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古诗哲理的奥秘(1 / 1)

微型书论 雷群明 316 字 3个月前

“诗言志,歌咏言。”我们的先人这样说。

“诗是个人心灵的外化,是感情的结晶。”现代的诗人们这样宣称。

现在,有一个不是诗人的人在一本书中说:当代的文艺思潮,都带有理性化的倾向,诗歌也在走向哲理化,并且引用了中国古代的四十首古诗,从各个侧面论述这种诗歌哲理化的表现、特征、来由、性质……譬如他说:《诗经》中的名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历来的解说和引用各有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并赋予了不同的哲理意义。毛亨说是一种治国的政治措施,朱熹说是“言憎当知其善”,程颐又认为是喻君子与小人的相处,而今天的引用者多半以之说明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来提高、丰富自己……如此这般,正是古诗哲理时代性的表现。

又譬如,他把杜荀鹤《小林》中“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的含义与汉代丁鸿的话对照,认为同一种物理引出了正反两种哲理;他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名句的剖析结果,得出了诗要空灵而哲理味更浓的结论;从杜甫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谈到古诗哲理的引申,从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探究古诗蜕变与哲理化的关系……这样的题目共有四十个之多,涉及了古诗哲理各个方面,不仅把古诗的意境挖深挖透,而且对诗与哲理的关系作了系统的理论阐述,把古诗哲理的奥秘揭露无遗。

为这本书作序的蒋孔阳先生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也有同感。

哦,差点忘了,这本书名叫《古诗哲理》,林东海着,学林出版社刚刚出版。

(1988年5月9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