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青岩(1 / 1)

五光十色说历史 张鸣 822 字 1个月前

贵州是个悠闲的地方,应知行讲堂之邀,来贵阳做一场公益讲座,结果主办方安排了两日,一日演讲,一日游玩。第一日的下午,还有在花溪喝茶的节目。我也没细看,稀里糊涂答应了,到了贵阳,才发现居然有一天什么事没有。但回程的机票已经定好,没办法,只好客随主便,第二天去玩。闲谈起来才知道,在好客的主人看来,讲座是重要的,但陪你玩好,也是重要的。

去玩的地方是古镇青岩。青岩这个地方,多少年前,没来过贵州的时候,就知其大名。19世纪60年代,中国发生过一起大教案——贵州青岩教案,当年湘军的功臣田兴恕,做了贵州提督,指使青岩团总,把三个天主教修士和一个仆人给杀了。之所以这么干,即使在今天,找来的理由只是因为法国主教胡缚理过于骄横,出门乘坐绿呢大轿。作为当年清朝中兴之后的第一案,此案动静很大。后来,清政府赔了好些银子,田兴恕也丢了官,发配新疆。但是,经此一折腾,田兴恕成了民间的大英雄,后来回到湘西,依然高堂得坐,骏马得骑,维持了田家几代人在湘西的威风。

贵州来过很多次了,但却没有想到当年教案的发生地,竟然没有大的破坏,还保持了古镇的风貌,成为贵阳边上一个著名的景点。只是,这个地方虽是古镇,但旅游开发却远不及平遥、大理和丽江那样具有“深度”,四门敞开,门票是不收的,而且游人也不多。最出名的特产,据说是烧猪蹄。沈从文说湘西是个出产肥人和肥猪的地方,但去过湘西一看,只有肥猪不见肥人,青岩也是这样,猪很肥,肉也很香,人却跟其他地方的贵州人一样,很是玲珑。

不过,这个古镇的确很漂亮,没有大的破坏,也没有大的修饰,老房子,深巷,石片垒起来的墙,还长着斑驳的青苔。很多小巷子很深,也很窄,像我这样的胖子,并排也就能过一个半,但游人不多,居然可以从容拍照。跟大理和丽江的古镇一样,街巷的店铺里有随处在敲打着银器的银匠,但是银器店的生意却相当平常。我们一行人,一人买了一件粗布的“唐装”(其实是苦力服),立马穿戴起来,招摇过市,自我解嘲是袍哥小团伙,还真的赚了不少行人的眼球。青岩这地方的店铺很多,招幌一个接一个。也跟别的古镇学会了招徕生意的噱头,比如银匠的敲打、制糖人的木锤,但生意人却从不吆喝,淡淡地坐在那里,无论卖小吃还是银饰,一副愿者上钩的架势,若要买东西,人家一口价,讨价还价在这里没有市场。唯有镇里唯一的道观有些古怪,连门票带送香一把,但只消烧香,就得捐钱。

当年发生教案的教堂应该还在,格局还是当年天主教堂的模样,高高的元宝形山墙上,耸立着一个高大的十字架,一副旧房子的模样,即使不是教案发生时的旧屋,也是当年重建的。只是不知为何,当年的天主堂变成了基督堂,主人是新教的了。教堂上的十字架还在,但临街的墙却变成了铺面,在十字架下面,一个是卖咸菜的,一个是治痔疮的,并排摆在那里,恶心得可爱。临街的十字架后面,还有一个顶着十字架的房子,估计那里才是真正教徒们活动的地方。

贵州是个有着许多屯堡的地方,明朝的屯军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城堡型的村寨,不仅有寨墙、寨门,里面的房屋也修得像工事,到处都是枪眼——那种可以伸出扎枪的枪眼。青岩古镇原也是屯军的聚落,最早叫青岩屯,后来规模逐步扩大,有城墙和城门,大约是靠贵阳较近的缘故,里面的房屋基本上没有工事的感觉,只在个别地方,见到了碉楼一样的东西,却辨不出新旧。古镇里有两座牌坊,一座是给一个百岁人的,一座是给一个伺候婆婆特别周详的媳妇的。凡是有这样的牌坊的地方,一般都出乡绅,配合着皇帝在乡间搞道德教育,表彰好人好事。没有有功名的乡绅出来张罗,即使一个地方出了再多可歌可泣的节妇义夫,多少个感天动地的孝子贤孙,牌坊也是没有的。看来,当初的屯军,到了清朝也渐习制艺,有的人有了功名。

这个当年发生震惊全国教案的地方,基督徒已经跟当地人相安无事,即使来了外国游客,也没有人再生疑虑。所有的人,都可以跟古镇一道,体味这里的悠闲,品尝这里的烧猪蹄和酸菜鱼。只是,桌子下面肯定会有若干只骨瘦如柴的猫,喵喵地叫着,等着你的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