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1 / 1)

外省人每称湖南人曰“湘中人士”。但从地理位置上,能称作“湘中”的乃是今娄底、涟源、冷水江、新化、邵阳、新邵这块地方。虽然位处湘中,却是大山连着大山,很少有一眼望尽皆是平阳之处。谭谈的少年时代就是在涟源的一个小山村里度过的。不到十五岁进本地的铁厂学徒,十七岁参军,1968年又转业到涟邵矿务局金竹山煤矿。以作家为职业后又兼任过冷水江市委副书记和娄底地委副书记,至今每年还有许多日子穿行在这崇山峻岭之间,是名符其实的大山的儿子。所以他的作品带山字或与山有关的字作标题的也特别多,光是书名就有荣获全国第二届中篇小说奖的《山道弯弯》,以及《风雨山中路》、《山女泪》、《山野情》、《美仙湾》、《大山的倾诉》、《采石场上》、《弯弯人生路》、《人生路弯弯》,等等。

我的童年也是在与涟源相邻的新化小山村里度过的。故乡连绵重叠的山峦一直仍垒在已经苍老的心坎。对于这位比我要年轻七八岁的大同乡作家,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从《收获》上读到过他的作品,却不知道他是哪里人;有幸结识他是1979年从工厂来到出版社从事文艺编辑之后。然而因为他是小说家,而我却不会写小说,开初也没有什么交往。记得是1981年春天,《芙蓉》杂志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山道弯弯》,作品中金竹这位中国普通农村妇女纯朴的心灵美,无处不是煤的弯弯山道里的风土人情,皆令我仿佛回到了故乡的土地上,于夏夜纳凉时听乡邻在娓娓道一个极感人的故事,顿时摇撼心旌。其时我正分工管刊物的评论版,立即给声誉正隆的青年文学评论家雷达兄写了一封信,他回信也对它评价很高。接着,又收到全国各地许多读者赞扬这篇作品的来信。《芙蓉》杂志邀请了湖南的十几位评论家开了一个座谈会,由湖南省文联主席兼本刊主编老作家康濯主持,座谈会开得十分热烈,评论家们一致肯定了这篇作品的成功,我曾以“本刊记者”的名义写了一篇较详的报道。

后来的交往日趋密切起来。特别是1985年成立了湖南文艺出版社之后。老社长黄起衰同志为大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编辑们都广交作家朋友,各编辑室里经常是高朋满座,谈笑风生。外地含台港及海外华裔作家来湘无不光临,本省作家更是不时地要来看看朋友。其中数谭谈走路都时刻像在急行军,还未进门就高喊别人的名字,所有的人包括管传达、收发的同志都乐于和他握手聊聊。

大约是1984年,谭谈就从报社调到省作协来了,先当专业作家,接着任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再接着任省文联主席,当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二十年来,热心为作家、艺术家办事,又热心筹划各种与文艺有关的社会活动,诸如成立作家、企业家联谊会,募集文学奖励基金和工业题材创作基金,组织冷水江、东江笔会,筹建毛泽东文学院,建立作家爱心书屋和爱心碑廊,编辑出版《文艺湘军百家文库》,筹建白马水库文艺家创作生活基地……夏天脚踏一双塑料凉鞋,上穿一件圆领汗衫;冬日里穿一件夹克将拉练敞开,不时还撩起衣角扇它几下,一年四季风风火火,像是一个永远不知疲倦的人。

虽然在众人眼中,谭谈是时刻都在一身发热,永葆青春。平素极其不注意衣着,非“蓝”非“白”,不城不乡,与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大作家”颇难“配套”。多有诸如在制片厂写剧本大家一起去看内部电影时被守门人叫停问话,骑一部旧单车去省委院子时被门卫拦住,怎么解释都不成,直到省委书记亲自打来电话才放行的种种趣闻轶事。毕竟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随着近些年来这一类的趣闻已经少了,偶尔也看到他身着西装不过从来不打领带,将衬衫扎进腰皮带里,朋友们笑他越来越年轻化起来;不料一扳指头,计算出到了明年,他亦年届花甲了。

谭谈的朋友很多。他的家常出入有坐豪华汽车来的、穿破旧胶鞋戴斗笠来的……各色人等。当然更有许多是爱摇笔杆的,每每要来画一幅谭谈速写;评论家们则对他的作品进行研究,下笔万言,二者都在各种大小报刊上连篇累牍。他也爱写别人,从萧克将军等革命老前辈、到文学艺术界名流、至藉藉无名的平民百姓和爱好文学的小青年不可胜数。字里行间,皆透出友情的馥郁,雪泥鸿爪,足堪回味生平。于是,便有朋友提议:何不将这两部分文字都收集起来裒成一书,这将是一份很珍贵的友情记录。

收集工作由几位曾经与谭谈共过事的朋友具体进行。原来预计,这将是一本很厚的书,总字数将不下四十万;待到我读到这一大摞复印的剪报时,才知道原来的估计过于保守,因而不能不稍加取舍。对评论谭谈作品的上百篇文章中,只选取了其中几篇,作为一辑:评论家朋友说谭谈;原来还准备选入少量书简的,也都割爱了。为了记录这份友谊,谭谈建议,将未能收入本书的各方朋友写谭谈的文章,以存目的方式,附录于后。

从众人写谭谈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不同角度所描绘的谭谈,合起来是这样一个完整的形象:有农民的质朴勤劳,有军人的沉着刚毅,有矿工的粗犷豪放,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充满爱心。他写别人的文章亦如他的秉性,朴实无华,情真意切,突出特点,如见其人。

谭谈自己常说:人生是一部大书,光阴做墨,履痕是文字。这是他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五十九年来,他已经用自己对生活的真诚和执着写成了多彩的前篇。现在朋友们编的这本《今生有缘》,也可当是这部大书简要的笺注。

弘征

2003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