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履霜28(1 / 1)

心尘 陈骥 1008 字 3个月前

自从和腊梅结为“儿女亲家”,佩筠感到心中的一块石头落地了。农忙时帮文箬家耕种收割,农闲时推着那黑不溜秋的铁东西在附近村社爆玉米花,一碗三毛钱,一天爆三十多碗,一天可收入十多元,相当于当时的一个国家干部的工资。虽是人辛苦,但比守着二亩薄田要强得多。一年辛辛苦苦下来,除过公粮,磷化肥投资,不算人工投资,一亩地仅落五十多公斤,天旱雨水不合时宜的年份往往倒挂。

不觉就过了四年,两个孩子都实足年龄六岁了,按城里的孩子的年龄,理该上大班了,可是在这交通偏僻落后的山村,唯一的村立小学,按教育局规定,实足年龄不到七岁,学校是拒收的。

庆幸的是文箬家离村学最近,那个唯一住校的魏民校长时常让学生在文箬家借这借那。当时,吃水要到很远的山沟里挑,老师吃的水,学生教室撒的水,都是值日生借晨操和活动用木棍抬,和当地村民共用一眼山泉。山泉用木头和树枝累成“人”字型,之后用泥涂个面,只露出前面,挑水的只能弯腰头探进去,用水勺舀。干旱的年份,村里人为抢挑水,睡半夜,起鸡叫。所以,学生娃娃往往晨操提着水桶去舀水,已露出泉底子,等不住,只好一声“老师,泉里没水!”

校长只好让学生到最近的文箬家“借水”,口说是“借”,从未还过。腊梅也是个大方人,明知学生娃娃要按时上课。自己呢,没水了将桶子放在泉边可以等,泉眼冒出一水勺,舀一水勺,总会舀满一担的。

因为,腊梅离学校最近,寒暑假校长都会将看校的任务交给她看护,报酬是将学校的粪便挑去压在自家责任田里。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祖祖辈辈在这里耕种收获繁衍子孙的山民,将粪便看作是一年庄稼丰收的宝。谁家种冬小麦,地里散上一堆堆又大又密的土粪,必引起别人啧啧地称赞:“看,人家种小麦土粪那么多,那么扎实,庄农比我们家好,是应该的!”

刚生产承包的农民,视土地如命根,总坚信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当时,磷化肥稀缺,是有门路的人家施用的,农民即使将一年地里产的粮食拉到附近镇上粜了,也换不来磷化肥,所以,腊梅家的庄稼,土粪多,长势就比别人家好,同在一块地里,格外显眼。

村立小学也有两亩责任田,五个老师,只有校长魏民是去年师范进修转正的,其余四个都是本村民办教师,夹在农民和教师缝隙间,农村包产后,他们的生活境况愈来愈跟不上形势了,一年耕种收割大忙之际,正是学生紧张复习准备统考之时,奔波在学校和家庭两点之间,自家的几亩责任田都侍弄得不如人家,哪有时间关顾学校的二亩责任田,所以,历年只在种土豆时,校长在放学的路队上强调,每个学生二十枚选好的土豆种子,也就是有发芽点的。可有些思想落后的家长,胡乱将选过的没有生长点的“洋芋牙牙”,让自家的孩子食品袋装去,充数。反正老师又没时间一个个检查,只是让班长按点名册收集起,所以,年年种土豆,年年到种时没种子。二亩土豆稀稀疏疏出来几棵,不几天被疯长的杂草掩盖住。可贵的是这些小学生在老师的表扬下争先恐后会拔掉,往往一声报告:“老师,某某将一棵土豆也拔了!”

当然是那些还区分不开土豆蔓和野草的一年级学生。

老师也很诙谐,往往一句:“某某,你连土豆和草分不开,只认得你妈妈的酸奶子,不在你妈妈肚子里呆着,出来干啥,能念书吗?”孩子们笑得跌倒了。

可这些稀疏得如晨星的土豆,收集起来也足有一架子车呢,校长总会让高年级的学生到腊梅家拉架子车。

所以,年龄实足六岁的文箬和志强,本按学区政策不准入学的,但时常借这借那的校长,不好推辞,只好让两个孩子插在一年级的班里。没有桌凳,腊梅将自家的一张破桌子,一把长凳子搬来,让两个孩子趴着写字,一旦学区检查,就将两个孩子悄悄打发回家。

志强能破格入学,多亏腊梅。佩筠想:如果没有和腊梅结为儿女亲家”,志强就不会六岁进学校的,所以,孩子报名的第一天,她特意从外村赶来,给两个孩子各买了书包,铅笔盒,转笔刀,几本拼音本和方格本。佩筠和腊梅将两个孩子引进一年级教室,才放心走出校门。

爆玉米花的机子还放在一个熟悉的女人家,她接过腊梅递过来的杯子,说:“他姨,志强只好拜托你看管了。”

“大妹子,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只管放心,志强虽不是我亲养的,和文箬一样看待的!”

开学已一周了,数学老师已将十个数字教了,可文箬还默写不下来,六个单韵母,“a,o,e,i,u,v”也写得很不规范。文箬妈妈一看志强写在四线格上的六个单韵母,是那么规范,她感到惊异,和文箬写的一比较,志强似乎是一年级的学生了。

晚饭过后,腊梅让两个孩子用木棍在院里默写六个单韵母和十个数字,她怕互相照看,让志强头向东,文箬头向西。志强很规范的默写下来了,可文箬只会写“1”,她气得在文箬的屁股上狠狠一巴掌,骂道:“你和志强一同上学,一张桌上爬,一个老师教,怎么这么记性差!”她边骂边背着竹篼出门,到麦场里揽麦壳煨炕。

“鸭娃2,耳朵3……”背着竹篼的腊梅悄悄站在两个孩子的背后,看志强给文箬手把手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