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外国道人(1 / 1)

(晋)荀氏

太元十二年[1],有道人外国来,能吞刀吐火,吐珠玉金银;自说其所受术即白衣[2],非沙门[3]也。尝行[4],见一人担担[5],上有小笼子,可受[6]升馀。语担人云:“吾步行疲极,欲寄君担。”担人甚怪之,虑是狂人,便语之云:“自可尔耳[7],君欲何许自厝[8]耶?”其人答云:“君若见许[9],正欲入君此笼子中。”担人愈怪其奇:“君能入笼,便是神人也。”乃下担。即入笼中:笼不更大,其人亦不更小,担之亦不觉重于先。

既行数十里,树下住食。担人呼共食。云:“我自有食。”不肯出。止住笼中,饮食器物罗列,肴馔丰腆[10]亦办。反呼担人食。未半,语担人:“我欲与妇共食。”即复口吐出一女子,年二十许,衣裳容貌甚美。二人便共食。食欲竟[11],其夫便卧。妇语担人:“我有外夫,欲来共食。夫觉,君勿道之!”妇便口中出一年少丈夫共食。笼中便有三人,宽急之事[12],亦复不异。有顷,其夫动,如欲觉,妇便以外夫内口中[13]。夫起,语担人曰:“可去。”即以妇内口中,次及食器物。

此人既至国中[14],有一家大富贵,财巨富,而性悭吝[15],不行仁义。语担人云:“吾试为君破奴悭囊。”即至其家。有一好马,甚珍之,系在柱下,忽失去,寻索不知处。明日,见马在五斗罂[16]中,终不可破取,不知何方得取之。便往语言:“君作百人厨[17],以周一方穷乏[18],马当得出耳。”主人即狼狈作之,毕,马还在柱下。明旦,其父母老,在堂上,忽复不见。举家惶怖,不知所在。开妆器[19],忽然见父母在泽壶[20]中,不知何由得出。复往请之。其人云:“君当更作千人饮食,以饴[21]百姓穷者,乃当得出。”既作,其父母自在**也。

(见《灵鬼志》)

〔1〕太元十二年:公元三八七年。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 〔2〕白衣:佛教徒穿黑衣,世俗之人穿白衣,因以“白衣”代指世俗之人。 〔3〕沙门:和尚,是佛教对出家奉佛者的称呼的音译。 〔4〕尝行:曾经在外行路。 〔5〕担担:挑着担子。 〔6〕受:装。 〔7〕自可尔耳:自然可以这样。 〔8〕何许自厝(cuò挫):在哪里安放你自己。厝,安置。 〔9〕见许:允许。 〔10〕肴馔丰腆(tiǎn舔):饭菜丰富。腆,丰厚而美好。 〔11〕食欲竟:快吃完。 〔12〕宽急之事:(笼中)宽窄的情形。 〔13〕内口中:藏在嘴里。内,纳。 〔14〕国中:城中。 〔15〕悭吝:吝啬。 〔16〕五斗罂:可装五斗的陶制盛酒器,口小肚大。 〔17〕百人厨:供百人吃喝用的饮食。 〔18〕周:周济。穷乏:贫穷的人。 〔19〕妆器:梳妆用的盒子。 〔20〕泽壶:装膏泽的小瓶,可能是一种脂粉盒。 〔21〕饴(yí移):这里是给人吃的意思。

荀氏《灵鬼志》,原书已佚,鲁迅辑入《古小说钩沉》。作者荀氏生平无考。此书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原为3卷,现存二十四则。

《外国道人》是最早记载外国艺人的中国小说。想象丰富、奇特,且极富生活情趣,令人于神奇中有现实感。对不行仁义的大富豪的惩罚,轻松、幽默,又不太过分,与道人处笼中的法术有内在关系,体现了构思的周密。

有人认为,故事的前半段出自古印度的《旧杂譬喻经》十八,道人入笼不觉小,本于《观佛三昧海经》。后来梁时吴均的《续齐谐记》有《阳羡书生》,情节与此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