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中的“冷门”(1 / 1)

微型书论 雷群明 405 字 3个月前

有人说,近年来,我国文坛上有两大“热门”:一个是《红楼梦》研究,一个是鲁迅研究。这话大概有一定的道理吧。《红楼梦》且不说,研究鲁迅的着作据一九八二年的统计,就在一百种以上,似乎是够得上“热门”了。但是这种“热”只能说是与其他作家的研究相比较而言的,如果以鲁迅留给我们丰富的遗产的博大精深来说,应该说,研究还是很不够的。譬如关于鲁迅后期思想的较系统的研究文章就很少,专着就更少了。最近看到倪墨炎的《鲁迅后期思想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这方面填补了一个缺门,可以说是“热门”中的“冷门”,是值得庆贺的。

“冷门”不等于钻牛角尖。本书不仅选的研究角度较好,而且的确提供了新的研究成果。譬如关于鲁迅思想的分期,一般都是分为前后两期,以一九二七年为分界线,本书作者在分析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分为早、中、后三期的理论,似乎比较符合鲁迅的思想实际,符合唯物辩证法。又如对鲁迅与“第三种人”的关系、鲁迅与瞿秋白的关系等等,过去往往趋向极端,认为鲁迅一开始便把“第三种人”当敌人,而鲁迅与瞿秋白则是“完全一致”的,表面上是赞颂鲁迅的“立场坚定,态度分明”,但实际上是把鲁迅“神化”了。本书作者则在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作了实事求是的结论,指出鲁迅对“第三种人”的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鲁迅与瞿秋白的思想大同中有小异。,诸如此类,比较令人信服。

钻“冷门”要耐得寂寞。作者研究鲁迅有几十年了,可谓一往情深,近来先后出版了好几种有关鲁迅的书。其共同特点是材料丰富,往往有人所未见的内容发现。也许由于成书时间较长的缘故,在某些材料的使用上似乎还打着“时代的烙印”。譬如关于孔子的一些论述,就有着较明显的“批林批孔”的痕迹;对于鲁迅与人性论一章在当时诚然已属“大胆”,但今天来看,也还显得拘谨了些。这种“历史的局限”是不能苛求于作者的,但希望能在有机会修订时重加考虑,写出新的篇章来。

(1986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