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桓帝初天下童谣(1 / 1)

小麦青青大麦枯,

谁当获者?——妇与姑。①

丈夫何在?——西击胡。②

吏买马,君具车,

请为诸君鼓咙胡。③

——《后汉书·五行志》

【注释】

①妇与姑——媳妇与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②丈夫——原作“丈人”,此据《太平御览》卷838改,指已婚男子。这里泛指青壮年男子。胡——当时对活动在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羌等的统称。

③咙胡——喉咙口。

【赏析】

这是一首控诉战争带给人民沉重灾难的反战的着名童谣。

汉桓帝是在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中当上傀儡皇帝的,国内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政治阴谋阴影重重,同时与边境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乌桓、羌等不断发生冲突和战争。自从永和年间,羌族与汉王朝开战十几年间,军费用去八十多亿,将军们只管中饱私囊,不爱护部下,“士卒不得其死者,白骨相望于野”(《后汉书·西羌传》)。桓帝上台不久,白马羌侵犯广汉,西羌及湟中胡也重新叛乱,特别是元嘉中,凉州诸羌一起反叛汉朝,向南侵扰四川、湖广,向东危及京城附近,并蔓延到并州、冀州,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政府军又腐败无能,每战常败,这就更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天下童谣》就是这种形势下的产物。

童谣以人物诉说和自问自答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当时农村的凋敝图景,沉重地倾诉了处于内忧外患中的劳动人民深重的苦难,细致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在残暴的统治者的高压下敢怒而不敢言的愤懑心情。“小麦青青大麦枯”两句,以写景起兴,先展示了一幅冷落的“大田收割图”:长得青一块、黄一块的麦田里,只有一些老老少少的妇女在收割,不禁使人想到米勒的名作《拾穗者》。小麦青,说明还不够成熟,大麦枯,说明已经熟过头了,这些都是缺乏劳动力管理的结果,暗示出这种全靠妇女们劳动的局面已经有了一段时间。那么,男人们哪儿去了呢 “丈夫何在 ——西击胡。”这是顺着读者的思路提出和回答的问题。老老少少的男子都被征调到西边与胡人作战去了,而作战的结果是凶多吉少,很多人不是战死就是长期羁留在边防阵地上,命运是很悲惨的。这种情况有没有改善的希望呢?童谣没有明确地回答,而是采用了曲笔。“吏买马,君具车”二句,写了两层意思:一是说备战还在继续,官吏们正在征购马匹作战马,准备战车,看样子战争还要长期打下去,说不定有扩大的危险。二是表达了作者痛苦而又愤懑的心情,好像有满腹的心事却无法排遣,想说,但话到嘴边又咕咚一声咽了回去。“鼓咙胡”用得十分传神,把作者复杂的心理表现得恰到好处,他有些什么话想说呢 至少有三层意思要说:一、目前大田劳动已经没有男劳力了,再打下去怎么办呢?由谁去上阵?这是第一层可忧虑的。二、农村由于严重缺乏劳力,今年秋收所获甚差,说不定生计都成问题,还有明年的春耕春播,怎么完成呢?如果弄不好,这些妇女们也是前途未卜的。三、官吏们积极备战,不管老百姓死活,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心情压抑、痛苦,也夹杂着愤怒。这就间接回答了前途问题。

整首童谣叙述层次清楚,过渡自然而合乎逻辑,形象鲜明具体,语言明白流畅,句式富于变化,特别是每句押韵所形成的短促的节奏感,把控诉者愤怒、沉痛、急切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不失为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比较完美的作品之一。所以历来为人民所传诵,各种《中国文学史》也几乎都要提到它,并给以很高的评价。它是当之无愧的。

【今译】

小麦半熟大麦早已枯,由中谁收割?只剩婆婆与媳妇。男人何处去?正在西边打蛮胡。官吏买马又造车,战事看来要继续。想向诸位诉诉苦,话未出口吞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