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动乱后,历史小说如雨后春笋,出现在我国茂密的书林里。任光椿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戊戌喋血记》和《辛亥风云录》,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关注。
任光椿早年毕业于中南文艺学院美术系。解放初期,在报刊上发表过不少美术作品。在湖南省第二次文代会上,他还曾当选为省美协理事哩。他也曾应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去过日本访问。现在,任光椿主持大型文学丛刊《芙蓉》编辑部的工作。
任光椿于1931年出生在湖北省当阳县河溶镇一个小商家里,世代都是很穷的农民,到了他父亲一代,才到镇上做点小生意。然而,这个偏僻的小镇,却和历史小说有着很深的渊源。《三国演义》中写的长坂坡、当阳桥;《东周列国志》写到的《孙武子奇袭下麦城》中的麦城;《封神演义》中写的玉泉山金霞洞等,都离这个河溶镇不远。抗日战争时,他家乡有人在尚未沦陷的山沟里办了一所简易中学,招收从沦陷区逃出来的流亡学生。任光椿就是在这样的中学里念完初中的。从这时候起,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对孔子、孟子、荀子等的思想著作,狂热地钻研过。抗战胜利后,他到汉阳读高中。这时,他对欧洲近代的民主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又做过一番研究。进了大学中文系后,在学校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他开始认真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解放后,他转入中南文艺学院,曾多次被评为甲等学习模范。“四人帮”横行时,他敢于写谭嗣同等这样的人物,应该说,这主要得力于他多年来对各种理论的钻研,特别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的结果。
任光椿创作历史小说的直接准备阶段,是在1959年,那时他写了一部长诗《兰香与小虎》。作品发表后,在读者中反映强烈,省文联为此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哪里知道,一场风暴却随之卷来,他这部长诗被当作宣传爱情至上,受到猛烈的批判,继之被开除了党籍,打成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下放到铁路工地劳动。逆境,往往容易使人消沉,然而,任光椿却在逆境中崛起。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利用劳动的空隙时间收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南昌起义的资料。1962年,党为他的冤假错案平了反,他又回到了编辑岗位上,担任《湖南文学》小说组组长。在繁忙的编辑工作中,他继续收集资料。二十多年来他掌握了大量珍贵的史料。1980年,他终于写出了六十多万字的《戊戌喋血记》。小说出版后,在文艺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他没有陶醉在赞扬声中,而是继续作战,紧接着又开始了《辛亥风云录》的写作和《南昌惊雷颂》的构思。
这三部历史小说,既是独立的,又是有联系的。《戊戌喋血记》里的人物,继续活动在《辛亥风云录》里。戊戌变法,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变革的尝试,虽然失败了,但是对后人很有启迪。接着爆发了伟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来统治人民的封建皇帝;但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1927年,当国民党反动派叛变了革命,革命处于紧急关头的时候,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因此,当《辛亥风云录》定稿付印后,他决心接着写《南昌惊雷颂》,把我国近代史上的这些重大革命记录下来,描绘出来。
人民期待任光椿同志取得新的成就!
(原载《文学报》1982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