缘故(一念之差?),却误把人们在鱼塘中设的鱼丛当作了安身立命之处,还幻想由此可登龙门,不料正中了养鱼人的圈套,待时机一到,便被驾舟撒网,一网打尽。从鱼的立场看,养鱼人对鱼“诱之者将以制之,养之者将以杀之”,心机的确是“巧且深”,恶又毒了。作者对于将鱼不论大小,“尽而无遗”的残忍做法,尤其伤感,认为是太不仁了。
显然,作者并非一个“鱼道主义者”,他这里所写的“鱼”,实乃人也。所谓“捕鱼”,实际上就是指统治者对无辜人民的屠杀和诛求。他不愿明说,或不能明说,但最后发出的“天下之死于尽取者,岂独鱼已乎,岂独鱼已乎”的感叹,已给人很强烈的暗示,较之明说,有着更强的感染力和鼓动性,并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
【补充说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琼学诗于杨维桢,然其论文称:立言不在崭绝刻峭,而平衍为可观;不在荒唐险怪,而丰腴为可乐。盖虽出于维桢之门,而学其所长,不学其所短,宗旨颇不相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