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行会的违规处置谈起(1 / 1)

一年之痒 张鸣 625 字 1个月前

古代商人,经营往往各有专攻,卖茶叶的一般不会卖绸缎,经营餐饮的一般不会倒木材,比现在的商人还要执著于一个行业。古代的政府,基本上是小政府,而且是农业政府,税收主要着眼于土地收益。因此,对商人和商业的管理,在多数时候比较松,多数王朝,没有专门的机构。因此,商人自己的事,只好自己管。行会和后来的商会,就主要是干这个事的。

行会是同行业商人的自治组织,一方面负责跟官府打交道,一方面处理行业内部的有关事宜。在那个时代,如果同行业商人中有严重的欺诈行为,包括现在常见的掺假作伪,影响到整个行业信誉的时候,一般都由行会自行处理。处理的方式,一般是将犯错之人赶出这个行业,所有同行之人都不跟这个人做生意,不发生信贷关系,在那时,等于砸掉了这个人的饭碗,因此,处罚相当有效。

古人能做到的事,今人却很难做到。今天各行各业也有行业协会,每个协会都相当庞大,从中央机构到地方分支,机构健全,规则明细,而且据说运行良好,每个协会中人虽然不搞什么正经业务,但个个都吃得脑满肠肥,活得滋滋润润。但是,凡是这个行业陷于危机的时候,行业协会就销声匿迹了。以现在的三聚氰胺添加事件为例,我们的乳业协会,自始至终,连个影子都没有。对于这样一个足以危及整个行业,乃至造成行业毁灭性打击的事件,行业内人士,居然一直没有反应,真是咄咄怪事。其实,三鹿婴幼儿奶粉造成婴儿肾结石,早在8个月前就被发现了,而往奶里添加三聚氰胺,业内人士早就知道。由于我跟奶粉业早年有些关系,两年前,就影影绰绰地听业内人士说过,有人在奶里添加化学品,只是没记住加什么,而且由于食品生产添加东西,实在过于平常,因此没有在意。

我相信,这种添加,对于业内人士来讲,虽然未必清楚其危害,但大都不以为然,其中的明智者,未必就不知道这种造假作伪的行为所蕴含的隐患。但是,我们的行业内部,却没有像古代那样自我约束和自我清洁机制。各种所谓的行业协会,大抵是官办的机构,根本不是行业内各个从业者自治的组织,除了搞点儿乱七八糟的活动,借以敛钱之外,什么作用都不起。

如果我们现在的乳业协会是企业的自治组织,那么,很可能三聚氰胺添加事件,很早就会被在协会中被提出来,三聚氰胺的危害,经过协会的检验,就有可能被验证,经过协会的讨论,面对这种危及整个行业信誉的威胁,业内人士理应会有足够的理智,行业内部就可能形成决议,制止掺假,不执行者,被逐出行业。至少,在患病婴儿出现时,三鹿的危机攻关,不会完全照抄官府危机处理的版本,一味欺瞒,威吓,同时暗中操作,弄到今天这种完全不可收拾的局面。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有什么理由认为自己可以包打天下,连企业的行业协会,都得官办?不相信企业基于市场的缘故,会有基本的理性,把大一点儿企业全都囊括在国有名目下,出了事,危机处理,地方政府就是企业,企业就是政府,败德企业的行为,直接危及到政府的信誉。其实,在现代社会,企业无论国有还是私有,都是社会的,社会机制没有充分的发育,什么事都由政府背着,政府是背不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