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悄悄地走了。
也许,他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钱物类的遗产。然而,一个人最值钱的,不是他拥有的什么钱物,而是他终生修炼的品格。他,有黄金般闪光的品格啊!
我认识他,是16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刚从煤矿出来,在一家省报做编辑。一部中篇小说《山道弯弯》,使我有幸进京领奖,有幸与他相识。听别人说,主持这次评奖的,是《文艺报》的两唐——唐因和唐达成。又听别人说,唐达成还是长沙人。加上,我的原名也叫达成。这样,使我急于想认识他。晚餐后,我打听到他的住房,就去找他了。我走进他的房间时,他刚刚洗过澡出来。他听我自我介绍后,非常热情地把手伸向我。然后,很是亲切、随和地与我聊起来,聊当时湖南的中青年作家的创作情况,也聊我们湖南的前辈作家……亲切的谈话中,我强烈地感觉到,有一种真诚从他的心内流出,进入我的肺腑,感觉告诉我:此公可交。
现实生活里,也常常有这样的情形:有些人,刚相识的时候,面貌很清晰,而相处越久,面貌越模糊,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而有些人,相处越久,面貌越清晰,离自己越来越近。他呢?当时,我在心里问自己。
不久,我调入省作协做会务工作,常到中国作协开会。这时,他已担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见到他的机会就多了。他虽然职务高了,而这份待人的真诚丝毫未减。1987年,中国作协在西宁召开一次组联工作会议。他到会了,与我们一起生活了好几天。然后,又和我们一起到工矿、到乡村参观、采访。他的随和,他的谦虚,他的博学,像一幅厚重的油画,留在我的心里了。我觉得,他离我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他是我们湖南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有一年,在全国人大安排下,他到湖南来视察。完成这些“公务”以后,他向我提出,要到省作协去看看,到作家中走走。当时,省作协刚从省文联分出,单独建制,正在搞基建,院内乱七八糟的。难得他的这份真诚,我领他看了看尚未完工的办公楼,走访了几位作家。有人知道他写得一手好字,便找来宣纸,向他索字。他有求必应,给好多人留下了墨宝,也在好多人心里留下了真诚。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找出他最近写给我的那封信。那是9月4日,离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间,仅仅一个月零一天啊!就是在这封信里,他寄来了为我即出的文集写的题签。并在信上说,天气仍暑气未消,要珍重……此时此刻,病魔已紧紧地逼近他了。而他,却仍在关心别人!这,就是他。这,就是唐达成!
(原载《湖南日报》1999年10月27日)
谭谈与唐达成(右三)在青海高原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