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领导(1 / 1)

36堂领导课 谢永红 1054 字 1个月前

中国式领导

很多人认为中庸是无能、不作为、和稀泥的代名词,实际上中庸的含义应该是:不偏不倚、合乎需求、顺乎规律。加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左一分偏激,右一分保守,这种精微的把握才是中庸之道。

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灿烂丰富的管理思想。中国历史上的王侯将相、贩夫走卒在书写历史的时候,有着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领导方式。简要地说有三点:以人为一切行为的目的,伦理的崇高地位,以及以中庸为核心的行为指导。它们分别说明了领导的目的、评判标准及行为准则。

曾仕强说:“中国管理的目的,以‘安人’为第一层次,‘稳定’及‘进步’为第二层次,而以‘绩效’、‘利润’、‘使命’、‘安全’为第三层次。”这是一种充满人道关怀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其实际的意义。可惜很多时候我们的领导忘记了这一点,把金钱、利润、份额、打败对手等手段当成了终极目标。孔子说:“修己以安人,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治国安邦、修身养性、赚取利润的目的定位在“安人”,注意可不是“安己”的私欲。赞扬舍生取义,唾弃见利忘义;义气可以千秋留名,而以利交则不过旬日。现代企业强调社会营销,刚刚开完的中央全会也以国策的方式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一个很好的回归。

一个道德伦理上有缺陷的领导人是无法获得人民的拥戴的。我们对领导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是伦理道德的好坏。好皇帝要公正智慧、爱民如子、简朴勤政、尤其不能好色贪财。一部《唐鉴》号称是帝王之学的大成,满篇都是类似的训诫。登徒子好色,于是乎登徒子就成为一个笑话,一个好色之徒的代名词,而不管其官做得好不好。

古代帝王们是极度强调组织层次和服从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应该说伦理的过度拔高和泛化,僵硬的服从和层级组织约束了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也让民众被迫忍耐和接受,但是错误的隔壁就是真理,这或许也只是回归它的本来面目。我们应该看到组织扁平化在提高组织效率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组织中的层级依然存在;对员工的尊重越来越多被公司接受与实践,但是公司里的服从依旧是保持公司行为一致的基本原则,成功的领导必须依赖有效的层级组织和服从的原则的,因为过于宽松而出问题的企业也不少。

《大学》有云:“物格而致知,致知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是儒家知识分子的理想之道,也是中国古代管理观念的浓缩。前五点属“修身”范畴,是个人的道德修养,称之为“内圣”,是内在管理、个人管理。而后三点是对团体管理优先次序和目的总结,包括家庭、国家和教化,称之为“外王”,是外在管理。由个人而机构,由内而外,与风行西方的“成功人士的七项习惯”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组织的最小元素的人,认可较高的道德伦理标准,素质提高的直接结果就是领导的成本下降,组织的动力增加。在家和国之间存在过大的空间,可以再加一个“立业”,这样可以把现代人的需求更完整地表达。“内圣外王”是一个把伦理与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体系,伦理是内在的管理,管理是外在的伦理,伦理与管理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管理的核心精神。

如果我们都认同“安人”是首要目的的话,那么规则就自然应该依照人的需求建立了。儒家思想认为领导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齐之以法”。以情为先,理讲不通,迫不得已才动法的。动法的弊端相信都明了,最好的法是一个引而不发的利剑。中国式领导的最高境界,是员工“随心所欲,不逾矩”,就是组织里各个成员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积极性,听从个人内心的声音,自由自在,但又没有人违反规则与制度。规则是加在员工身上看不见的清风,没有繁琐细致的要求,代之以顺其自然、合乎情理的软性约束,进而形成稳定和谐、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情、理、法三者的顺序深得现代影响理论的精髓。中国领导传统非常灵活,不喜欢约束,讲究“发乎于情,止乎于礼”,也极度强调人心的认可和服从,这实际上是领导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了。现代企业那种类似于军事化管理的企业规则,已经是严重异化,应该注入更多的人性。弹性时间工作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实际的员工产出要大大提高。

很多人认为中庸是无能、不作为、和稀泥的代名词,实际上中庸的含义应该是:不偏不倚、合乎需求、顺乎规律。加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左一分偏激,右一分保守,这种精微的把握才是中庸之道。《中庸》有言:“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穷寇莫追”、“物极必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都是中庸之道哲学的极好事例,体现儒家思维的辩证观。

我们见过许多出于良好目的的行为结果反坑害了对方的事,如秦始皇修长城是为了保国家,但是却劳民伤财,最后把个国家反而丢了。也见过矫枉过正的严重后果——没有比中国经济的一收就死,一放就乱更有说服力的例子。这都是不中庸的结果,都是走过头的缘故。明确、平衡、精确、把握进退的时机、不把事做绝、协调妥协,哪一个不是领导人的中庸实践?是故,“人、礼、庸”是中国式领导的核心思想,而所谓中国式,也就是儒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