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心声,言必由衷——《心路历程》序
罗竹风
出版工作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保存人类文化成果,宣扬优良文化传统,提高人民的政治水平和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人类的历史是连绵不断的长河,在这条长河中波澜起伏,闪耀着千万熠熠光波;出版工作对过去的借鉴和今后的走向,以现在为坐标,也可成为继往开来,铺路搭桥,沟通古今中外智慧的有力手段。因此,出版事业是否发达,往往可以窥探一个国家科学文化水准的高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谓“状元”,不妨理解为各自的精华,都需要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并结合现实情况,出版有关理论和应用方面的图书。事实上,过去我们也是这样做了的。但遗憾的是,惟独出版这个万古长青的专业却往往被忽视了,因而外界对出版的性质、功能和作用难免存在不正确的理解。认为,编辑嘛,不过是剪刀加浆糊,随便拼拼凑凑,充其量也只是“述而不作”,对科学文化并无多大贡献……这应当埋怨谁呢?还是多作自我检讨吧。凡不大为别人所了解的事情,为生存,为成长,为发展,就必须大喊大叫,千方百计地进行宣传工作,让多数人明白,而最有效的宣传,莫过于多做实事。
近年来,这种“荒原”现象已有改变,有关出版史、出版概论、出版学以及编辑业务知识的书刊陆续破土而出。应当说,这是出版工作者的自我觉醒,是值得我们庆幸的。有关出版方面的论着,当然可以有较系统的专着,也不妨有近乎杂文形式的短篇文章,多就一件事或一个问题发表意见,进行评述。两者错综交叉,构成出版工作纵深和横断交织的概貌,可以从基本理论上加深理解,或针对时弊,提出问题,加以探索……这对端正出版方向,指明去向,同时在出版系统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优良作风,帮助切磋琢磨,扬长避短,共同进步,都是大有好处的。
上海的学林出版社社长雷群明同志是有心人,他把近十年所写的有关出版工作的文章结集问世,题名《心路历程》。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的:“……是一个普通出版者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其中或许有错,或许偏激,或许不大中听,但绝没有虚伪谄媚或玩世之意。”所有文章都是作者所要说而非说不可的,因而力求存真,反映时代特征,不作违心之论,不作“事后圣人”。我认为这是一种老老实实的态度,不像有的人那样:过去正确,现在当然也正确,今后无疑仍然是正确的。任何人都有一定局限性,无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超越时空,无所不在的一贯正确。还历史本来面貌,正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种态度是永远值得人们赞赏的。
《心路历程》收文约150篇,绝大多数都是杂文或随笔式的短文章,对出版工作所出现的新问题,或赞同,或批评,短兵相接,一针见血,发人深思。全书共分三部分,覆盖面几乎涉及出版工作的各个方面,大多富有针对性,绝非无的放矢,徒发空论。我认为,出版工作者不妨读一读,对十年历程加以对照和印证,得出经验教训。从认识上提高一步。一般文化教育界人士读过后,也可以了解出版方面所走过的路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增长见识。
至于具体内容,我似乎没有必要多说什么了。任何图书一经出版,就必然产生社会效果,读者便是最好的见证人,还是有待后人去发掘和评判吧。
1992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