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曾经刊登了一篇一位在校高中生写的文章,诉说了他在应试阶梯上攀爬的过程中,如何被学校和家长联手挤压的故事。应该说,虽然家长们未必都会像文章里那位父亲那样绝然,动辄扬言“去死吧”,但类似的故事,在中国的每个有学校的角落都在上演着。不客气地说,现在中国的教育,活像是一个绞肉机,一个只有一个出口的绞肉机,能在绞杀中爬出去,就是“一本”的大学生,爬不出去,就被淘汰成垃圾。这个把学生绞得快要发疯的绞肉机的动力,有绝大部分来自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
眼下,“成功教育”是个时髦的概念,几乎我们每个学校都在标榜自己推行的是成功教育,但实际上,学校的教育,是彻头彻尾的失败教育,是出产失败者的摇篮。只要进入中学,恶性的竞争就启动了(有的地方甚至在小学、幼儿园就开始了),孩子们只能在分数的阶梯上攀爬,老师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互动良好,构成了鞭策学生攀爬的两条鞭子,爬在前面,则学校和家里都是天堂,掉下来,则学校家里都是地狱。没有选择,没有自由,只能顺着一条狭窄的通道往上爬,如果爬不上去,就成了垃圾。老师和家长天天这样的灌输,在现实生活中,差生的确也被实实在在地当成了垃圾,饱受所有人的白眼,在白眼中自暴自弃。即使那些从通道里爬出去的学生,也一样有挫败感,因为考得理想的,毕竟只有少数人,只要考不上北大清华,没有上自己喜欢的专业,心底里依然有缺憾,每个人都跟前面的人比,每个人都是失败者。
应试已经成为我们教育的灵魂,一旦没有了这种畸形的考试排名竞争,老师不知道该怎样教,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学。小学升初中,一旦没有了考试,则全体放羊,教与学两下不知所措。同样,高中生一旦进入大学,没有了统练,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整个学习过程,很少有学生会上图书馆,更没有学生会根据问题,查阅图书资料,甚至由于除了课本之外什么都不准看,中学生连什么叫好书都不知道。我很能理解,为什么现在的中学生喜欢低俗的日本漫画,喜欢同样低俗、甚至有抄袭之嫌的郭敬明的小说。也许,只有这样的货色,才能让他们在攀爬中得到一点儿无聊的慰藉,他们在一点儿可怜的空闲时间里,只能偷偷看这样的东西,才能不至于对攀爬的过程造成冲击,如果看了别的什么,万一有了点儿想法,也许就该反叛了。
我知道,即使那些放狠话威逼孩子的家长,其实心里都是为了孩子好,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迫切地望子成龙。为了让孩子成龙,必须把孩子逼成野兽,逼成只会考试的野兽或者机器人方能在绞肉机中脱颖而出,为此,甚至不惜将孩子金色的童年变成血色的。学校和老师,也在千方百计诱使家长这样做,如果有家长胆敢不这样,那么他们的孩子在我们的学校里,根本不可能有好果子吃,除非家长有本事将孩子送到国外,否则,没有人敢不随大流。
就这样,家长们忘记了,什么叫属于孩子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忘记了成功,其实标准未必只有学历、身份和地位,一个做体力劳动的人,未必就没有尊严,在人的世界里,没有人是垃圾,除非这个人做了不齿于人类的事情。一个人,只要能让自己的一生过得快乐,对家庭负责任,让家人感到幸福,对社会有益,就是一个成功者。他们更忘记了,按照我们现行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所谓成功者,实际上在心智上是一种畸形的人,这样的人,在世界上竞争力是有限的,个人生活也未必幸福。可惜,这样一些属于常识的人类教育理念,在我们的国度里,特别的缺乏,缺乏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因此,我们的家长,一边痛恨这个教育体制,一边却自觉不自觉地成了这个体制的维护者,给了这个体制最大的动力和养料,他们对于改革,反而深怀疑惧。人人都陷在恶性循环里面,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坠入深渊,却无可奈何。体制的既得利益者通过这个循环得到了最大的好处,家长和学生则得到了最大的恶果,但在事实上,却都在维护这个体制,维持这个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