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1 / 1)

36堂领导课 谢永红 1224 字 1个月前

写在前面的话

去年6月开始我在新浪开了一个博客(blog.sina.com.cn/alfredyhxie),不时把自己的一些感悟写下来。自娱自乐的同时,希望能和同人交流学习。由于时间仓促,文字大多比较粗糙,但是感受确实十分真切,谈的也都是领导者常常遇见的问题。没过多久这个博客开始受到网络朋友的热情推崇。《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的编辑偶尔看到后,觉得对广电界的管理人员会有所帮助,于是在杂志上专门为我开辟了一个专栏,名字就叫“老谢领导学”,反响尚可。再之后有出版社联系我,希望能结集出版。

说心里话,我从来没想过要把这些文字变成铅字,倒不是因为谦虚,我觉得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还是有价值的,不愿意公开是因为怕被人看作是挖空心思的“阴谋家”,“厚黑学”传人。尽管所写到的这些东西远没有一个普通的中国企业领导人所实践、所感悟的百分之一,但涉及到的领导学内容,依旧会让正统人士十分不舒服。虽然是领导们每一天都在使用的武器,却没有听见他们任何一个人谈及。或许是因为忙,但我更愿意相信是因为领导们信奉“领导智慧只能做不能说”的教条,说多了就不灵了。领导语言似乎是不同于其它的另外一种语言,极其含蓄微妙。不过还好,从过去看过这些文字的人的反应来说,大多觉得有趣新鲜和实用,还没有人把这些思考直接和作者人格联系起来的事。

我觉得这也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读IMBA的时候,有幸直接接受西方的管理教育。让我们非常惊讶的是这些直接来自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的教育如此的实际,如此的理性和科学。它不但教你西方的商业哲学、数学模型,还教你如何写简历,如何穿衣,如何讲话,甚至如何在一个组织中出人头地。而这些在中国式的正规教育中决不会提及,因为它被看作不值得讲授,只能自我领悟的部分,而我觉得这恰恰就是我们的教育体系教出许多书呆子的缘故。

现代的西方领导早就不是高高神龛里的膜拜对象了,西方领导人似乎更容易公开地讨论各种实用的政治手段,把目的和手段分开,而东方文化则依旧要求名正言顺,手段和目的必须在正义道德的大旗下统一。即便有所偏离的时候,也是要事后硬涂上几层厚厚的道德油彩。实在不行的时候,还有“为尊者讳”的古训,私下处理了事。只要一说重视手段似乎就会与目的冲突,所以手段只能是雕虫小技,细枝末节。似乎只要树起正义的大旗,一切都顺理成章地解决。但是当我在过去的经商生涯中看到那么多的精英们倒在执行的过程中的时候,看到事情的结果不是在向前发展,而是在倒退的时候,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在工作之余静下心来读一些书,写一些文字,而这本小书就是我思考的部分结果。

意大利人尼科洛·马基雅维里(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在《君主论》中说:“君王须兼有狮子的凶残与狐狸的狡诈,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凶残和狡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我们看来似乎只有“坏人”才这样思考和行动,但是当我们扫去中国历史厚厚的尘土之后,我们却看见了许多伟人类似的思想与行为。李世民的玄武门兵变,算不算是对狮子和狐狸这个比喻一个最好的注解?马基雅维里谈到了勇猛和智慧,就是没有谈到道德的要求,而实际上马基雅维里认为君主就不应该受到道德约束。

他说:“我们必须理解: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的君主,无法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做的所有事情,因为为了保持国家,他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背乎人道甚至违反神意。”马基雅维里认为道德与政治完全没有必要一致,道德只是政治的工具。

马基雅维里把西方人性本恶的观点扩展,他说:“人们都是忘恩负义、变化无常的,都是骗子与伪君子,他们总是唯恐不及地趋利避害。……当你对他们有好处,而又不需要他们做什么的时候,他们整个都是属于你的,他们愿意为你流血,奉献自己的财产、子女甚至生命;可是当你真的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却都背叛了你。”对这种丑恶人性,君主只需考虑效果是否有利,不必考虑手段是否符合世俗的道德标准。

我觉得《君主论》肯定教会了许多人奸诈,据说希特勒、墨索里尼都把它当作枕边秘籍,但它也揭露了中世纪西方被伦理和神学遮蔽的君王统治的真相,君王与你我一样不再神秘。书中的一些观点放在今天的中国依旧有些惊世骇俗,我倒并不赞同他所有的观点,毕竟文化和传统巨大的差异,社会开放和对形式的尊重的程度也相差太大,依据这些观点在中国的实践必定会失败。试想想如果曾国藩只是一个杀人如麻的“曾剃头”,会不会是“中兴第一名臣,古今第一完人”了?肯定不会,他是凭借自己的道德文章和惊世功绩才获得包括毛泽东、蒋介石等一大批能人志士的服膺,而且道德文章最为人称道,惊世功绩反而被提及的不多。

我写这本小书,也不是想出本什么权谋秘籍,只是希望以此揭开领导思想与行为的盖子,把它的因果研究清楚,指出背后的方法论。这对后来者是十分有益的,对被领导的人来说也是十分有益的。手段服从于目的,而不是简单地从道德的层面指责手段,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可以了解真正的领导学艺术。

本书共有36篇文章,谈及36个话题,大体上覆盖了领导学的各个部分,但是文章长短不一,深浅各异,基本上是本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来写就的。对于有志上进的企业领导、政府工作人员,MBA学生等应该是极好极生动的参考。

这本书的写作,首先要感谢出版社和杂志社的编辑们,他们的修改常常让我十分感动和羞愧。感动于他们的细致和认真,一字一句的辛劳;羞愧的是自己文字功夫的欠缺,毕竟是一个从数学系出来的人。同时感谢清华大学技术教育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在那里讲课是我十分愉快的一段经历,对这本小书的付梓也有很大的帮助。还要感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老师、同学们,感谢过去这些年来关注我成长的领导、同事们,感谢我的家人,你们的支持是我力量的源泉。

谢永红