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帝初幽州童谣①
燕南垂,赵北际,②
中央不合大如砺。③
唯有此中可避世。
——《后汉书·公孙瓒传》
【注释】
①献帝——东汉最后一个皇帝刘协的谥号。献帝,公元189~220年在位。他9岁做皇帝,其实一生都不过是权臣的傀儡。 幽州——汉武帝时所设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管辖范围相当于现在河北北部和辽宁大部等地。
②燕——即幽州。垂——同陲,边境。赵——这里指的是河北北部一带。
③不合——不该,不当。砺——磨刀石。这里形容公孙瓒所居之地的形状。
【赏析】
东汉末年,军阀公孙瓒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军起家。后来与大司马刘虞不和,在一次刘虞前来讨伐的战斗中,巧用火攻,打败了人数占优势的刘虞,并活捉了他。从此,势力大振,统治幽州全境,意满志得。他听说有“燕南垂”这样一首童谣,就信以为真,并像算命先生一样,从童谣中推断幽州的易县就是“可避世”的好地方,把兵移到此处,大兴土木,企图筑城固守。连自己的部下被敌兵围困,也不肯派人去救援,还说什么:“今天我去救了一个人,以后打仗时将领们就会认为反正有人救而不肯拼命作战了;现在我不去救他,以后将领们想到这一点就会卖力了。”结果,袁绍的军队来进攻的时候,他的部下知道守又守不住,盼救兵又没希望,许多人干脆就投降了。由于众叛亲离,他很快遭到惨败。建安三年(198年),他被袁绍打败,当兵临城下的时候,他在绝望中又残忍地用绳子勒死了姐妹和妻子儿女,然后引火自焚。
本来,这首童谣本身并没什么高深的含义,但像公孙瓒这样的蠢人硬要把它与神仙的预言联系在一起,结果只能是自讨苦吃。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五行志派”的没有出路。连给《三国志》作注的斐松之也嘲笑公孙瓒这种“以为童谣之言,无不皆验”的做法,认为这是他“致败”的原因。
从艺术上看,这首童谣前六后七,形式比较活泼,看得出诗歌由六言向七言过渡的痕迹。语言也通俗晓畅。
【今译】
在燕的南边,赵的北面,中间有一块地方,大小不过一块磨刀石的样子,只有这里能够避开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